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成相杂辞

佚名 佚名〔先秦〕

请成相。世之殃。
愚暗愚暗堕贤良。人主无贤。
如瞽无相何伥伥。请布基。
慎圣人。愚而自专事不治。
主忌苟胜。群臣莫谏必逢灾。
论臣过。反其施。
尊主安国尚贤义。拒谏饰非。
愚而上同国必祸。曷谓罢。
国多私。比周还主党与施。
远贤。近谗。
忠臣蔽塞主势移。曷谓贤。
明君臣。上能尊主爱下民。
主诚听之。天下为一四海宾。
主之孽。谗人达。
贤能遁逃国乃蹷。愚以重愚。
暗以重暗成为桀。世之灾。
妬贤能。飞廉知政任恶来。
卑其志意。大其园囿高其台。
武王怒。师牧野。
纣卒易乡启乃下。武王善之。
封之于宋立其祖。世之衰。
谗人归。比干见刳箕子累。
武王诛之。吕尚招麾殷民怀。
世之祸。恶贤士。
子胥见杀百里徒。穆公得之。
强配五伯六卿施。世之愚。
恶大儒。逆斥不通孔子拘。
展禽三绌。春申道缀基毕输。
请牧基。贤者思。
尧在万世如见之。谗人罔极。
险陂倾侧此之疑。基必施。
辩贤罢。文武之道同伏戏。
由之者治。不由者乱何疑为。
凡成相。辩法方。
至治之极复后王。慎墨季惠。
百家之说诚不祥。治复一。
脩之吉。君子执之心如结。
众人贰之。谗夫弃之形是诘。
水至平。端不倾。
心术如此象圣人。□而有势。
直而用抴必参天。世无王。
穷贤良。暴人刍豢仁人糟糠。
礼乐灭息。圣人隐伏墨术行。
治之经。礼与刑。
君子以脩百姓宁。明德慎罚。
国家既治四海平。治之志。
后势富。君子诚之好以待。
处之敦固。有深藏之能远思。
思乃精。志之荣。
好而一之神以诚。精神相反。
一而不贰为圣人。治之道。
美不老。君子由佼以好。
下以教诲子弟。上以事祖考。
成相竭。辞不蹷。
君子道之顺以达。宗其贤良辩其殃孽□□□。
请成相。道圣王。
尧舜尚贤身辞让。许由善卷。
重义轻利行显明。尧让贤。
以为民。氾利兼爱德施均。
辩治上下。贵贱有等明君臣。
尧授能。舜遇时。
尚贤推德天下治。虽有贤圣。
适不遇世孰知之。尧不德。
舜不辞。妻以二女任以事。
大人哉舜。南面而立万物备。
舜授禹以天下。尚德推贤不失序。
外不避仇。内不阿亲贤者予。
禹劳心力。尧有德。
干戈不用三苗服。举舜甽畝。
任之天下身休息。得后稷。
五谷殖。夔为乐正鸟兽服。
契为司徒。民知孝尊弟有德。
禹有功。抑下鸿。
辟除民害逐共工。北决九河。
通十二渚疏三江。禹傅土。
平天下。躬亲为民行劳苦。
得益皋陶。横革直成为辅。
契玄王。生昭明。
居于砥石迁于商。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汤。
天乙汤。论举当。
身让卞随举牟光。□□□□道古贤圣基必张。
□□愿陈辞。世乱恶善不此治。
隐讳疾贤。良由姦诈鲜无灾。
患难哉阪为先圣知不用愚者谋。前车已覆。
后未知更何觉时。不觉悟。
不知苦。迷惑失指易上下。
忠不上达。蒙掩耳目塞门户。
门户塞。大迷惑。
悖乱昏莫不终极。是非反易。
比周期上恶正直。正直恶。
心无度。邪枉辟回失道途。
已无邮人我独自美岂无故。不知戒。
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
反复言语生诈态。人之态。
不如备。争宠疾贤利恶忌。
妬功毁贤。下敛党与上蔽匿。
上壅蔽。失辅势。
任用谗夫不能制。郭公长父之难。
厉王流于彘。周幽厉。
所以败。不听规谏忠是害。
嗟我何人。独不遇时当乱世。
欲对衷言不从。恐为子胥身离凶。
进谏不听。刭而独鹿弃之江。
观往事。以自戒。
治乱是非亦可识。□□□□托于成相以喻意。
请成相。言治方。
君论有五约以明。君谨守之。
下皆平正国乃昌。臣下职。
莫游食。务本节用財无极。
事业听上。莫得相使一民力。
守其职。足衣食。
厚薄有等明爵服。利往卬上。
莫得擅与孰私得。君法明。
论有常。表仪既设民知方。
进退有律。莫得贵贱孰私王。
君法仪。禁不为。
莫不说教名不移。脩之者荣。
离之者辱孰它师。刑称陈。
守其银。下不得用轻私门。
罪祸有律。莫得轻重威不分。
请牧祺。用有基。
主好论议必善谋。五听循领。
莫不理续主执持。听之经。
明其请。参伍明谨施赏刑。
显者必得隐者复显民反诚。言有节。
稽其实。信诞以分赏罚必。
下不欺上。皆以情言明若日。
上通利。隐远至。
观法不法见不视。耳目既显。
吏敬法令莫敢恣。君教出。
行有律。吏谨将之无敌铍滑。
下不私请。各以所宜舍巧拙。
臣谨脩。君制变。
公察善思论不乱。以治天下。
后世法之成律贯。
佚名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屈原列传

司马迁司马迁 〔两汉〕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眜。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易》曰:“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王之不明,岂足福哉!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馀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鵩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赏析 注释 译文

杀驼破瓮

伽腽肭伽腽肭 〔南北朝〕

  昔有一人,于瓮中盛谷。骆驼入瓮食谷,首不得出。主人以为忧,无计可施。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忧,吾有以教汝出。”主人亟问:“法何?”老人曰:“汝当斩驼头,自当出之。”主人以为妙,即依其语,以刀斩驼头。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女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世人所笑。

  曩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患之。有一老父来语之曰:“女莫愁,吾教女出,女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既杀驼,复破瓮,如此痴人,世人所笑。

赏析 注释 译文

世无良猫

乐钧乐钧 〔清代〕

  某恶鼠,破家求良猫。厌以腥膏,眠以毡罽。猫既饱且安,率不食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恐,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是无猫邪,是不会蓄猫也。
赏析 注释 译文

子产坏晋馆垣

左丘明左丘明 〔先秦〕

  公薨之月,子产相郑伯以如晋,晋侯以我丧故,未之见也。子产使尽坏其馆之垣,而纳车马焉。

  士文伯让之,曰:“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高其闬 闳,厚其墙垣,以无忧客使。今吾子坏之,虽从者能戒,其若异客何?以敝邑之为盟主,缮完葺墙,以待宾客。若皆毁之,其何以共命?寡君使匄请命。

  对曰:“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悉索敝赋,以来会时事。逢执事之不闲,而未得见;又不获闻命,未知见时。不敢输币,亦不敢暴露。其输之,则君之府实也,非荐陈之,不敢输也。其暴露之,则恐燥湿之不时而朽蠹,以重敝邑之罪。侨闻文公之为盟主也,宫室卑庳,无观台榭,以崇大诸侯之馆,馆如公寝;库厩缮修,司空以时平易道路,圬人以时塓馆宫室;诸侯宾至,甸设庭燎,仆人巡宫,车马有所,宾从有代,巾车脂辖,隶人、牧、圉,各瞻其事;百官之属各展其物;公不留宾,而亦无废事;忧乐同之,事则巡之,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今铜鞮之宫数里,而诸侯舍于隶人,门不容车,而不可逾越;盗贼公行。而天疠不戒。宾见无时,命不可知。若又勿坏,是无所藏币以重罪也。敢请执事,将何所命之?虽君之有鲁丧,亦敝邑之忧也。若获荐币,修垣而行,君之惠也,敢惮勤劳?”

  文伯复命。赵文子曰:“信。我实不德,而以隶人之垣以赢诸侯,是吾罪也。”使士文伯谢不敏焉。

  晋侯见郑伯,有加礼,厚其宴好而归之。乃筑诸侯之馆。

  叔向曰:“辞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子产有辞,诸侯赖之,若之何其释辞也?《诗》曰:‘辞之辑矣,民之协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其知之矣。”

赏析 注释 译文

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秋瑾秋瑾 〔近现代〕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赏析 注释 译文

木兰花慢·送人之官九华

周端臣周端臣 〔宋代〕

霭芳阴未解,乍天气、过元宵。讶客神犹寒,吟窗易晓,春色无柳。梅梢。尚留顾藉,滞东风、未肯雪轻飘。知道诗翁欲去,递香要送兰桡。清标。会上丛霄。千里阻、九华遥。料今朝别后,他时有梦,应梦今朝。河桥。柳愁未醒,赠行人、又恐越魂销。留取归来紧马,翠长千缕柔条。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龙吟·梨花

周邦彦周邦彦 〔宋代〕

素肌应怯余寒,艳阳占立青芜地。樊川照日,灵关遮路,残红敛避。传火楼台,妒花风雨,长门深闭。亚帘栊半湿,一枝在手,偏勾引、黄昏泪。
别有风前月底。布繁英、满园歌吹。朱铅退尽,潘妃却酒,昭君乍起。雪浪翻空,粉裳缟夜,不成春意。恨玉容不见,琼英谩好,与何人比。
赏析 注释 译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苏轼 〔宋代〕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 一作:强虏)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 一作:人间;尊 通:樽)
赏析

桂华明

关注关注 〔宋代〕

缥缈神京开洞府。遇广寒宫女。问我双鬟梁溪舞。还记得、当时否。碧玉词章教仙侣。为按歌宫羽。皓月满窗人何处。声永断、瑶台路。
赏析

鹧鸪天(冬至上李漕)

石孝友石孝友 〔宋代〕

万里羁孤困一箪。平头四十误儒冠。舜弦广播薰风暖,邹律潜消黍谷寒。
楼谩倚,剑休弹。看君行复上金銮。凤池波里求余润,蚖肆泥中岂久蟠。
© 2023 古典诗文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