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白沟行

王安石 王安石〔宋代〕

白沟河边蕃塞地,送迎蕃使年年事。
蕃马常来射狐兔,汉兵不道传烽燧。
万里鉏耰接塞垣,幽燕桑叶暗川原。
棘门灞上徒儿戏,李牧廉颇莫更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白沟河是宋辽交界的边塞之地,年年都有送迎辽国使臣的事情。
辽国人常常借口打猎亲侵扰边界,边界上的驻军却不知道点燃烽火发出警报。
边塞护卫着广阔的农业生产地区,幽燕两州韵蚕桑生产又占宿极重要的地位。
可是边界上的守将对此毫无所知,他们把自己的工作当儿戏,如果想找像李牧、廉颇那样的良将,那就更是找不到了。

注释
白沟:宋辽之间的界河。西起沉远泊(今河北保定市北面),东至泥沽海口(今天津市塘沽南面),河、泊相连,弯弯曲曲达900里。
蕃:指辽国。塞,边塞。
送迎蕃使:自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起,北宋每年要向辽交纳大量银绢以为“岁币”,两国岁岁通使往来。故诗中云“年年事”。
蕃马:指辽国军人。射狐兔:狩猎野兽,实际是指辽军越境骚扰。
不道:不说,不认为有必要。烽燧:烽火,边境上报警的信号。《汉书·贾谊传》:“斥候望烽燧不得息。”文颖曰:“边方备胡寇,作高土橹,橹上作桔皋,桔皋头兜零,以薪草置其中,常低之,有寇即火然举之以相告,曰烽。又多积薪,寇至即燃之,以望其烟,曰燧。”这两句说明宋军对辽国的防御十分麻痹松懈。
鉏(chú):同锄。耰(yōu):古代用来平整土地和覆盖种子的农具。接塞垣:延伸到了边界地区。
幽燕:指今北京市、天津市、河北北部一带地区。桑叶:代指农桑,即庄稼,暗川原:山川原野一片翠绿。这两句叙述经过辽国占领区所见的情景。幽燕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这片沃土现在却成了辽国的粮仓。
棘门:原为秦京宫门,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公元158年,匈奴大举进犯,汉文帝派遣徐厉驻守棘门、灞上:在今陕西西安市东面,是军事要地,文帝令刘礼领兵驻守。同时,文帝又派周业大驻兵细柳。细柳在今咸阳市西南渭河北岸。文帝在巡视了三个驻地以后,认为细柳营军纪严明,是不可侵犯的部队,说“灞上、棘门军,若儿戏尔,其将(即徐厉、刘礼)固可袭血虏也。”(见《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周亚夫是周勃的儿子)。
李牧、廉颇:都是战国时期赵国(都城在今河北邯郸市)名将,都曾打败过北方的强敌。这两句是批评当时北宋派去防辽的边将庸碌无能,松松垮垮,名为防敌,实同“儿戏”,只是徐厉、刘礼之辈,更无法同李牧、廉颇相提并论。

参考资料:

1、蒋学浚.历代爱国诗词鉴赏.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99~101
2、朱仲玉.历代江西诗人作品选: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05月第1版:第99页

创作背景

  宋嘉祐四年(1059,一说是公元1060年),王安石奉命出使辽国,来回经过白沟,有感而写了这首古体诗。

参考资料:

1、高克勤.王安石诗文选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90
2、蒋学浚.历代爱国诗词鉴赏.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99~101

赏析

  作者了解到当时边境两边辽国人常来汉地侵扰而北宋军队却轻敌麻痹的情况;目睹了宋边疆一望万里,都是无险可守的农田,而辽国地区桑林密密遮蔽着河川原野的现状。这一强烈的反差给作者以很大震撼,诗中以南北边境地区的情况作对比,届时除了宋朝边防松懈、无险可守,而辽国则深不可测、暗伏杀机的严峻现实。

  前四句写宋朝实行妥协、退让、苟安政策,划白沟为界,使白沟河河北尽成辽地,并且年年在这里迎送辽使;但辽方仍不断骚扰边境,而宋却放松戒备,不知报警。后四句发抒感慨,诗人先歌颂祖国包括幽燕之地在内的万里山河,接着借用史实,指责宋朝边将视边防如同儿戏,实际上也是批评轻视边防不用良将的宋朝统治者。最后两句“棘门灞上徒儿戏,李牧廉颇莫更论”,总结全诗,揭示了山河残破、边塞失防问题的症结之所在,深刻有力,不仅在当时有现实意义,对后世也有一定的警戒作用。

  这首诗在写作上也很有特色。写实和议论,写实简明,议论独到;古今将领比较,形象鲜明,含意深远;结构上由表及里,步步深入,十分严谨;用韵上以四句转韵,平仄韵相递,既转得自然,又使层次更加清晰。这些都值得读者留意。

参考资料:

1、高克勤.王安石诗文选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90
2、卢冀宁,汪维懋著.历代边塞诗词选析.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1997.11.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共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猜您喜欢
赏析

【双调】庆东原_西皋亭适兴

薛昂夫薛昂夫 〔元代〕

西皋亭适兴

晓雨登高骤,西风落帽羞,蟹肥时管甚黄花瘦。红裙谩讴,青樽有酒,白发无愁。晚节傲清霜,老圃香初透。

兴为催租败,欢因送酒来,酒酣时诗兴依然在。黄花又开,朱颜未衰,正好忘杯。管甚有监州,不可无螃蟹。

秋霁黄花喷,霜明红叶新,锦橙香紫蟹添风韵。斜依翠屏,重铺绣茵,闲坐红裙。老遇太平时,行到风流运。

青镜看勋业,黄金买笑谈,锦衣荣休笑明珠暗。调羹鼎咸,攒齑瓮甘,世味都谙。少室价空高,老圃秋容澹。

韩信

已挂了齐王印,不撑开范蠡船,子房公身退何曾缠?不思保全,不防未然,刬地据位专权。岂不闻自古太平时,不许将军见!

自笑

邵圃无荒地,严陵有顺流,向终南捷径争驰骤。老来自羞,学人种柳,笑杀沙鸥。从此便休官,已落渊明后。

赏析 注释 译文

南乡子·相见处

李珣李珣 〔五代〕

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
暗里回眸深属意,遗双翠,骑象背人先过水。
赏析 注释 译文

最高楼·醉中有索四时歌者为赋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长安道,投老倦游归。七十古来稀。藕花雨湿前湖夜,桂枝风澹小山时。怎消除?须殢酒,更吟诗。
也莫向竹边孤负雪。也莫向柳边孤负月。闲过了,总成痴。种花事业无人问,惜花情绪只天知。笑山中:云出早,鸟归迟。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殷勤谢却甑中尘。
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梨花也作白头新。
赏析

蝶恋花

李夫人李夫人 〔五代〕

急鼓疏钟声报晓。楼上今朝,卷起重帘早。环佩珊珊香袅袅。尘埃不到如蓬岛。
何用珠玑相映照。韵胜形清,自有天然好。莫向尊前辞醉倒。松枝鹤骨偏宜老。
赏析

西江月

梁安世梁安世 〔唐代〕

赋西江月词。
南国秋光过二,宾鸿未带初寒。洞中驼褐已嫌单。洞口犹须挥扇。
夕照千峰互见,晴空万象都还。羡他渔艇系澄湾。欹枕玻璃一片。
赏析

临江仙(和徐守圣可)

王质王质 〔唐代〕

缥缈青霄云一握,太清群玉光中。钧天声里拂香风。紫皇低接手,稳步上层空。
雀扇徐开鸾影转,日高舞动蛟龙。双瞻御座立昭容。回班趋复道,环佩响丁东。
赏析

望江南(雨)

黄公绍黄公绍 〔唐代〕

思晴好,去上竹山窠。自古常言光霁好,如今却恨雨声多。奈此坐愁何。
赏析

思佳客(用晏小山韵)

陈允平陈允平 〔宋代〕

一曲清歌酒一钟。舞裙摇曳石榴红。宝筝弦矗冰蚕缕,珠箔香飘水麝风。
娇娅奼,笑迎逢。合欢罗带两心同。彩云不觉归来晚,月转觚棱夜气中。
赏析

尉迟杯

陈允平陈允平 〔宋代〕

长亭路。望渭北、漠漠春天树。殷勤别酒重斟,明日相思何处。晴丝飏暖,芳草外、斜阳自南浦。望孤帆、影接天涯,一江潮带愁去。
回首杜若汀洲,叹泛梗飘萍,乍散还聚。满径残红春归后,犹自有、杨花乱舞。怅金徽、梁尘暗锁,算谁是、知音堪共语。尽天涯、梦断东风、彩云鸾凤无侣。
© 2023 古典诗文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