刘一止

刘一止

  刘一止(1078~1160)字行简,号太简居士,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宣和三年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为文敏捷,博学多才,其诗为吕本中、陈与义所叹赏。有《苕溪集》。

生平

  刘一止,七岁能文,试太学,有司欲举其兼代官职,一止不就。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监秀州都酒务,迁越州教授、参知政事。高宗建炎四年(1130),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

  宋绍兴初,召试馆职,宋高宗大为称赏。绍兴间,历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起居郎奏事。高宗曾不无自得地说:“朕亲擢也”,在官期间,极陈堂吏、宦官参政之弊,终为人所忌恨,以言事罢,主管台州崇道观。起知袁州,改浙东路提点刑狱。召为中书舍人兼侍讲,迁给事中,又以言事罢,后被罢为提举江州太平观,进敷文阁待制。一止以忤秦桧,两次奉祠,御史中丞何若奏一止迎附李光,傲迈慢上,被削职。秦桧死,召至国门,以病不能拜任,力辞,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绍兴三十年十二月卒,年八十二(此据《行状》,《宋史》本传作八十三)。

  有《苕溪集》五十五卷传世。事见《苕溪集》卷五四《阁学刘公行状》,《宋史》卷三七八有传。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生平

  刘一止,七岁能文,试太学,有司欲举其兼代官职,一止不就。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监秀州都酒务,迁越州教授、参知政事。高宗建炎四年(1130),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

  宋绍兴初,召试馆职,宋高宗大为称赏。绍兴间,历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起居郎奏事。高宗曾不无自得地说:“朕亲擢也”,在官期间,极陈堂吏、宦官参政之弊,终为人所忌恨,以言事罢,主管台州崇道观。起知袁州,改浙东路提点刑狱。召为中书舍人兼侍讲,迁给事中,又以言事罢,后被罢为提举江州太平观,进敷文阁待制。一止以忤秦桧,两次奉祠,御史中丞何若奏一止迎附李光,傲迈慢上,被削职。秦桧死,召至国门,以病不能拜任,力辞,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绍兴三十年十二月卒,年八十二(此据《行状》,《宋史》本传作八十三)。

  有《苕溪集》五十五卷传世。事见《苕溪集》卷五四《阁学刘公行状》,《宋史》卷三七八有传。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著述名录

  刘一止诗,自成一家,吕本中、陈与义读后叹道:“语不自人间来也。”刘一止的词题材广泛,主要包括羁旅行役、纪行咏怀、酬唱离别等方面。他的词作艺术性很强,擅于融情于景,化用前人诗句及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而且语言浅切明畅、工致典雅,给人一种赏心悦目之感。曾以一首《喜迁莺·晓行》词在当时获得“刘晓行“之美誉。著有《类稿》50卷。以清拥万堂《苕溪集》(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朱祖谋跋本(简称朱本)、《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存此42首。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作者《刘一止》的诗文
赏析

摘星岭一首

刘一止刘一止 〔宋代〕

籋磴缘梯兴未穷,青冥有路欲乘风。朝云暮雨在脚下,井钺参旗落手中。

此世此身长作客,半痴半黠忽成翁。枕抛偃蹇巅崖上,一洗平生眼界空。

赏析

曾宏父将游吴兴示所和叶内相八首次其韵太守亦和故并及之 其三

刘一止刘一止 〔宋代〕

谢家溪亭花锁碎,尚忆故岁春未阑。觅得小航冲雨去,湿红飞处忍朝寒。

赏析

少保左丞叶公挽诗二首 其一

刘一止刘一止 〔宋代〕

四纪声华旧,三朝道义尊。微言真自乐,博识更谁论。

翰墨馀千载,哀荣付九原。松杉倚幢节,愁绝暮烟昏。

赏析

周元举侍郎挽诗一首

刘一止刘一止 〔宋代〕

回翔三纪到丹泉,始觉深归雨露边。黄霸声名初不减,吾丘智略孰居先。

勤劳再见云横岭,志业空惊雪满颠。愁绝故山三径晚,不堪持酒酹风烟。

赏析

恭人黄氏挽诗一首

刘一止刘一止 〔宋代〕

半世安贫家自宜,瀛洲进退本观时。随身况有居山服,傍涧宁惭采藻诗。

案上镜奁今寂寞,林间风日倍凄悲。山公取友先嵇阮,永愧论才得误知。

赏析

送吴兴太守行十绝句 其六

刘一止刘一止 〔宋代〕

元丰应制规模在,奕奕风流自一家。词剧清新过小庾,情多儿女笑张华。

赏析

曾宏父将游吴兴示所和叶内相八首次其韵太守亦和故并及之 其七

刘一止刘一止 〔宋代〕

有怀玉堂前学士,典册汗漫真全潮。子向白云深处觅,面山溪馆带长桥。

赏析

题广

刘一止刘一止 〔宋代〕

涓涓壁间通小池,小雨廉纤未作泥。深炷炉香高著火,何须骑马听朝鸡。

赏析

和峦嶅二子寒食少天色五字 其五

刘一止刘一止 〔宋代〕

春风未渠尖,花草有矜色。酴醾会倾城,牡丹欲倾国。

© 2023 古典诗文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