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思美人

屈原 屈原〔先秦〕

思美人兮,擥涕而竚眙。
媒绝而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
蹇蹇之烦冤兮,陷滞而不发。
申旦以舒中情兮,志沈菀而莫达。
愿寄言于浮云兮,遇丰隆而不将;
因归鸟而致辞兮,羌迅高而难当。
高辛之灵盛兮,遭玄鸟而致诒。
欲变节以从俗兮,媿易初而屈志。
独历年而离愍兮,羌冯心犹未化。
宁隐闵而寿考兮,何变易之可为!
知前辙之不遂兮,未改此度。
车既覆而马颠兮,蹇独怀此异路。
勒骐骥而更驾兮,造父为我操之。
迁逡次而勿驱兮,聊假日以须时。
指嶓冢之西隈兮,与曛黄以为期。
开春发岁兮,白日出之悠悠。
吾将荡志而愉乐兮,遵江夏以娱忧。
擥大薄之芳茝兮,搴长洲之宿莽。
惜吾不及古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
解扁薄与杂菜兮,备以为交佩。
佩缤纷以缭转兮,遂萎绝而离异。
吾且儃佪以娱忧兮,观南人之变态。
窃快在中心兮,扬厥冯而不竢。
芳与泽其杂糅兮,羌芳华自中出。
纷郁郁其远承兮,满内而外扬。
情与质信可保兮,羌居蔽而闻章。
令薜荔以为理兮,惮举趾而缘木。
因芙蓉而为媒兮,惮褰裳而濡足。
登高吾不说兮,入下吾不能。
固朕形之不服兮,然容与而狐疑。
广遂前画兮,未改此度也。
命则处幽吾将罢兮,愿及白日之未暮也。
独茕茕而南行兮,思彭咸之故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苦苦的思念君王,揩干眼泪久久的伫立凝望。
媒介之人断绝,道路修阻难行,不能束赠欲诉之言,致此拳拳之意。
我至诚一片而蒙冤,我进退两难而不前。
我愿日日舒此衷情,可是情志沉郁,难以表达心迹。
我愿让浮云代为寄语,向君王致意,雷神丰隆却不肯助我一臂之力。
又想依托北归的鸿雁代为传书致辞,但它又迅疾高飞而难以相遇。
高辛氏有盛大的善德,遇上玄鸟前来致赠厚礼。
我曾想变节而随从流俗,又自愧将初衷与本志改易。
历年以来,我遭遇无数忧患,愤懑不平之心从未消减。
宁可隐忍忧闵,直至终老,又怎能将高尚的志节改变?
心知前方的道路不会顺利无阻,我却不改这种坚守志节的态度。
即使车已倾覆,马也颠仆,我仍想走这异于世俗的道路。
勒控骐骥,更换新的驾乘,让造父为我执辔,驾车前行。
迁延逡巡,缓缓而进,不要策马疾驰,姑且借此时日逍遥寄情。
指着皤冢山的西隅,直到日落黄昏之时,车马才能暂停。
一年重又开端,新春刚刚来到,阳光灿烂,春日迟迟,光景美好。
我要纵情地愉乐欢欣,沿着长江,夏水漫游,消除忧伤烦恼。
在广大的草木丛生之地采集香草白芷,到长长的沙洲拔取紫苏香草。
痛惜自己未及见到古代的圣君贤人,我能与谁同将这芳草欣赏爱好?
感叹君王却采那篇竹和恶菜,用来制作左右佩带。
佩环缤纷纠结,受到君王喜爱,芳草枯萎至死,却被弃置不采。
我低佪夷犹,周游其地以消忧解愁,看那奸佞小人的丑态,
我愿自寻内心的快乐,将那愤懑之情毫不迟疑的抛开。
芳香与垢腻糅杂交混,但芬芳之花却从中绽发而不失其纯。
香气郁郁充盛,蒸发播散到远方,馨香充盈于内而向外散放,浓郁袭人。
忠直的情志,淳美的本质,诚然能够保持,虽则身处重蔽之地,美誉仍能昭彰远闻。
想让薜荔作为媒人,却怕举足缘木的苦辛,
想托芙蓉作为媒人,又怕褰裳涉水而湿足沾襟。
缘木登高,会使我心中不悦,褰裳下水,我又执意不肯。
本来我的形质对此很不习惯,于是始终犹豫徘徊而迟疑不进。
为了多方完成先前的兴国图强之谋,我一直没有改变这忠贞高洁的态度。
命运使我久处幽僻之地,已经疲惫劳伤,但还想有所作为,趁着尚未黄昏日暮。
我孤独无依地漂泊南行,对彭咸以死谏君的遗则,感念景幕。

注释
美人:这是一种托喻,指楚怀王。一说指楚顷襄王。
兮(xī):助词,相当于现代的“啊”或“呀”。
擥(lǎn)涕:揩干涕泪。擥,同“揽”,收。竚(zhù)眙(chì):久立呆望。竚,同“伫”,长久站立。眙,瞪眼直视。
媒: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绝:断绝。
结:缄。诒(yí):通“贻”,赠予。结而诒:封寄。言不可结而诒:意谓无法结言以相赠。
蹇(jiǎn)蹇:同“謇(jiǎn)謇”,忠贞之言。一说忠言直谏。
陷滞:义同郁结。一说陷没沉积。发:抒发。一说发轫。不发:不能发车前进。
申:重复,一再表明。申旦:犹言申明。一说天天。舒:舒展、诉说。中情:内心的感情。
沈(chén)菀(yùn):沉闷而郁结。沈,同“沉”。菀,同“蕴”,郁结,积滞。达:通达。
寄言:犹寄语,带信,传话。
丰隆:雨神。一说云神。将:拿起。一说帮助。不将:不肯送来。
因:凭借。归鸟:指鸿雁。致辞:指用文字或语言向人表达思想感情。
羌(qiāng):句首语气词。迅高:指鸟飞高且快。一说鸟飞得又快又高。迅:一作“宿”,指鸟巢。宿高:宿高枝。当:值。一说遇。
高辛:即帝喾(kù)。帝喾初受封于辛,后即帝位,号高辛氏。灵盛(shèng):犹言神灵。盛,一作“晟(shèng)”。
玄鸟:即凤凰。一说燕子。致:赠。诒:通“贻”,指聘礼。一说赠送,此作名词用,指送的蛋。另一种说法同“绐(dài)”,欺也。玄鸟致诒:指帝喾娶简狄的故事。这里是以求女喻思君。
变节:丧失气节。
媿(kuì):同“愧”。易初:改变本心,改变初衷。屈志:委屈意志。
年:指时间。历年:犹言经历了很长的时间。离愍(mǐn):谓遭遇祸患。离,遭受。
冯(píng)心:愤懑的心情。冯,同“凭”。未化:未消失。
宁(nìng):宁肯。隐闵(mǐn):隐忍着忧悯。隐,隐忍。闵,通“悯”,痛苦。寿考:犹言老死。一说年寿很高。此句意谓宁可隐忍忧悯以至老死。
为:句末语气助词。
辙:车轮所辗的辙印,此处指道路。遂:犹言顺利。
度:原则,法度,规范。
车覆马颠:喻指战争的失败。
蹇:犹羌、乃,句首发语词。异路:另外的一条道路。
勒:扣勒住。骐(qí)骥(jì):骏马,良马。更驾:重新驾起车子。
造父:周穆王时人,以善于驾车闻名。操:抓着马的辔(pèi)头。
迁:犹言前进。逡(qūn)次:义同逡巡,指缓行。勿驱:不要快跑。
假(jiǎ)日:犹言费些日子。须时:等待时机。
嶓(bō)冢:山名,在秦西,又名兑山,是秦国最初的封地。隈(wēi):山边。
与:数也。曛(xūn)黄:即黄昏。曛,落日的余光,一作“纁(xūn)”。
开:开始。发:发端。
悠悠:舒缓、悠长的样子。
荡志:放怀,散荡心情。
江:长江。夏:夏水,也就是汉水从石首到汉阳一段的别名。遵江夏:是说沿着这两条水东行。
擥:同“揽”,采摘。薄:草木交错。芳茝(chǎi):香芷,一种香草。
搴(qiān):拔取。宿莽:冬生不死的草。揽芳茝、搴宿莽:是说准备为国家自效其才能。
惜:是痛惜自己身不逢时的意思。不及古人:意谓不及见故人。
玩此芳草:犹言赏此芳草。
解:采摘。扁(biān):扁蓄,亦名扁竹,短茎白花的野生植物。扁薄:指成丛的扁蓄。杂菜:恶菜。
备:备置,备办的意思。交佩:左右佩带。
缤纷:指恶草很多。缭转:言其互相缠绕。
萎绝:指芳草的枯萎绝灭。离异:言其不为人所佩用。
儃(chán)佪(huái):犹低回。一说徘徊。
南人:就是“南夷”,指楚国的统治集团。变态:一种出乎情理以外的不正常态度。
窃快:指隐藏而不敢公开的欢快。窃,私也。
扬:捐弃。厥冯(píng):愤懑之心。冯,同“凭”。竢(sì):同“俟”,等待。
泽:污秽。其:语气助词。
芳华:芬芳的花朵。
郁郁:指香气浓郁。蒸:蒸腾,散发。承:奉也。
满内:内里充实。外扬:向外发散。
情:指表现出来的心情。质:指蕴藏在里面的本质。情质可保:意谓没有丧失原来的清白。
居蔽:很偏僻的地方。一说被逐在野。闻:声闻,即声名。章:同“彰”,明。
薜(bì)荔(lì):茎蔓植物。理:使者。
惮(dàn):害怕,这里可解作不愿意。举趾:提起脚步。缘:循也。缘木:爬树。
因:凭借。芙蓉:荷花。
褰(qiān)裳:提起衣服。褰,撩起,揭起。濡(rú):沾湿。
登高:意指委屈自己、迁就别人。一说喻攀附权贵。说(yuè):同“悦”,欢喜。
入下:同流合污,喻降格变节。
朕(zhèn):我。形:指形于外的一个人的作风。一说身形。不服:不习惯的意思。
然:乃,就,便。容与:徘徊不前的样子。狐疑:犹豫。
广遂:犹言多方以求实现。前画:指前面所说任用贤才,发愤图强的策划。一说往日理想。
处幽:指迁谪远行,与前“居蔽”相应。一说居住幽僻之地。罢(pí):同“疲”,疲倦,完、尽的意思。
及:趁着,赶上。白日未暮:象征国事尚有可为,与前“白日出之悠悠”相应。
茕(qióng)茕:孤单的样子。
故:旧迹,故事。思彭咸之故:指彭咸谏君不听而自杀的故事。王逸《楚辞章句》:“彭咸,殷贤大夫,谏其君不听,自投水而死。” ▲

创作背景

  此诗当为屈原于江南放逐途中所作,其创作时间尚无定论,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创作于楚怀王时期屈原被流放于汉北之时。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此诗当作于楚顷襄王时期屈原被放逐于江南之时。

赏析

  此诗表述的心愿为思国、思乡和美政理想一定要实现,希望君主不重蹈历史覆辙,努力振兴楚国。其最大的特点即是“依诗取兴,引类譬喻”,如同《离骚》一样,诗中处处都体现出“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脩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的鲜明特色。

  首先,诗题“思美人”即是“灵脩美人以媲于君”的体现;香草美人皆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化象征者,“美人”在诗中并非指一般意义上的美女,而是指楚国君主(至于是哪位君主——怀王抑或顷襄王,历来有争议)。屈原撰写此诗的目的,就是试图以思女形式,寄托自己对君主的希冀和思念,以求得到君主的信赖而实现理想目标。

  诗一开篇即陈述了诗人思女的行为——“揽涕”“伫眙”,感情真挚而又炽烈。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拘牵——无良媒,致使他“志沉菀而莫达”,一再申言也无济于事。不过,诗人并不因此而完全丧失信心,他仍竭尽全力地努力追求:“宁隐闵而寿考兮,何变易之可为。”“知前辙之不遂兮,未改此度。”“广遂前画兮,未改此度也。”直至诗篇之末,诗人明知自己已实在无能为力了,却仍不改“度”——努力的行为不得已作罢,而节操却始终不易。

  诗篇在写美人的同时,也写到了香花美草,它们均一一“以配忠贞”:沿江夏行进时,诗人“擥芳茝”“搴宿莽”“解扁薄与杂菜”,这里的“芳茝”“宿莽”“扁薄”“杂菜”,均非实指植物,而是用以喻指才能,诗人一路采摘、佩饰它们,乃是为自己为国效力时作准备。

  遗憾的是美人——君主并不赏识,致使诗人只得发出“吾谁与玩此芳草”的慨叹。这还不够,诗人更以芳草自譬,说芳草与污秽杂糅,作为芳草,终能卓然自现,而决不会为污秽所没;又将芳草比作媒人,“令薜荔以为理”“因芙蓉而为媒”,欲通过这些媒人而向美人求爱,但又缺乏勇气。美人、鲜花、香草,在诗篇中都一一成了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化象征者,它们在表现诗人本身的气质形象及体现诗篇的主旨方面起了极好的烘托作用。

  诗人在求美人未成后,思绪难以自抑,情感受到挫伤,此时,处于现实困境的人物突然想到了神话人物、历史人物——“愿寄言于浮云兮,遇丰隆而不将”,“高辛之灵盛兮,遭玄鸟而致诒”,“勒骐骥而更驾兮,造父为我操之”。这些神话人物与历史人物的闯入,大大丰富了诗章的艺术内涵,显示了诗人超常的艺术想像力;正由于此,此诗才更显出想像奇特、神思飞扬的特点,表现出与《九章》其他诗篇有所不同的风格与色彩。

  此诗写追慕先贤,感慨时世,劝谏君王,希望君王不重蹈历史覆辙,努力振兴楚国,表达了作者坚守节操、不变节从俗的决心。其基本立场和出发点是思君、爱君,而思君、爱君之中又带有怨君、待君之意。全诗以香草美人为主要意象,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大胆地将地上与天国、人间与仙境、历史与现实等有机地融合一体,让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一起,想像奇特,神思飞扬,堪称一篇浪漫主义文学佳作。▲

屈原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屈原投江自尽的日子相传是农历五月初五,即端午节。端午节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一带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演变成了中国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孟母三迁

刘向刘向 〔两汉〕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赏析 注释 译文

晏子谏杀烛邹

刘向刘向 〔两汉〕

  齐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 “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赏析 注释 译文

齐国佐不辱命

左丘明左丘明 〔先秦〕

  晋师从齐师,入自丘舆,击马陉。

  齐侯使宾媚人赂以纪甗、玉磬与地。“不可,则听客之所为。”

  宾媚人致赂,晋人不可,曰:“必以肖同叔子为质,而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对曰:“肖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若以匹敌,则亦晋君之母也。吾子布大命于诸侯,而曰必质其母以为信,其若王命何?且是以不孝令也。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若以不孝令于诸侯,其无乃非德类也乎?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故诗曰:‘我疆我理,南东其亩。’今吾子疆理诸侯,而曰‘尽东其亩’而已;唯吾子戎车是利,无顾土宜,其无乃非先王之命也乎?反先王则不义,何以为盟主?其晋实有阙。四王之王也,树德而济同欲焉;五伯之霸也,勤而抚之,以役王命;今吾子求合诸侯,以逞无疆之欲。诗曰:‘布政优优,百禄是遒。’子实不优,而弃百禄,诸侯何害焉?不然,寡君之命使臣,则有辞矣。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以犒从者;畏君之震,师徒桡败。吾子惠徼齐国之福,不泯其社稷,使继旧好,唯是先君之敝器、土地不敢爱。子又不许,请收合馀烬,背城借一。敝邑之幸,亦云从也;况其不幸,敢不唯命是听?’”

赏析 注释 译文

大鹏赋·并序

李白李白 〔唐代〕

  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著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此赋已传于世,往往人间见之。悔其少作,未穷宏达之旨,中年弃之。及读晋书,睹阮宣子大鹏赞,鄙心陋之。遂更记忆,多将旧本不同。今复存手集,岂敢传诸作者?庶可示之子弟而已。其辞曰:

  南华老仙,发天机于漆园。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徵至怪于齐谐,谈北溟之有鱼。吾不知其几千里,其名曰鲲。化成大鹏,质凝胚浑。脱鬐鬣于海岛,张羽毛于天门。刷渤澥之春流,晞扶桑之朝暾。燀赫乎宇宙,凭陵乎昆仑。一鼓一舞,烟朦沙昏。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

  乃蹶厚地,揭太清。亘层霄,突重溟。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背嶪太山之崔嵬,翼举长云之纵横。左回右旋,倏阴忽明。历汗漫以夭矫,羾阊阖之峥嵘。簸鸿蒙,扇雷霆。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怒无所搏,雄无所争。固可想象其势,仿佛其形。

  若乃足萦虹蜺,目耀日月。连轩沓拖,挥霍翕忽。喷气则六合生云,洒毛则千里飞雪。邈彼北荒,将穷南图。运逸翰以傍击,鼓奔飙而长驱。烛龙衔光以照物,列缺施鞭而启途。块视三山,杯观五湖。其动也神应,其行也道俱。任公见之而罢钓,有穷不敢以弯弧。莫不投竿失镞,仰之长吁。

  尔其雄姿壮观,坱轧河汉。上摩苍苍,下覆漫漫。盘古开天而直视,羲和倚日以旁叹。缤纷乎八荒之间,掩映乎四海之半。当胸臆之掩昼,若混茫之未判。忽腾覆以回转,则霞廓而雾散。

  然后六月一息,至于海湄。欻翳景以横翥,逆高天而下垂。憩乎泱漭之野,入乎汪湟之池。猛势所射,馀风所吹。溟涨沸渭,岩峦纷披。天吴为之怵栗,海若为之躨跜。巨鳌冠山而却走,长鲸腾海而下驰。缩壳挫鬣,莫之敢窥。吾亦不测其神怪之若此,盖乃造化之所为。

  岂比夫蓬莱之黄鹄,夸金衣与菊裳?耻苍梧之玄凤,耀彩质与锦章。既服御于灵仙,久驯扰于池隍。精卫殷勤于衔木,鶢鶋悲愁乎荐觞。天鸡警晓于蟠桃,踆乌晰耀于太阳。不旷荡而纵适,何拘挛而守常?未若兹鹏之逍遥,无厥类乎比方。不矜大而暴猛,每顺时而行藏。参玄根以比寿,饮元气以充肠。戏旸谷而徘徊,冯炎洲而抑扬。

  俄而希有鸟见谓之曰:伟哉鹏乎,此之乐也。吾右翼掩乎西极,左翼蔽乎东荒。跨蹑地络,周旋天纲。以恍惚为巢,以虚无为场。我呼尔游,尔同我翔。于是乎大鹏许之,欣然相随。此二禽已登于寥廓,而斥鷃之辈,空见笑于藩篱。

赏析 注释 译文

柳枝·解冻风来末上青

牛峤牛峤 〔唐代〕

解冻风来末上青,解垂罗袖拜卿卿。无端袅娜临官路,舞送行人过一生。
赏析 注释 译文

喜迁莺·清明节

薛昭蕴薛昭蕴 〔唐代〕

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马骄泥软锦连乾,香袖半笼鞭。
花色融,人竟赏,尽是绣鞍朱鞅。日斜无计更留连,归路草和烟。
赏析 注释 译文

如梦令·满院落花春寂

杨冠卿杨冠卿 〔宋代〕

满院落花春寂。风絮一帘斜日。翠钿晓寒轻,独倚秋千无力。无力。无力。蹙破远山愁碧。
赏析 注释 译文

采桑子·那能寂寞芳菲节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 〔清代〕

那能寂寞芳菲节,欲话生平。夜已三更。一阕悲歌泪暗零。
须知秋叶春花促,点鬓星星。遇酒须倾,莫问千秋万岁名。
赏析 注释 译文

定西番·细雨晓莺春晚

温庭筠温庭筠 〔唐代〕

细雨晓莺春晚。人似玉,柳如眉,正相思。
罗幕翠帘初卷,镜中花一枝。肠断塞门消息,雁来稀。
赏析 注释 译文

思帝乡·花花

温庭筠温庭筠 〔唐代〕

花花,满枝红似霞。罗袖画帘肠断,卓香车。
回面共人闲语,战篦金凤斜。惟有阮郎春尽,不归家。
© 2023 古典诗文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