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顺鼎〔清代〕
太液何时雪尽,洞庭此日波荒。水碧沙明苔两岸,湖天古怨微茫。
枫叶蓼花多处,勾留半在红乡。
一路冲开雨密,数声拖得秋长。只有渔翁浑不管,中流自起鸣榔。
几处高楼怕听,谁教错住潇湘。
易顺鼎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古风 其十四
李白 〔唐代〕
胡关饶风沙,萧索竟终古。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
荒城空大漠,边邑无遗堵。白骨横千霜,嵯峨蔽榛莽。
借问谁凌虐,天骄毒威武。赫怒我圣皇,劳师事鼙鼓。
阳和变杀气,发卒骚中土。三十六万人,哀哀泪如雨。
且悲就行役,安得营农圃。不见征戍儿,岂知关山苦。
李牧今不在,边人饲豺虎。
【双调】折桂令_过多景楼滔
周文质 〔元代〕
平湖乐·采菱人语隔秋烟
王恽 〔元代〕
折桂令·登姑苏台
乔吉 〔元代〕
生查子·富阳道中
毛滂 〔宋代〕
忆秦娥·情脉脉
程垓 〔宋代〕
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张孝祥 〔宋代〕
清平乐·风鬟雨鬓
纳兰性德 〔清代〕
荷叶杯·镜水夜来秋月
温庭筠 〔唐代〕
行香子·七夕
李清照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