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夏清无暑,幽居静不忙。对书昏欲睡,汲井渴思尝。
林晚闻鸣鹊,朋来自远方。水村围绿树,云窦引沧浪。
鹤闯中门立,荷分别浦香。飞梁虹下饮,浮岛雁低翔。
路袅阑干石,池循宛转廊。古墙缘薜荔,深洞入筼筜。
雨曳三时湿,风搴五月凉。望晴欢昼晵,冒冷感秋伤。
地淖冬青谢,庭阴夜合张。燕闲雏出垒,蜂闹蜜分房。
磬折寒暄叙,盘旋剑佩跄。语音微带汉,习气半离乡。
问讯公卿旧,归寻草泽藏。鸿留泥上迹,萤避日中光。
洗拂东华土,留连北海觞。割鲜羞列豆,舞象缀齐行。
江笛吹杨柳,檐花落豫章。聊为犀首饮,莫数次公狂。
杯面栖鹦鹉,垆腰错凤凰。画图神品异,彝鼎识文详。
算马壶更胜,登丰觯屡扬。工升当瑟坐,仆倦触屏僵。
酒量江河窄,歌声磬筦将。轻刀霏雪鲙,疏布□瑶浆。
箸引银丝滑,盘堆火齐煌。臐膮濡芥酱,饼饀夹鹅肪。
诗句联珠琲,谈锋出剑铓。冥搜深擢肾,苦索窅探肠。
调古才殊窘,吟穷思忽昌。痴心角韩孟,高视下卢王。
自顾山林槁,难齐省署芳。行藏同画虎,游读等亡羊。
径笑终南捷,群遗冀北良。正论高阁束,安用凿坏亡。
大厦谁当任,明时老不妨。乾坤随所寓,江海渺相忘。
底事忧千岁,浮生梦一场。盍簪时有数,秉烛夜何长。
况复抟沙散,无云好乐荒。明朝又南北,落落晓星望。
史鉴(1434—1496),字明古,号西村,别署西村逸史。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人。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史鉴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二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
向上书及所著文后,待命凡十有九日,不得命。恐惧不敢逃遁,不知所为,乃复敢自纳于不测之诛,以求毕其说,而请命于左右。
愈闻之:蹈水火者之求免于人也,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呼而望之也。将有介于其侧者,虽其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大其声疾呼而望其仁之也。彼介于其侧者,闻其声而见其事,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往而全之也。虽有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狂奔尽气,濡手足,焦毛发,救之而不辞也。若是者何哉?其势诚急而其情诚可悲也。
愈之强学力行有年矣。愚不惟道之险夷,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阁下其亦闻而见之矣,其将往而全之欤?抑将安而不救欤?有来言于阁下者曰:“有观溺于水而爇于火者,有可救之道,而终莫之救也。”阁下且以为仁人乎哉?不然,若愈者,亦君子之所宜动心者也。
或谓愈:“子言则然矣,宰相则知子矣,如时不可何?”愈窃谓之不知言者。诚其材能不足当吾贤相之举耳;若所谓时者,固在上位者之为耳,非天之所为也。前五六年时,宰相荐闻,尚有自布衣蒙抽擢者,与今岂异时哉?且今节度、观察使及防御营田诸小使等,尚得自举判官,无间于已仕未仕者;况在宰相,吾君所尊敬者,而曰不可乎?古之进人者,或取于盗,或举于管库。今布衣虽贱,犹足以方乎此。情隘辞蹙,不知所裁,亦惟少垂怜焉。
愈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