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补之〔宋代〕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及其弟子 〔先秦〕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一丛花·溪堂玩月作
陈亮 〔宋代〕
青玉案·江南秋色垂垂暮
王国维 〔近现代〕
清平乐·蒋桂战争
毛泽东 〔近现代〕
滴滴金·梅
孙道绚 〔宋代〕
小重山·春愁
吴淑姬 〔宋代〕
水调歌头·夜醉西楼为楚英作
白朴 〔元代〕
齐天乐·吴山望隔江霁雪
厉鹗 〔清代〕
鹧鸪天·离恨
纳兰性德 〔清代〕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