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顺鼎〔清代〕
腻月斜街路。瞥楼台、澹黄瞒过,玉骢嘶处。恁地粉郎心上窄,也把香名容住。
才不枉、飘零如许。醉写乌阑浓蘸墨,是那场、春梦真凭据。
愁彀了,凤城旅。
蛮江夜火沙堤步。挽吟桡、相看欲笑,依依情素。跨蝶花天能几日,又换冷枫红舞。
也算作、才人际遇。闻道青篷还载酒,正横吹、龙笛湘江雨。
披一领,绿蓑去。
易顺鼎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中吕】红绣鞋_次崔雪竹韵
张可久 〔元代〕
浣溪沙·寂寞流苏冷绣茵
阎选 〔五代〕
谒金门·双喜鹊
王庭筠 〔元代〕
苏武慢·寒夜闻角
况周颐 〔清代〕
愁入云遥,寒禁霜重,红烛泪深人倦。情高转抑,思往难回,凄咽不成清变。风际断时,迢递天涯,但闻更点。枉教人回首,少年丝竹,玉容歌管。凭作出、百绪凄凉,凄凉惟有,花冷月闲庭院。珠帘绣幕,可有人听?听也可曾肠断?除却塞鸿,遮莫城乌,替人惊惯。料南枝明月,应减红香一半。
一剪梅·中秋无月
辛弃疾 〔宋代〕
水调歌头·送杨民瞻
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
满江红·山居即事
渔父词(其二)
王谌 〔南北朝〕
一斛珠(桃园赏雪)
王质 〔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