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秋夜寄皇甫冉郑丰

刘方平 刘方平〔唐代〕

洛阳清夜白云归,城里长河列宿稀。
秋后见飞千里雁,月中闻捣万家衣。
长怜西雍青门道,久别东吴黄鹄矶。
借问客书何所寄,用心不啻两乡违。

注释

黄甫冉、郑丰:二人均为刘方平的好友。皇甫冉之前有《之京留别方平》诗。
刘方平:唐朝诗人。
清夜:清静的夜晚。
长河:指天河、银河。
列宿:指群星排列。
捣万家衣:指万家传来的捣衣声。古人有秋夜捣衣制寒衣寄于远方亲人的习俗。
西雍:京城长安所在地,是黄甫冉、郑丰两人客居之地。
青门:汉青门外有霸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后以“青门”泛指送别之处。
东吴:指两人家乡。
黄鹄矶:在今武汉市蛇山西北,其上有黄鹤楼。
矶:水边突出的岩石或江河当中的石滩。
客书:指诗人友人的书信。
何所:何处。指哪里,什么地方。
不啻:无异于。啻:只,仅仅。

赏析

  首联写洛阳的夜景。清静的夜晚,白云已回到了家中,只见天上的天河已没有了夏日的浩瀚,皎洁的月光笼罩全城,整个夜空只有几个稀疏的星星的闪烁。本联起笔不凡,视野阔大,写洛阳秋夜天高云淡,月华似水,清辉笼罩着静谧的古城。

  颔联中的“秋”“雁”“月”“捣万家衣”这几个意象。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乘着长风,奋力飞往南方越冬。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或分别友人的怀念之情,因此,诗人们常以鸿雁作为书信的象征,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思念之情。而关于“月”与“捣衣”,唐王朝沿用府兵制,应征人员的衣服武器俱得自备。所以,每到清寒时节,在家的女子就要在劳作之余趁夜为戍边的丈夫准备寒衣。而唐朝时民间衣料依然是苎麻葛,需砍来苎麻煮后再捣而成葛布然后再制衣。此时,征人之妻不仅承受着赶制戎衣的沉重负担,在精神上还承受着征夫音讯不通、长年不归的煎熬。她们往往借助“捣衣”的劳作表达对丈夫牵肠挂肚的思念之情、盼归愿望。所以它们都是唐诗中表示思念的常见的典型意象。所以诗人选用的这几个意象,从其本身我们就能看到其中蕴含的浓浓的思念之情。

  在手法上,“见”是视觉描写,展现的是作者眼前所见。而诗人所见的大雁高飞之处远达千里,所以所写的是远观之景。而后句的“闻”则是听的意思,诗人听见捣衣声采用的是听觉描写。而炼制苎麻捣成葛布,这声音必不会如大雁般千里之外还能听到,所以“月中闻捣万家衣”所写的是近闻之景。

  在写作思路上,“秋后见飞千里雁”必然是白天所见之景,正是因为看见大雁南飞,深感凉意,发觉寒冬将至,所以人们才会趁夜,诗人也才能“月中闻捣万家衣”。诗人这两句诗,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展开,由白天看见秋寒意象引发月下闻捣衣,也符合当时人们生活的日常逻辑,思路顺畅。

  颈联写作者在青门道送别了自己的友人,要和家在东吴黄鹄矶友人作长久的离别。“青门”点出送别地点,“长怜”表现了诗人对客居异乡的朋友的无限同情和怜惜。“久别”写出了诗人无友人相伴的孤独寂寞,又暗含思念好友和渴望早日相见的厚意。

  尾联宕开一笔,作者想问一问,写给友人书信该寄往哪里呢?不知道皇甫冉郑丰两个人是否已经回到东吴还是仍然客居西雍,渺无定踪,才不知道寄书当向何处。我对你的一片用心如果不能到达,这无异于彼此之心在两处违背。

刘方平

刘方平

  刘方平(758年前后在世),唐朝河南洛阳人。匈奴族。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又欲从军 ,均未如意,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与皇甫冉、元德秀、李颀、严武为诗友,为萧颖士赏识。工诗,善画山水。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其《月夜》 、《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作。

猜您喜欢
赏析

自吟拙什因有所怀

白居易白居易 〔唐代〕

懒病每多暇,暇来何所为。未能抛笔研,时作一篇诗。

诗成澹无味,多被众人嗤。上怪落声韵,下嫌拙言词。

时时自吟咏,吟罢有所思。苏州及彭泽,与我不同时。

此外复谁爱,唯有元微之。谪向江陵府,三年作判司。

向去二千里,诗成远不知。

赏析 注释 译文

临江仙·雨停荷芰逗浓香

阎选阎选 〔五代〕

雨停荷芰逗浓香,岸边蝉噪垂杨。
物华空有旧池塘,不逢仙子,何处梦襄王?
珍簟对欹鸳枕冷,此来尘暗凄凉。
欲凭危槛恨偏长。
藕花珠缀,犹似汗凝妆。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红藕花香到槛频

李珣李珣 〔五代〕

红藕花香到槛频,可堪闲忆似花人,旧欢如梦绝音尘。
翠叠画屏山隐隐,冷铺文簟水潾潾,断魂何处一蝉新?
赏析 注释 译文

眼儿媚·垂杨袅袅蘸清漪

尹焕尹焕 〔宋代〕

垂杨袅袅蘸清漪。明绿染春丝。市桥紧马,旗亭沽酒,无限相思。
云梳雨洗风前舞,一好百般宜。不知为甚,落花时节,都是颦眉。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平乐·池上纳凉

项鸿祚项鸿祚 〔清代〕

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
醉来扶上桃笙,熟罗扇子凉轻。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

赏析 注释 译文

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

毛滂毛滂 〔宋代〕

蝴蝶初翻帘绣。万玉女、齐回舞袖。落花飞絮蒙蒙,长忆著、灞桥别后。
浓香斗帐自永漏。任满地、月深云厚。夜寒不近流苏,只怜他、后庭梅瘦。
赏析 注释 译文

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顾太清顾太清 〔清代〕

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爇。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赏析 注释 译文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 〔清代〕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赏析 注释 译文

忆旧游·记愁横浅黛

周邦彦周邦彦 〔宋代〕

记愁横浅黛,泪洗红铅,门掩秋宵。坠叶惊离思,听寒螿夜泣,乱雨潇潇。凤钗半脱云鬓,窗影烛光摇。渐暗竹敲凉,疏萤照晚,两地魂消。
迢迢,问音信,道径底花阴,时认鸣镳。也拟临朱户,叹因郎憔悴,羞见郎招。旧巢更有新燕,杨柳拂河桥。但满目京尘,东风竟日吹露桃。
赏析 注释 译文

红林檎近·高柳春才软

周邦彦周邦彦 〔宋代〕

高柳春才软,冻梅寒更香。暮雪助清峭,玉尘散林塘。那堪飘风递冷,故遣度幕穿窗。似欲料理新妆。呵手弄丝簧。
冷落词赋客,萧索水云乡。援毫授简,风流犹忆东梁。望虚檐徐转,回廊未扫,夜长莫惜空酒觞。
© 2023 古典诗文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