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顺鼎〔清代〕
四年此地两重五,前度入山今出山。荆楚岁时徒衮衮,匡庐云物自閒閒。
每逢令节浑无奈,欲买扁舟且未还。回首楼台淹日月,惟余涕泪照苔斑。
易顺鼎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秦西巴纵麑
吕不韦 撰 〔先秦〕
菩萨蛮·越梅半拆轻寒里
和凝 〔五代〕
河渎神
张泌 〔唐代〕
忆秦娥·春感次素庵韵
徐灿 〔清代〕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宋代〕
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江神子
刘镇 〔宋代〕
好事近(重午前三日)
姚述尧 〔宋代〕
水调歌头(赵倅生辰)
石孝友 〔宋代〕
清平乐(春夜曲)
毛滂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