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无题·惯于长夜过春时

鲁迅 鲁迅〔近现代〕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已经习惯于在漫漫长夜里度过春天的时光,鬓发斑白了带着妻儿被迫出走。
睡梦里仿佛看见慈祥的母亲正为我担忧落泪,而城头上还在变换着军阀们的各色旗号。
我怎忍得看着年轻的战友被敌人杀害,以愤怒的心情对着白色恐怖的刀丛写诗悼念。
吟诵之后俯视周围却没有写的地方(不能发表),只有那清冷如水的月光照着我这个穿黑袍的避难者。

注释
惯:含有司空见惯之意。长夜:漫长的黑夜,比喻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岁月。
挈(qiè)、将,是同义词,均有提携、带领的意思。妇:指鲁迅夫人许广平。雏:指鲁迅的幼儿周海婴。当时,海婴还只有一岁零三个月,故称“雏”。鬓有丝:指两鬓斑白。鲁迅写此诗时已51岁,因多遭离乱与忧患,故有憔悴、衰老之感。
慈母:泛指当时受迫害的革命者的母亲。
城头:指南京。变幻:指国民党军阀间的勾心斗角,长期混战,使政局动荡不安。
忍看:原作“眼看”,后在录入《为了忘却的纪念》时改成“忍看”。朋辈:即朋友,战友:指被害的柔石等五位左翼青年作家。
刀丛:比喻国民党的迫害政策。原作“刀边”,后在录入《为了忘却的纪念》时改成“刀丛”。
无写处:含有无地可写,无处可发表之意,形容极度悲愤。
缁(zī)衣:即黑色的衣服。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1931年2月,时鲁迅在花园庄旅馆避难时,得知柔石等人遇害的消息后所写。

赏析

  全诗以“长夜”为背景,以“爱憎”为线索,巧妙而严谨地把“长夜”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编织在一起,展示了一幅旧中国的“长夜”画。

  首联写“长夜”气氛下,作者全家的艰难处境。一个“惯”字串起两句,既概写了作者长期辗转的战斗生涯,又揭露了国民党的凶残本质,并体现了作者对敌人的极度蔑视与愤恨之情。

  颔联写“长夜”气氛下,人民的深重苦难。一个“变”字,成为该联的枢纽。既概括了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所遭受的苦难生活,又揭示了造成这种苦难的根本原因。

  颈联写“长夜”气氛下,作者积郁在胸的万丈怒火。一个“怒”字,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推向高峰。既表达了作者对死难者的深切哀思,又激发了作者面对敌人的刀丛剑树而进行殊死搏斗的战斗豪情。

  尾联写“长夜”气氛下,作者的愤慨之情。一个“照”字,寓意深刻。尽管旧中国长夜漫漫,但可告慰死难的烈士,明媚的“春光”总有一天会照耀着祖国的大地。这一联有着浓烈的艺术魅力,拓展了无限遐思,余味无穷。

  全诗构思严密,意境深沉,语言凝炼,用词精当,真切感人。▲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祁奚请免叔向

左丘明左丘明 〔先秦〕

  栾盈出奔楚。宣子杀羊舌虎,囚叔向。人谓叔向曰:“子离于罪,其为不知乎?”叔向曰:“与其死亡若何?诗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知也。”

  乐王鲋见叔向曰:“吾为子请。”叔向弗应,出不拜。其人皆咎叔向。叔向曰:“必祁大夫。”室老闻之曰:“乐王鲋言于君无不行,求赦吾子,吾子不许;祁大夫所不能也,而曰必由之。何也?”叔向曰:“乐王鲋从君者也,何能行?祁大夫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其独遗我乎?诗曰:‘有觉德行,四国顺之。’夫子,觉者也。”

  晋侯问叔向之罪于乐王鲋。对曰:“不弃其亲,其有焉。”

  于是祁奚老矣,闻之,乘驲而见宣子,曰:“《诗》曰:‘惠我无疆,子孙保之。’《书》曰:‘圣有谟勋,明征定保。’夫谋而鲜过,惠训不倦者,叔向有焉,社稷之固也。犹将十世宥之,以劝能者。今壹不免其身,以弃社稷,不亦惑乎?鲧殛而禹兴;伊尹放大甲而相之,卒无怨色;管蔡为戮,周公右王。若之何其以虎也弃社稷?子为善,谁敢不勉,多杀何为?”宣子说,与之乘,以言诸公而免之。不见叔向而归,叔向亦不告免焉而朝。

赏析 注释 译文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柳宗元 〔唐代〕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赏析

【南吕】金字经_湖上小隐老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湖上小隐

老翁婆娑处,清风安乐窝,十二阑干锦绣坡。多,好山横翠蛾。兰舟过,月明闻棹歌。

采莲女

小玉移莲棹,阿琼横玉箫,贪看荷花过断桥。摇,柳枝学弄瓢。人争笑,翠丝抓凤翘。

秋望

白发三千丈,画楼十二阑,鸥鹭翩翩逐往还。山,淡云秋树间。芦花岸,钓船沙上滩。

湖堤春日

院宇绿杨树,酒旗红杏村,一片棠梨苏小坟。春,水边多丽人。莺花阵,玉骢嘶锦云。

赏析 注释 译文

青玉案·庭下石榴花乱吐

文征明文征明 〔明代〕

庭下石榴花乱吐,满地绿阴亭午。午睡觉来时自语,悠扬魂梦,黯然情绪,蝴蝶过墙去。
骎骎娇眼开仍,悄无人至还凝伫。团扇不摇风自举,盈盈翠竹,纤纤白苎,不受些儿暑。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山寺微茫背夕曛

王国维王国维 〔近现代〕

山寺微茫背夕曛,鸟飞不到半山昏。上方孤磬定行云。
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
赏析 注释 译文

柳含烟·御沟柳

毛文锡毛文锡 〔五代〕

御沟柳,占春多,半出宫墙婀娜。有时倒影蘸轻罗,麴尘波。 昨日金銮巡上苑,风亚舞腰纤软。栽培得地近皇宫,瑞烟浓。
赏析 注释 译文

酒泉子·买得杏花

司空图司空图 〔唐代〕

买得杏花,十载归来方始坼。假山西畔药阑东,满枝红。
旋开旋落旋成空,白发多情人更惜。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平乐·凤城春浅

陈允平陈允平 〔宋代〕

凤城春浅,寒压花梢颤。有约不来梁上燕,十二绣帘空卷。
去年共倚秋千,今年独倚阑干。误了海棠时候,不成直待花残。(独倚 一作:独上)
赏析 注释 译文

满江红·倦客新丰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倦客新丰,貂裘敝、征尘满目。弹短铗、青蛇三尺,浩歌谁续。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叹诗书、万卷致君人,翻沈陆。
休感叹,年华促。人易老,叹难足。有玉人怜我,为簪黄菊。且置请缨封万户,竟须卖剑酬黄犊。甚当年、寂寞贾长沙,伤时哭。
赏析

长相思(渔父)

王质王质 〔唐代〕

山青青。水青青。两岸萧萧芦荻林。水深村又深。
风泠泠。露泠泠。一叶扁舟深处横。垂杨鸥不惊。
© 2023 古典诗文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