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明代〕
泮林官满欲趋朝,况值金门早见招。粤国青山江上别,秦淮秋水雁边遥。
砧催帝苑霜初落,马度官城叶渐飘。若得浮丘书信便,为言衰老尚渔樵。
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若石之死
刘基 〔明代〕
伤仲永
王安石 〔宋代〕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双调】沽美酒兼太平令
张养浩 〔元代〕
【双调】水仙子_廉香林南园
乔吉 〔元代〕
寿阳曲·远浦帆归
马致远 〔元代〕
浣溪沙·上巳
杨基 〔明代〕
蝶恋花·窗外绿阴添几许
王国维 〔近现代〕
眼儿媚·咏红姑娘
纳兰性德 〔清代〕
绿头鸭(七夕)
辛弃疾 〔宋代〕
渔父词(其二)
王谌 〔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