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明代〕
习静喜还山,山水趣方永。灌木澄幽阴,风泉溜华顶。
清听空外遥,吾心坐未醒。空山落叶时,渡口潮初长。
远树带虚亭,閒云霁孤舫。古路今人行,浮生几回往。
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蝜蝂传
柳宗元 〔唐代〕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越调】天净沙 春
朱庭玉 〔元代〕
沉醉东风·七夕
卢挚 〔元代〕
殿前欢·酒杯浓
节节高·题洞庭鹿角庙壁
【中吕】普天乐_湘阳道中岳
沉醉东风·重九
【中吕】朝天子_山中杂书三
张可久 〔元代〕
【越调】柳营曲_和听雪酒半
徐再思 〔元代〕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