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元祐〔宋代〕
君家少保已登云,留得青田貌后真。乌母督仙须显驾,羽车骖乘必长人。
听经香案孤撑雪,啄菌瑶阶每遇春。迟子吹笙明月下,丹砂乞与顶头巾。
郑元祐
(1292—1364)处州遂昌人,迁钱塘,字明德,号尚左生。少颖悟,刻励于学。顺帝至正中,除平江儒学教授,升江浙儒学提举,卒于官。为文滂沛豪宕,诗亦清峻苍古。他早年时期居钱塘(今杭州市),后来侨居吴中近四十年,晚年命名其文集为《侨吴集》,另著有笔记《遂昌杂录》。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韩愈 〔唐代〕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双调】折桂令_村庵即事掩
张可久 〔元代〕
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谢枋得 〔宋代〕
贺新郎·往事何堪说
刘学箕 〔宋代〕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宋代〕
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作
张元干 〔宋代〕
念奴娇·留别辛稼轩
刘过 〔宋代〕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
刘克庄 〔宋代〕
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
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谈笑起,两河路。少时棋柝曾联句。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快投笔,莫题柱。
塞孤·般涉调
柳永 〔宋代〕
贺新郎·和前韵
辛弃疾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