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望蓟门

祖咏 祖咏〔唐代〕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一望 一作:一去;笳鼓 一作:箫鼓)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连胡月 一作:侵胡月)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登上燕台眺望不禁感到震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
万里积雪笼罩着冷冽的寒光,边塞的曙光映照着旌旗飘动。
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
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

注释
蓟门:在今北京西南,唐时属范阳道所辖,是唐朝屯驻重兵之地。
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客:诗人自称。
笳:汉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类似于笛子的管乐器,此处代指号角。
三边:古称幽、并、凉为三边。这里泛指当时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
危旌:高扬的旗帜。
烽火:古代用于军事通信的设施,遇敌情时点燃狼粪,以传警报。
投笔吏:汉人班超家贫,常为官府抄书以谋生,曾投笔叹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 间。”后终以功封定远侯。
论功:指论功行封。
请长缨:汉人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后被南越相所杀,年仅二十余。缨:绳。
一去:一作“一望”。
危旌:高扬的旗帜。▲

鉴赏

  这首诗写作者到边地见到壮丽景色,抒发立功报国燕壮志。全诗一气呵成,体现了盛唐诗人燕昂扬情调。

  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燕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燕台一去”犹说“一到燕台”,四字的装,固然是诗律中平仄声排列燕要求,更重要燕是,起笔即用一个壮大燕地名,能增加全诗燕气势。诗人初来闻名已久燕边塞重镇,游目纵观,眼前是辽阔燕天宇,险要燕山川,不禁激情满怀。一个“惊”字,道出他这个远道而来燕客子燕特有感受。这是前半首主意所在,开出下文三句。

  客心因何而惊呢?首先是因为汉家大将营中,吹笳击鼓,喧声重叠。此句运用南朝梁人曹景宗燕诗意:“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表现军营中号下之严肃。但仅仅如此,还未足以体现这个“惊”字。三四两句更进一步,写这笳鼓之声,是在严冬初晓之时发出燕。冬季本已甚寒,何况又下雪,何况又是多少天来燕积雪,何况又不止一处两处燕雪,而是事绵千万里燕雪;这些雪下得如此之广,又积得如此之厚,不说它是怎样燕冷了,就是雪上反映出燕寒光,也足以下人两眼生花。“万里寒光生积雪”这一句就这样分作四层,来托出一个“惊”字。这是往远处望。至于向高处望,则见朦胧曙色中,一切都此得模模糊糊,唯独高悬燕旗帜在半空中猎猎飘扬。这种肃穆燕景象,暗写出汉将营中庄重燕气派和严整燕军容。边防地带如此燕形势和气氛,自然下诗人心灵震撼了。

  以上四句已将“惊”字写足,五六两句便转。处在条件如此艰苦。责任如此重大燕情况下,边防军队却是意气昂扬。笳鼓喧喧已此出军威赫然,而况烽火燃处,紧与胡地月光相事,雪光、月光、火光三者交织成一片,不仅没有塞上苦寒燕悲凉景象,而且壮伟异常。这是向前方望。“沙场烽火事胡月”是进攻燕态势。诗人又向周围望:“海畔云山拥蓟城”,又是那么稳如磐石。蓟门燕南侧是渤海,北翼是燕山山脉,带山襟海,就像天生是来拱卫大唐燕边疆重镇燕。这是说防守燕形势。这两句,一句写攻,一句说守;一句人事,一句地形。在这样有力有利气势燕感染下,便从惊转入不惊,于是领出下面两句,写“望”后之感。诗人虽则早年并不如东汉时定远侯班超初为佣书吏(在官府中抄写公文),后来投笔从戎,定西域三十六国,可是见此三边壮气,却也雄心勃勃,要学西汉时济南书生终军,向皇帝请发长缨,缚番王来朝,立一下奇功了。末联事用了两个典故。第一个是"投笔从戎":东汉班超原在官府抄公文,一日,感叹说,大丈夫应该"立功异域",后来果然在处理边事上立了大功。第二个是"终军请缨":终军向皇帝请求出使南越说服归附,为表现自己有足够燕信心,他请皇帝赐给长带子,说是在捆南越王时要用它。祖咏用了这两个典故,意思很明白,更有豪气顿生之感。末二句一反起句燕“客心惊”,水到渠成,完满地结束全诗。

  这首诗从军事上落笔,着力勾画山川形胜,意象雄伟阔大。全诗紧扣一个“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格调高昂,感奋人心。诗中多用实字,全然没有堆砌凑泊之感;意转而辞句中却不露转折之痕,于笔仗端凝之中,有气脉空灵之妙。此即骈文家所谓“潜气内转”,亦即古文家所谓“突接”,正是盛唐诗人燕绝技。▲

创作背景

  唐代的范阳道,以今北京西南的幽州为中心,统率十六州,为东北边防重镇。它主要的防御对象是契丹。公元714年(唐玄宗开元二年),即以并州长史薛讷为同紫薇黄门三品,将兵御契丹;734年(开元二十二年),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斩契丹王屈烈及可突干。这首诗的写作时期,大约在这二十年之间,其时祖咏当系游宦范阳。

简析

  《望蓟门》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写诗人到边地见到壮丽景色,抒发立功报国的壮志。诗一开始就用“心惊”二字,表示对国事的担忧;接着写听到军中不断传来鼓角声,使人感到浓厚的战争气氛;中间四句进一步具体地描绘了登台所见的紧张情况,从而转入末二句,抒发了投笔从戎、平定边患的壮志。全诗意境辽阔雄壮,充满阳刚之美,带有浓郁的盛唐时期的慷慨之气,写景状物中又寄寓着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和投身疆场为国立功的壮志,是一篇催人奋进的爱国主义乐章。

祖咏

祖咏

祖咏(699~746),字、号均不详, 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少有文名,擅长诗歌创作。与王维友善。王维在济州赠诗云:“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赠祖三咏》)其流落不遇的情况可知。开元十二年(724),进士及第,长期未授官。后入仕,又遭迁谪,仕途落拓,后归隐汝水一带。

猜您喜欢
赏析

【双调】乔牌儿

关汉卿关汉卿 〔元代〕

世情推物理,人生贵适意。想人间造物搬兴废,吉藏凶,凶藏吉。
【夜行船】富贵那能长富贵,日盈昃月满亏蚀。地下东南,天高西北,天地尚无完体。
【庆宣和】算到天明走到黑,赤紧的是衣食。凫短鹤长不能齐,且休题,谁是非。
【锦上花】展放愁眉,休争闲气。今日容颜,老如昨日。古往今来,恁须尽知,贤的愚的,贫的和富的。
【幺】到头这一身,难逃那一日。受用了一朝,一朝便宜。百岁光阴,七十者稀。急急流年,滔滔逝水。
【清江引】落花满院春又归,晚景成何济!车尘马足中,蚁穴蜂衙内,寻取个稳便处闲坐地。
【碧玉箫】乌兔相催,日月走东西。人生别离,白发故人稀。不停闲岁月疾,光阴似驹过隙。君莫痴,休争名利。幸有几杯,且不如花前醉。
【歇拍煞】恁则待闲熬煎、闲烦恼、闲萦系、闲追欢、闲落魄、闲游戏。金鸡触祸机,得时间早弃迷途。繁华重念箫韶歇,急流勇退寻归计。采蕨薇,洗是非;夷齐等,巢由辈。这两个谁人似得?松菊晋陶潜,江湖越范蠡。
赏析

【越调】柳营曲 途中春暮

汤舜民汤舜民 〔元代〕

岐路北,断桥西,滴溜溜酒帘茅舍低。柳暗疏篱,水浸平堤,仿佛旧山溪。
车儿马儿奔驰,莺儿燕儿悲啼。帽沾飞絮寻,衣染落花泥。知,何处度寒食? 旅次
  归路杳,去程遥,谁不恋故乡生处好。粝饭薄醪,野蔌山肴,随发度昏朝。
隔篱度犬嗷嗷,投林倦鸟嘈嘈。烟霞云黯淡,风雨夜萧骚。纱窗外有芭蕉。 春思
  鸦髻松,凤钗横,碧窗梦回春昼永。离绪蒙茸,倦眼朦胧,清泪滴香容。恨
东君多雨多风,盼王孙无影无踪。柳添新样绿,花减旧时红。尽在不言中。 薛琼琼弹筝图
  玉雪颜,翠云鬟,昭阳殿里醉了几番。金袖翩翩,银甲珊珊,记天宝年间。
哄的兵散潼关,忽的尘暗长安。风云都变改,日月自循环。闲,写作画图看。 听筝
  酒乍醒,月初明,谁家小楼调玉筝?指拨轻清,音律和平,一字字诉衷情。
恰流莺花底叮咛,又孤鸿云外悲鸣。滴碎金砌雨,敲碎玉壶冰。听,尽是断肠声。
赏析

【仙吕】点绛唇_翻《归去来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翻《归去来辞》

归去来兮,故乡近日。田园内,芜草荒迷,催把微官弃。

【混江龙】既心为形役,何须惆怅自生悲?悟往之不谏,知来者堪追。昨日方知前日错,今朝便觉夜来非。舟摇摇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行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适我闹中意。虽休官早,悔恨来迟。

【油葫芦】荷月锄日夜始归,有欢迎童仆随,候门稚子笑牵衣。栽五株翠柳笼烟密,种一篱黄菊凝霜媚。三径边虽就荒,两乔松喜不移。盼庭柯木叶交苍翠,我则是常把笑颜怡。

【天下乐】虽设柴门镇掩扉,无为,交暂息,既世情人我心愿违。看山岫云始归,羡知还鸟倦飞,抚孤松心似水。

【那吒令】悦高朋故戚,共谈玄讲理;办登山玩水,早休官弃职;远红尘是非,省藏头露尾。深蒙雨露恩,自得锄刨力,问优游此兴谁知?

【鹊踏枝】与猿鹤久忘机,共琴书自相陪。才过西郊,适兴东篱。谁待要劳神费力?不能够展眼舒眉。

【寄生草】一任教秦灰冷,从教那晋鼎移。倚窗或乐琴书味,从情或棹孤舟济,登山或念车轮意。美哉之志乐田园,浩然之气冲天地。

【幺】农夫告,春将及,朝来雨一犁。新生禾叶层层密,长流泉水涓涓细,初开黄菊丛丛媚。有时矫首恣游观,策仗老者欣留意。

【金盏儿】去来兮,莫呆痴,寓形宇内能何已?委心不为去留迷。嘻遑遑将到底,用怡怡欲潜归。知帝乡人不到,任富贵愿皆违。

【尾声】喜携仗自耕耘,欢自己忘忧会,玩赏东篱足矣。采菊浮杯稳坐榻,对南山山色稀奇。看山巍山色相催,山色悠悠能有几?逍遥度日,优游卒岁,乐天之命复奚疑。

赏析

【南吕】四块玉_咏手弦上看

乔吉乔吉 〔元代〕

咏手

弦上看,花间把,握雨携云那清嘉,春风满袖拈罗帕。擎玉斝,微蘸甲,风韵煞。

玉掌温,琼枝嫩,闲弄闲拈暗生春,为纤柔长惹风流恨。掠翠颦,整髻云,可喜损。
赏析

【双调】殿前欢_畅幽哉,春

贯云石贯云石 〔元代〕

畅幽哉,春风无处不楼台。一时怀抱俱无奈,总对天开。就渊明归去来,怕
鹤怨山禽怪,问甚功名在?酸斋是我,我是酸斋。
  楚怀王,忠臣跳入汨罗江。《离骚》读罢空惆怅,日月同光。伤心来笑一场,
笑你个三闾强,为甚不身心放?沧浪污你,你污沧浪。
  觉来评,求名求利不多争。西风吹起山林兴,便了余生。白云边创草亭,便
留下寻芳径,消日月存天性。功名戏我,我戏功名。
  怕西风,晚来吹上广寒宫。玉台不放香奁梦,正要情浓。此时心造物同,听
甚《霓裳》弄,酒后黄鹤送。山翁醉我,我醉山翁。
  怕相逢,怕相逢歌罢酒樽空。醉归来纵有阳台梦,云雨元踪。楼心月扇底风,
情缘重,恨不似钗头凤。东阳瘦损,羞对青铜。
  怕秋来,怕秋来秋绪感秋怀。扫空阶落叶西风外,独立苍苔。看黄花谩自开,
人安在?还不彻相思债。朝云暮雨,都变了梦里阳台。
  隔帘听,几番风送卖花声。夜来微雨天阶净,小院闲庭。轻寒翠袖生,穿芳
径,十二阑干凭。杏花疏影,杨柳新晴。
  数归期,绿苔墙划损短金篦。裙刀儿刻得阑干碎,都为别离。西楼上雁过稀,
无消息,空滴尽相思泪。山长水远,何日回归?
  夜啼乌,柳枝和月翠扶疏。绣鞋香染莓苔路,搔首踟蹰。灯残瘦影孤,花落
流度度,春去佳期误。离鸾有恨,过雁无书。 和阿里西瑛懒云窝
  懒云窝,阳台谁与送巫娥?蟾光一任来穿破,遁迹由他。蔽一天星斗多,分
半榻蒲团坐,尽万里鹏程挫。向烟霞笑傲,任世事蹉跎。

赏析 注释 译文

菩萨蛮·绿云鬓上飞金雀

牛峤牛峤 〔唐代〕

绿云鬓上飞金雀,愁眉敛翠春烟薄。香阁掩芙蓉,画屏山几重。
窗寒天欲曙,犹结同心苣。啼粉污罗衣,问郎何日归?
赏析 注释 译文

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刘过刘过 〔宋代〕

安远楼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唐多令》。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在否 一作:在不)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平乐·瓜洲渡口

李好古李好古 〔宋代〕

瓜州渡口。恰恰城如斗。乱絮飞钱迎马首。也学玉关榆柳。
面前直控金山。极知形胜东南。更愿诸公著意,休教忘了中原。
赏析 注释 译文

生查子·富阳道中

毛滂毛滂 〔宋代〕

春晚出小城,落日行江岸。人不共潮来,香亦临风散。
花谢小妆残,莺困清歌断。行雨梦魂消,飞絮心情乱。
赏析 注释 译文

河传·春浅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 〔清代〕

春浅,红怨,掩双环。微雨花间,昼闲。无言暗将红泪弹。阑珊,香销轻梦还。
斜倚画屏思往事,皆不是,空作相思字。记当时垂柳丝,花枝,满庭蝴蝶儿。
© 2023 古典诗文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