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七绝·莫干山

毛泽东 毛泽东〔近现代〕

翻身复进七人房,回首峰峦入莽苍。
四十八盘才走过,风驰又已到钱塘。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翻身跃入有七个座位的卧车,回头看抛在身后的众多高耸山峰已隐没在崇山峻岭中。
才经过莫干山山间曲折盘旋的山间公路,车速飞驰又到了杭州。

注释
莫干山:在浙江省德清县西北,为浙北避暑、休养胜地。相传春秋时吴国在此铸“莫邪”、“干将”二剑,故名。
七人房:指诗人使用的可坐七人的汽车。
峰峦:大小尖利的山。峰:大而尖的山。峦:小而坚的山。
莽苍:郊野之色,遥望不甚分明。莽:空旷无际。苍:青绿色。
四十八盘:泛指莫干山山间曲折盘旋的山间公路。
钱塘:现杭州市的旧县名。

参考资料:

1、毛润之.毛泽东选集.邯郸创建的晋察冀日报社印刷:人民出版社 ,1944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55年。是作者游历杭州,驱车回程途中,余兴未尽,乃再口占一绝,抒发轻松愉快的心情。此诗和《看山》、《五云山》都是写于同一时期。

参考资料:

1、辜正坤.毛泽东诗词: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4-1
2、周振甫等.毛泽东诗词鉴赏:中华书局,2013.4:187

赏析

  全诗一二句叙写作者乘车在下山的路中穿行,回头看抛在身后的峰峦已入莽苍。三四句写诗人还沉浸在对莫干山盘旋陡峭的山势的回味之中时,回程的路不知不觉地走完了。

  “翻身复进七人房,回首峰峦入莽苍。”这是写毛泽东乘车归途回望莫干山。翻身跳进汽车里,回头看大大小小的山峰,已隐人到迷茫不清的草色中。诗人和随同人员,由莫干山的主峰塔山下来,很快地上了汽车,这时汽车已经发动。“翻身复进”即转身跃入,表现了乘车人动作敏捷,状写了上车的动作快而有力,说明心情欢愉,游兴未尽,不但体力未减,而且有所增强。杜甫《哀江头》有:“翻身向天仰射去,一笑正坠双飞翼。”毛泽东将手稿中的“复入”改为“复进”,避免与下旬中的“入”字重复。诗人将可坐七人的轿车称为“七人房”,通俗而幽默。“翻身复进七人房”一句,揭示了诗人动作轻快、心情欢愉的情状。“回首峰峦入莽苍”,轿车急驰,回头看时,莫干山的峰峦已进入苍茫的野色之中,越来越辨认不清了,形象而真切。从乘车下山,到“回首峰峦入莽苍”,对时空转换与行车速度,诗人只用“回首”二字,刻画出对名山胜境未了的兴致。诗人用“峰峦”来代指莫于山,很恰当。“莽苍”,古人多用于迷濛不清、空旷无际的田野之色,诗人用于山色也很贴切。因为那里“百道泉源飞瀑布”,青竹野树翠无边,云生雾绕,远远望去,只能是迷茫一片,同广阔无边的田野浑然一体。

  次句接写下山途中,车窗外的青峰翠峦随窗内视点的飞速移动和空间角度的不断变化,由大而小,由近而远,由高而低,以至于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这一句采用的是兼语句式,“峰峦”既是“回首”的宾语,又兼“入苍莽”的主语。北宋陈抟《归隐》诗曰:“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写的是梦境。“回首峰峦入莽苍”与“回首青山入梦频”句式相近,却写的是实景。“回首”照应开头的“翻身”,表现出诗人对名山胜境的顾眄留恋和未了的兴致。“峰峦入莽苍”与“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入”字,将静态的景物动态化,极为传神。

  莫干山与杭州城的空间直距近百里,以路程计,当不止此数,行车决非片刻能到。但诗的艺术时空,可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晋陆机《文赋》)。如果说“回首”句是以急速变化的空间景象表现飞逝而去的时间意象的话,那么结尾两句则是采用时空变形的艺术手段,化时辰为瞬间,缩百里为咫尺,写出独特的审美感受。

  “四十八盘”显示的是峰回路转、弯曲盘旋的空间意象,“才走过”却有着急遽发展的时间节奏。上一句的那个“入”字表现为一个过程,“入莽苍”当在车离山道之后。而“回首”则是一路不断地向后瞻望,全神贯注地目送“峰峦”远去。待到山色终于融入一片苍莽之中,这时转过脸来,才发现不知不觉中轿车已履平地,这便是“才走过”云云的心理依据。从山上到山下,诗人感觉到的只是顷刻间的一驰而过,于是原有的空间被极大地压缩了。作者的《七律·登庐山》的开头两句“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在展现雄伟壮阔的空间景象的同时,着一时间速率极快的“跃”字,一下子将庐山上下的空间距离缩小,生动地表现出诗人的豪情。“四十八盘才走过”的“走”字,是飞奔之意,与“跃”字有相同的艺术功能,又和下一句的“风驰”同义。而结尾句如果没有“风驰”二字过渡,就会使人产生莫干山下即“钱塘”的错觉。其实“四十八盘”只是归程的一小段,离杭州尚有百里之遥,但作者却以风驰电掣、其疾如飞的车轮转动,形象地表现了时光的高速,压缩了出发点与目的地之间巨大的空间距离。“已”回应上句的“才”,构成两句间的顺承关系。“又”则点明“到钱塘”并非初次,暗示了由杭州去莫干山,再由莫干山返回杭州的来去行踪,具有极强的概括力。

  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风格轻快。体现在归途人的心情与动作的轻快上。上汽车的动作“翻身跃入”,体轻敏捷,干净利落,“跃”字传神,显得老当益壮,非常活跃。在回首山色时,看到的是“入莽苍”,反衬出汽车远离莫干山以及行驶之快,一个“又”字,更加突出车速之快,又表现了作者心情的轻快。在不知不觉当中,已经走过“千里”之程,诗人完全沉浸在轻松快乐之中,显得轻舟的神速。两者都体现了一个“快”字,表现的是一个“松”的心境。所不同的是,一个在陆上,一个在水上;一个坐车,一个乘船;一个“回首”,一个“旁观”。

  全诗即景抒情,诗句轻快,语言明白如话,诗趣意兴盎然。诗人此次游兴极好,心境闲适,以致慨叹时光走得太快了。

参考资料:

1、辜正坤.毛泽东诗词: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4-1
2、周振甫等.毛泽东诗词鉴赏:中华书局,2013.4:187
3、王玉孝.毛泽东诗词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1
毛泽东

毛泽东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普天乐·翠荷残

滕宾滕宾 〔元代〕

翠荷残,苍梧坠。千山应瘦,万木皆稀,蜗角名,蝇头利。输与渊明陶陶醉,尽黄菊围绕东篱。良田数顷,黄牛二只,归去来兮。
赏析

【越调】小桃红_歌姬赵氏,

白朴白朴 〔元代〕

歌姬赵氏,常为友人贾子正所亲,携之江上,有数月留。后予过邓,往来侑觞。感而赋此,俾即席歌之。

云鬟风鬓浅梳妆,取次樽前唱。比著当时□江上,减容光,故人别后应无恙。伤心留得,软金罗袖,犹带贾充香。

赏析 注释 译文

寿阳曲·烟寺晚钟

马致远马致远 〔元代〕

寒烟细,古寺清,近黄昏礼佛人静。顺西风晚钟三四声,怎生教僧禅定?
赏析 注释 译文

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元好问元好问 〔金朝〕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赏析 注释 译文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张志和张志和 〔唐代〕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上巳

杨基杨基 〔明代〕

软翠冠儿簇海棠,砑罗衫子绣丁香。闲来水上踏青阳。
风暖有人能作伴,日长无事可思量。水流花落任匆忙。
赏析 注释 译文

临江仙·过眼韶华何处也

王国维王国维 〔近现代〕

过眼韶华何处也?萧萧又是秋声。极天衰草暮云平。斜阳漏处,一塔枕孤城。
独立荒寒谁语,蓦回头、宫阙峥嵘。红墙隔雾未分明。依依残照,独拥最高层。
赏析

贺新郎

赵以夫赵以夫 〔宋代〕

嘉禾,歌颂多矣,此独创见,小词纪之
草色庭前绿。掩重门、国香伴我,画帘幽独。无奈薰风吹绿绮,闲理离骚旧曲。觉鼻观、微闻清馥。可是花神嫌冷淡,碧丛中、炯炯骈双玉。相对久,各欢足。
冰姿带露如新沐。想当年、夷齐二子,独清孤竹。千古英雄尘土尽,凛凛西山云木。总付与、一樽醽醁。学得汉宫娇姊妹,便承恩、贮向黄金屋。终不似,在空谷。
赏析

尉迟杯·七夕怀静怜

朱彝尊朱彝尊 〔清代〕

吴绫白,偏爱缝双袖鸦翎黑。
多应北里新妆,怕堕寻常标格。
微风帘额,看露叶,中庭尽秋色。
记鳞鳞,月底疏云,曾照勾阑吹笛。
一自细马驮归,剩罗帕、当时别泪偷拭。
最恨初鸿,衔芦塞上,不递愁人消息。
枉飞度、河桥山驿。
想柳外、高楼长如昔。
更何年,并坐穿针?
六度凄凉今夕。
赏析 注释 译文

菩萨蛮·催花未歇花奴鼓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 〔清代〕

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见残红舞。不忍覆馀觞,临风泪数行。
粉香看又别,空剩当时月。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
© 2023 古典诗文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