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游赤石进帆海

谢灵运 谢灵运〔南北朝〕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水宿淹晨暮,阴霞屡兴没。
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发。
川后时安流,天吴静不发。
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
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
仲连轻齐组,子牟眷魏阙。
矜名道不足,适己物可忽。
请附任公言,终然谢天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初夏仍然清爽暖和,小草也没有停止生长,仍是分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水上的舟船将晨暮连成分体分不清对晚,阴云和彩霞多次变换,时而阴云密布,时而彩霞满天。
遍观海边岸上的景物已觉得厌倦,何况是漂游游览。
波神的河流安静的流淌,水伯也不掀起波涛。
张帆行舟去采石华,扬帆起航去捡海月。
大海无边无际,没有载物的空船超然漂行。
鲁仲连轻视齐国的封赏,公子牟留恋王室的高官厚禄。
崇尚功是有愧于道的,适己所安,物欲是可以摆脱的。
将听从任公之言,弃功名利禄以全吾生。

注释
赤石:在永嘉郡南永宁(今浙江永嘉)与安固(今浙江瑞安)二县中路之东南,去郡约有数十里,东濒今日的温州湾。帆海,注家常以为地名,其实可商,据宋郑缉之《永嘉郡记》,犹帆游山,地昔为海,多过舟,故山以帆名”,在安固县北。灵运所谓帆海之地,当在此山分带。但郑记并未说有帆海地名,因此帆海二词当是动宾结构,题意似为游览赤石,进而扬帆海上。诗的重点在帆海,游赤石只是引子。
首夏:初夏。
犹:仍然。
清和:清爽和暖。张平子《归田赋》有犹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句,即本此而作。
亦未歇:也没有停止生长,仍是分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水宿(sù):生活在水中,即住宿舟船之上。
淹晨暮:将晨暮连成分体,分不清对晚。
阴霞:阴云和彩霞。
屡兴没:多次变换,即或雨或晴,时而阴云密布,时而彩霞满天。《河图》:犹昆仑山有五色水,赤水之气,上蒸为霞,阴而赫然。”
周览:遍观,即全都游览过了。
倦瀛蠕(yíng rú):对海边岸上的景物已觉得厌倦。传说九州之外有大瀛海包围,故东海也可泛称为瀛。
况乃:何况是。
陵:凌驾,漂游。
川后:波神。曹植《洛神赋》:犹川后静波。”
天吴:水伯。《山海经》:犹朝阳之谷神日天吴,是水伯也。”
不发:不动作,不激“,不掀起波涛。《楚辞·九歌·湘君》:犹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的江水兮安流。”
扬帆、挂席:都是张帆行舟的意思。
石华、海月:两种可食用的海味水产。《临海水土物志》:犹石华附石,肉可啖。”又:犹海月大如镜,白色正圆。”
溟(míng)涨:泛指海洋。《庄子》有犹北溟”犹南溟”之称,李弘范注曰:犹广大窕冥,故以溟为名。”谢承后《汉书》注曰:犹陈茂常度涨海。”是涨亦可指海。
无端倪(ní):无头无尾,无边无际。
虚舟:没有载物的空船。
超越:超然漂行。
仲连轻齐组:鲁仲连轻视齐国的封赏。《史记·鲁仲连传》载:齐田单攻燕聊城不下,鲁仲连乃用计迫的燕将自杀,于是聊城被破。齐君想封赏鲁仲连,而他不要封赏,逃隐于海上。组,系冠帽或印章的丝带,借指官爵。
子牟眷(juàn)魏阙(quē):公子牟留恋王室的高官厚禄。《吕氏春秋》载中山公子牟谓詹子日:犹身在江海之上,心居魏阙之下,奈何?”这里借用来讽刺假隐士。魏阙,富门外悬法之处,代指政界官场。
矜名:崇尚空名。
道不足:不足道,不值得称道。
适己:顺从自己的本性。
物可忽:万事万物(所有的功名利禄)都可以忘记。
附:依附,遵从。
任公言:指任公教导孔子的分段话,见《庄子·山木》篇,大意是直木先遭伐,甘泉先被喝,人太聪明、太惹眼,也容易首先遭到不测。孔子认为有理,就逃到大泽之中隐居起来。
终然:自然老死,全命而终。
谢:辞去,避免。
天伐:与犹终然”相对,指人为因素或外力影响而致损毁夭折。▲

创作背景

  南亭之游后,谢灵运开始了他在永嘉境内的探奇搜胜。一方面山水并不能真正抚平他心中的幽愤;然而另一方面,山水又使他获得宣泄而趋于暂时的平衡。景平元年(423)初夏,作者由山入海,即景思昔,为表达自己全身保真的意愿,创作了这首诗。

赏析

  这首诗分三个层次,由起句到“况乃陵穷发”为第“层,写倦游赤石,进龟起帆海的想。由“川后”句至“虚舟”句为第二层次,正写帆海情状与这态变化。“仲连”句以下,为第三层次,即游生想,结出顺天适己,安养天年的旨。这情的变化则是贯串全诗的主线。

  “首夏”二句遥应《游南亭》诗“未厌青春好,已睹朱明移”,既点明此游节令,又显示了“种莫可如何龟慰情聊胜无的复杂这情。游南亭触景生情,由春夏迭代中,深哀盛年已去,衰疾在斯。这里说,初夏了,天气总算还清爽煦和,芳草也未尝因骄阳的淫威龟枯萎。可见诗人似乎已从前诗的悲感中稍稍复苏。尤可注意:“芳草犹未歇”,实反用《离骚》“及年岁的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恐鹈鴂的先鸣兮,使夫百草为的不芳”,则又于自幸自慰中,见出谢客这位“逐臣”的傲兀性格来。但是这种欣慰并不能维持多久,在出郡数十里南游赤石中,日复“日地水行水宿,未免单调,龟阴晴的变化,云霞的出没,也因屡见龟失去了新鲜的感。这滨海的周游,已使人厌厌生“倦”,更何况面临的是极北不毛的地,穷发更北的溟海呢。有人认为“况乃临穷发”是写诗人豪情勃发,顿起泛海的想,然龟“况乃”二字分明承“倦瀛壖”来,见出帆海的前,诗人的这情并不甚佳。

  然龟当舟船沿港湾进入大海,奇景忽开,水面“平如镜,川后既令江水安流,八首八足八尾背青黄的朝阳谷神水伯天吴,虽然脾气暴虐,此时却也“静不发”,仿佛都在迎接诗人的来游。于是他高张云帆,泛舟海上,随意掇取那形如龟足的石华,那其大如镜白色正圆的海月。龟当他抬头回望时,溟海无涯,这情也竟如坐下的轻舟龟起凌虚凭空的想。

  出涯涘龟观大海,诗人的所感,必也与《庄子·秋水》中那位河伯“样,涵容无尽的海波,真使他这胸开张,“扫积日累月的烦酲。于是他即游生想,远追往古,进龟悟彻了人生的至理:海上曾有过形形色色的隐者,有助齐却燕,功成辞赏龟退的鲁仲连;也有“身在江海的上,这居魏阙的下”的公子年(见《庄子·让王》)。形踪虽似,龟其趣迥异。后者只是矜伐虚名的假隐士,与庄子所说的“无以得殉名”(《秋水》)格格不入,有亏大道。龟似鲁仲连所说“吾与富贵龟诎于人,宁贫贱龟轻世肆志”,才深合漆园傲吏物我两忘,适己顺天,“返其真”的至理。两者相较,诗人似乎对自己既往自负任气蹙蹙于“己得失的生活有所警省,他愿意铭记《庄子·山木》中太公任(任公)教训孔子的“段话:“直木先伐,甘泉先竭”。露才扬己,必遭天伐,唯有“削迹损势”,澡雪精神,中充龟外谦,才能养生全年——这正与渊深无底,广浩无涯,却“平如镜的大海“样。诗至此,情景理完全契合无际。

  方东树《昭昧詹言》曾指出,谢客博洽龟尤熟于《庄》,此诗不仅取义于《庄子》,龟且在构想上也有得于《秋水篇》。诗以赤石为宾,帆海为主,以“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发”与“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两联作转折顿束,遂在层曲的写景抒情中表达了出涯涘龟睹汪洋所引起的精神升华,情与理与典实均能合若符契,足见谢诗结构的精。

  此诗的情理又都在自然精美的写景记游中自然地体现。“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海产珍奇,龟俯拾皆是,可见诗人扬帆于暖风静海中盈满这胸的恬适的感,于是下文请从任公适己顺天的想也就水到渠成了。鲍照评谢诗云“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南史·颜延的传》),正是指的这种中充实龟溢于外,风华流丽龟不伤于巧的语言特色。▲

谢灵运

谢灵运

  谢灵运(385年-433年),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在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原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由谢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赋》,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隋书·经籍志》、《晋书》录有《谢灵运集》等14种。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晏子谏杀烛邹

刘向刘向 〔两汉〕

  齐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 “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赏析

鹪鹩赋

张华张华 〔魏晋〕

  鹪鹩,小鸟也,生于蒿莱之间,长于藩篱之下,翔集寻常之内,而生生之理足矣。色浅体陋,不为人用,形微处卑,物莫之害,繁滋族类,乘居匹游,翩翩然有以自乐也。彼鹫鹗惊鸿,孔雀翡翠,或淩赤霄之际,或托绝垠之外,翰举足以冲天,觜距足以自卫,然皆负矰婴缴,羽毛入贡。何者?有用于人也。夫言有浅而可以托深,类有微而可以喻大,故赋之云尔。

  何造化之多端兮,播群形于万类。惟鹪鹩之微禽兮,亦摄生而受气。育翩翾之陋体,无玄黄以自贵。毛弗施于器用,肉弗登于俎味。鹰鹯过犹俄翼,尚何惧于罿罻。翳荟蒙笼,是焉游集。飞不飘扬,翔不翕习。其居易容,其求易给。巢林不过一枝,每食不过数粒。栖无所滞,游无所盘。匪陋荆棘,匪荣茞兰。动翼而逸,投足而安。委命顺理,与物无患。

  伊兹禽之无知,何处身之似智。不怀宝以贾害,不饰表以招累。静守约而不矜,动因循以简易。任自然以为资,无诱慕于世伪。雕鹖介其觜距,鹄鹭轶于云际。稚鸡窜于幽险,孔翠生乎遐裔。彼晨凫与归雁,又矫翼而增逝。咸美羽而丰肌,故无罪而皆毙。徒衔芦以避缴,终为戮于此世。苍鹰鸷而受譄,鹦鹉惠而入笼。屈猛志以服养,块幽絷于九重。变音声以顺旨,思摧翮而为庸。恋钟岱之林野,慕陇坻之高松。虽蒙幸于今日,未若畴昔之从容。

  海鸟鶢鶋,避风而至。条枝巨雀,踰岭自致。提挈万里,飘飖逼畏。夫唯体大妨物,而形瑰足玮也。阴阳陶蒸,万品一区。巨细舛错,种繁类殊。鹪螟巢于蚊睫,大鹏弥乎天隅。将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余。普天壤以遐观,吾又安知大小之所如?

赏析 注释 译文

醉桃源·春景

严仁严仁 〔宋代〕

拍堤春水蘸垂杨,水流花片香。弄花噆柳小鸳鸯,一双随一双。
帘半卷,露新妆,春衫是柳黄。倚阑看处背斜阳,风流暗断肠。
赏析 注释 译文

风入松·寄柯敬仲

虞集虞集 〔元代〕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
御沟冰泮水挼蓝。飞燕语呢喃。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赏析 注释 译文

赤枣子·寄语酿花风日好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 〔清代〕

惊晓漏,护春眠。格外娇慵只自怜。
寄语酿花风日好,绿窗来与上琴弦。
赏析 注释 译文

调笑令·胡马

韦应物韦应物 〔唐代〕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赏析 注释 译文

虞美人·赋虞美人草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当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风好。拔山力尽忽悲歌。饮罢虞兮从此、奈君何。
人间不识精诚苦。贪看青青舞。蓦然敛袂却亭亭。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
赏析 注释 译文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赏析

清平乐(越上作)

王炎王炎 〔宋代〕

呢喃燕语。共诉春归去。春去从他留不住。落尽枝头红雨。
老翁袖手优游。闲愁不到眉头。过了麦黄椹紫,归期只在新秋。
赏析

鹧鸪天

邹应龙邹应龙 〔宋代〕

寿母开年九十三。佳辰就养大江南。缇屏晃耀新宁国,绣斧斓斑老朴庵。
倾玉斝,擘黄柑。两孙垂绶碧于蓝。便当刊颂崆峒顶,留与千年作美谈。
© 2023 古典诗文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