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蔚

李蔚

(?—879)唐陇西人,字茂休。文宗开成末进士,后又以书判拔萃中式,拜监察御史。累迁尚书右丞。懿宗好佛,常于禁中饭万僧,蔚切谏,不听。僖宗时拜河东节度使,同平章事。卒于镇。

程行谌

程行谌

  程行谌(634—726),唐朝官吏。名则,以字行。河南郑州人。志大好学,以文法称。首中甲科,初补潞城尉。转鄠县尉、万牟县尉。入为监察御史里行,进殿中侍御史。招毁议,出为幽州司马,迁定州长史,入为金部郎中。中宗景龙四年(710),征授长安令。不久,除将作少匠、少府少监,转刑部侍郎。玄宗开元初,出为蒲州刺史,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征拜鸿胪卿,即改殿中监。玄宗开元中,擢拜御史大夫,上疏以为来子珣等残害良善,其子孙不许仕宦。卒,赠左丞相、广平郡公,谥曰贞。

顾封人

顾封人

  [唐]顾封人,咸通中进士。诗一首。

韦纾

韦纾

唐京兆杜陵人。韦廉孙。德宗贞元十八年进士。宪宗元和末,官试大理司直兼殿中侍御史,为山南西道节度判官。文宗大和五年,自驾部员外郎出为括州刺史。入朝为户部郎中。开成二年,官大理少卿。

尉佗

尉佗

  尉佗(?-前137年),真定(今石家庄市东古城)人。公元前218年,奉秦始皇命令征岭南,略定南越后,任为南海郡(治所在今广州市)龙川(今广东龙川县)令。

阳城

阳城

(736—805)定州北平人,徙居陕州夏县,字亢宗。性好学,家贫不能得书,乃求为集贤院写书吏,窃官书读之,昼夜不出房,经六年,无所不通。登进士第后,隐中条山,远近慕其德行,多从之学。李泌为宰相,荐为著作郎。德宗召为谏议大夫。时裴延龄、李齐运等以奸佞相次进用,诬谮宰相,毁诋大臣,陆贽等咸遭枉黜,无敢救者。城乃伏阁上疏,论延龄奸佞,贽等无罪。贬国子司业,出为道州刺史,有善政。

韦镒

韦镒

  京兆万年(今陜西西安)人。武后时宰相韦待价之孙,梁州都督韦令仪之子。玄宗开元间登进士第,又以宏词登科,试判入高等。曾任京畿县尉。天宝初,曾充使监选黔中。历任礼部、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给事中及礼部、吏部、户部侍郎。约卒于天宝末年,年49。

刘轲

刘轲

刘轲(772~?),字希仁,广东韶州曲江(今韶关)人,原籍徐州沛县(今江苏沛县)。约在唐大历七年(771)或八年间生于曲江,刘自幼好学,精于儒学而擅长文章。元和十二年(817)春末夏初,回韶州谋举选。上京师时,白居易以书荐之。翌年,以韶州籍登进士第。文宗初年任弘文馆学士、史馆修撰,累迁侍御史。开成中,出任洺州剌史。在任职地病逝,卒年不详。

王正己

王正己

  王正己(一一一九~一一九六),字正之,号酌古居士,鄞(今浙江宁波)人。历丰城县主簿,婺州司法参军。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知江阴军、饶州,以事罢。起知湖州。淳熙九年(一一八二),为广南西路转运判官兼提举盐事(《宋会要辑稿》食货二八之一四)。十四年,由淮南东路转运判官除直宝文阁(同上书职官六二之二六),秘阁修撰。出为两浙西路提点刑狱。以疾,主管武夷山冲祐观。宁宗庆元二年卒,年七十八。有《酌古堂集》,已佚。事见《玫媿集》卷九九《朝议大夫秘阁修撰致仕王公墓志铭》。

玄宝

玄宝

诗僧。生平、世次无考。《全唐诗》存诗1首,出《唐僧弘秀集》卷一〇。

段穀

段穀

  《全唐诗》收《市中狂吟》诗1首,小传未云其为何时人。按段谷,许州(今河南许昌)人。累举进士。家丰于财。后发狂,常行吟于市中。宋仁宗庆历末病死,权厝于野。数年后迁葬,发视仅存空棺,时以为尸遁升仙。事迹见《括异志》卷七。《全唐诗》误作唐人收入。

赵彦伯

赵彦伯

  赵彦伯,中宗时弘文馆学士。

李正辞

李正辞

  李正辞[唐],宪宗时人。工正书,元和八年(八一三)尝书唐华州后阁记。

员南溟

员南溟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代宗大历八年(773)登进士第。事迹见《登科记考》卷一〇。《全唐诗》存诗1首。

徐放

徐放

营州柳城人,字达夫。徐知仁孙。宪宗元和初,官祠部员外郎。武元衡领蜀,辟为从事。入朝为屯田员外郎。六年,出为台州刺史。九年,移衢州刺史。能诗工书,所书《徐偃王碑》极有楷法。

裴廷裕

裴廷裕

  裴廷裕,字膺馀,昭宗时翰林学士,左散骑常侍,后贬湖南卒。诗二首

杨厚

杨厚

生平不详。德宗贞元时人。见《唐诗纪事》卷五〇。《全唐诗》存诗1首。

周岳秀

周岳秀

生平无考。《全唐诗》收诗1首。

汪万於

汪万於

歙县人,字叔振。宪宗时,为江陵府户曹参军。工诗。

程弥纶

程弥纶

  程弥纶,唐朝人,开宝间进士。

© 2023 古典诗文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