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氏昔奔溃,中原乱如沸。区区广陵相,亦欲盗江介。
不有顾元公,祸乱斯其殆。既成挥扇功,终定继牛位。
盛德百世祀,胡为忽云废。古墓逼耕犁,荒祠杂妖厉。
过者岂无人,谁能一留睇。遥遥千载间,哀哉日陵替。
陵替信有由,好古无其人。请看王侯墓,十树九无存。
谢公避地士,栖栖不遑宁。时无戡乱才,干戈日相寻。
九原今不作,䀌然伤我心。上书告县令,祭扫除淫昏。
碣石永其传,栽梧表其名。同时文章家,颂咏费敷陈。
废兴如循环,旋复委荆榛。荆榛易永久,百岁等须臾。
守令检文法,长年惟簿书。一为高世谈,举俗笑其迂。
累累道路边,谁复贲斯墟。朱君志好古,睹此兴长吁。
辑录匪求名,庶几能者须。遗祠幸见复,废墓未应芜。
虽非令式载,允为名教图。君其加勉㫋,慎毋忘厥初。
史鉴(1434—1496),字明古,号西村,别署西村逸史。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人。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史鉴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曚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