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曹:你们。指学童们。
立身:自立成人。
朱紫:指达官显贵。唐制,官员五品以上穿红色的官服,三品以上穿紫色官服。故诗文中常以朱紫色代指高官。
萤窗:晋人车胤,家贫无钱买灯油,就捕捉许多萤火虫放在丝囊中,供夜读时照明。后世便常以萤窗、萤案比喻刻苦读书。三冬:像三春、三秋一样,指三年。
田舍郎:农夫、村夫。
“将相”句:意谓当将相之人并非生来就是。语出《史记陈涉世家》。
席上珍:宴席上的珍品。比喻儒生具有美善的才德。语出《礼记儒行》。
儒冠:古代读书人所戴的一种帽子。借指以读书为业。
相天下:当宰相治理天下。穷:事业不发达。善其身:使本身具有良好的修养。语出《孟子尽心上》。锦轴:用锦缎装饰的卷轴,指华丽的文书。古代书籍不分页,而用轴卷成一卷来展读。千文:即南朝梁人周兴嗣所作的《千字文》,是现存的较早的启蒙读物。间出:相间出现(在《千字文》中)。发:启发。蒙童:智慧还没有得到开发的幼童。
惹春风:引来春风。
谒:谒见。正式会见。相公:宰相。
登科:也称登第,指在科举考试中考试及第。此指县试中考取秀才。
大比:明清两代,每隔三年,各县、州、府的生员集中在省会考试,称乡试,亦称大比。考取者称举人。
乡书:周代制度,乡大夫等地方官每隔三年献当地贤明者的书给周王,供周王挑选授职。因此后代称乡试中选为登乡书或登贤书。
仙桂籍:即桂籍的美称。明清两代,举人在京城会试中选的,称进士;考中进士犹如月中折桂,所以进士的名册被称为桂籍。
天府:天宫。这儿比喻皇宫。明清两代,考中进士后还得在皇宫参加殿试,以定名次。快:喜悦。
青钱选:古时的铜钱以色青为贵,故人挑选铜钱都先选青钱。这里比喻科举考试时文章写得好,每次都被选中。
俊英:指文才出众的人。
脱迹:超脱,摆脱。雁塔:即大雁塔,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四公里大慈恩寺内。唐代,每年新考中的进士都在大雁塔题上姓名,作为一种荣耀,故后世常称考中进士为雁塔题名。禹门:即龙门。在今山西稷山县西北黄河流经处,相传是大禹在治水时开凿。此处水流湍急,相传鱼若逆水游上就能变成龙。唐代以后将科举考试中选比喻为登龙门。三汲浪:三次跃出波浪。比喻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屡次中选。比喻考取进士引起的震动。端的:果然。金榜:公布科举及第者姓名的布告。因贯用黄纸,故称。状头:即状元,进士中的第一名。三百辈:三百人。明清科举制度,每次会试录取三百名进士。瀛洲:传说中东海里神仙所栖之三座仙山之一。唐太宗设立文学馆,被延聘的人全国仰慕,称为“登瀛洲”、“步瀛洲”。
岧峣(tiáo,yáo):高大峻峭的样子。
衢(qú):四通八达的街道。物华:万物之精华。此指各种各样精美的货物。
“风云”句:指明君贤臣会合的大好时机。语出王褒《圣主得》。
“日月”二句:陈后主《入隋侍宴应诏》中的诗句。
万年书:使国家能长治久安、永远兴盛的施政方案。
土脉:土地的脉络。阳和:温暖和畅之气,即春气。
韶华:春光,春天的景象。
梅花初放,冲破了寒冬腊月,迎来了新春正月。腊:本是古代岁末祭祀众神之名。汉代起于农历十二月腊祭众神,故称之为腊月。
侵:在这儿是染、映的意思。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汉、唐代等朝,都建都于此。此被用作京都的代称。游冶:也作冶游,在春天外出游玩。雨刚停不久,又飘洒下几点雨来。寒食:古代节日,在清明节前一、两天。节日期间,家家熄火种,不得举火,故名寒食。古代神话传说,蜀国国王杜宇,死后化为杜鹃,鸣声凄厉如泣,啼至血出乃止。杜鹃花色红如血,相传是社鹃的血泪染成的。底事:何事,为什么。
凤阁:四面开窗,夏天用以纳凉的楼房。
霁(jì):雨止放晴。
金风:秋风。
农历七月七日是七夕节。相传每年的七夕夜晚,银河两岸的牛郎星和织女星登上临时由喜鹊架成的桥在银河中相会。人们在庭院中陈列瓜果酒食祭祀牵牛、织女二星,谓之“乞巧”。
相传唐代的郭子仪初从军时,曾在七夕见仙女坐彩车从天而降,郭子仪知是织女,固向她祷求长寿富贵。后郭子仪果然寿至九十,官至太尉、尚书令。
《世说新语排调》载:七夕那天,人们都晒衣物,郝隆却仰卧庭中。人们问他干什么这样,他口答说:“我在晒肚子里的书。”郝隆子:郝隆是晋代名士;子是尊称。
这四句是唐诗人李白《九日龙山饮》诗。龙山在今湖北江陵西郊。古人习于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饮酒。东晋时征西大将军桓温曾在重阳节携孟嘉等佐吏登龙山饮酒,孟嘉的帽子被风吹落而不觉,一时传为佳话。“舞爱”句,在月下舞蹈,月光皓洁可爱,如在挽留游人。
四句是李白《九月十日即事》诗。觞(shāng):盛着酒的酒杯。两重阳:唐俗,京城的人们常在重阳后的一天再次宴会赏菊,故九月十日有“小重阳”之称。
北帝:指主管冬季的天神。纳嘉禾:庄稼丰收。冬至日太阳最为偏南,过后就一天比一天升高一些。云物:天上的云彩。古人以为云彩的颜色能预报天下的吉凶,在冬至那天有登上高台观察云色的礼仪。更筹:古代在夜间用来计时的竹签,亦名更签。斗柄:北斗七星状若斗勺,其第五至第七之三星似斗勺之柄,称斗柄;北斗星随季节的推移在空中转动,周而复始,每年立春时,斗柄正指向东方;立秋时指西方。暄:温暖。“客鬓”句:除夕之夜隔开寒暖新旧两年,旅客离乡在外,过此一夜就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年份,思乡之情更加急迫,催人老去,以上四句是宋人李福源《岭外守岁》诗。
解:懂得,会。
以上四句出自李峤的《风》。
典出唐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原诗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带雨的梨花)像是正在哭泣的美人杨贵妃的脸。出自白居易诗。
霜葩:色白如霜的花。
色间:花色间杂在一起,即承上句说李花与桃花结为伴侣。以上四句诗形容李花。
(牡丹花)像倾国倾城的美人,其姿态、容貌与众不同。
轻薄:看轻,瞧不起。以上四句描写牡丹花。
化用宋诗人林逋《咏梅诗》中诗句“暗香浮动月黄昏”。以上四句引用王安石《梅花》诗;王诗“一”作“数”,“惟”作“为”。谓梅花适宜与竹、松等量齐观。我国古代称松、竹、梅三种耐寒的观赏植物为“岁寒三友”。以上四句都是形容梅花的。谓居住的地方不可没有君子,故应种植松、竹、梅等像君予那样耐得住风霜寒冷的有节操的植物来作为长久相交的朋友。语出唐代元结的《丐论》。《酉阳杂俎》载李德裕言北都童子寺有竹一窠,每日竹报平安。
泗泽:河流和沼泽。泗即泗河,在今江苏省北部。此泛指河流。
夏天的云朵大多状如奇形怪状的山峰。
秀孤松:孤立的苍松一株独秀。
古代的文人以弹琴、下棋、作诗、饮酒为风雅高尚的娱乐活动。
风花雪月:古人以夏季的风、春季的花、冬季的雪、秋季的月作为四季风光的典型事物,故常以“风花雪月”来概括四季的景象。
悠闲富贵又高名远扬。散神仙:道教传说中不在神仙世界担任官职的神仙。比喻悠闲自在。
道院:有道之士所居住的院落。仙客:像仙人一样高雅脱俗的宾客。
栖凤竹:竹的美称。相传凤凰以竹实为食物。
化龙鱼:鲤鱼的美称。相传鲤鱼跃过龙门就变化为龙。
黄花:菊花。▲
《神童诗》全书辑诗34首,皆为五言绝句,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前14首,都是劝学诗,极力宣扬读书;第二部分为《状远》到《四喜》5首,表现科举及第的得意;第三部分为《早春》到《除夜》,通过四时景致的描写,表达读书人的喜悦心情。
汪洙,字德温,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元符三年(1100)进士,官至观文殿大学士。其幼颖异,九岁能诗,号称汪神童。父,汪元吉,曾任鄞县县吏。在王安石任鄞县县令时,因看重汪元吉的为人,特把汪元吉推荐给转运史,叫汪元吉负责明州府的法律方面(司法参军)的事务。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会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复永年矣!
《春秋传》曰:“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絷,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今之少年,喜谤前辈,或能讥评孝章。孝章要为有天下大名,九牧之人,所共称叹。燕君市骏马之骨,非欲以骋道里,乃当以招绝足也。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正之之术,实须得贤。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昭王筑台以尊郭隗,隗虽小才,而逢大遇,竟能发明主之至心,故乐毅自魏往,剧辛自赵往,邹衍自齐往。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临溺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凡所称引,自公所知,而复有云者,欲公崇笃斯义也。因表不悉。
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由庄至颠,可二十余里。
凡山深辟者多荒凉,峭削者鲜迂曲;貌古则鲜妍不足,骨大则玲珑绝少,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凡此皆山之病。
天目盈山皆壑,飞流淙淙,若万匹缟,一绝也。石色苍润,石骨奥巧,石径曲折,石壁竦峭,二绝也。虽幽谷县岩,庵宇皆精,三绝也。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声甚小,听之若婴儿声,四绝也。晓起看云,在绝壑下,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尽大地作琉璃海,诸山尖出云上若萍,五绝也。然云变态最不常,其观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状。山树大者,几四十围,松形如盖,高不逾数尺,一株直万余钱,六绝也。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笋味类绍兴破塘,而清远过之,七绝也。余谓大江之南,修真栖隐之地,无逾此者,便有出缠结室之想矣。
宿幻住之次日,晨起看云,巳后登绝顶,晚宿高峰死关。次日,由活埋庵寻旧路而下。数日晴霁甚,山僧以为异,下山率相贺。山中僧四百余人,执礼甚恭,争以饭相劝。临行,诸僧进曰: “荒山僻小,不足当巨目,奈何?”余曰:“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山僧不劳过谦,某亦不敢面誉。”因大笑而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