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王大将军旧有田舍名。
《晋书·陶潜传》:惟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楚辞》:“隐岷山以清江。”
元行恭诗:“草深斜径成。”《风俗通》:“古音二十五亩为一井,因为市交易,故称市井。”
“榉柳枝枝弱”:榉一作杨。《本草衍义》:榉木皮,今人呼为榉柳。然叶谓柳非柳,谓槐非槐。吴曾《漫录》:今本作榉柳,非也。枇杷一物,榉柳则二物矣。对对亦胜树树。
《上林赋》:“卢橘夏熟。”注:“即枇杷也。”左思《蜀都赋》,“其园则有林檎枇杷。”李善注:“枇杷冬华黄实,本出蜀中。”仇兆鳌 《杜诗详注》:《学林新编》曰:此诗以榉柳对枇杷,或谓榉柳者,柳之一种,其名为榉柳,非双声字也。枇杷乃双声字,相对未工。予谓诗题曰“田舍”,则当在田舍时偶然见此二物,举以成对耳。如《觅松苗子》诗云:“落落出群非榉柳,青青不朽岂杨梅。”杨梅乃梅之一种,以此相配,乃正对也。
晋乐歌:“君非鸬鹚鸟。”洙曰:鸬鹚,水鸟,蜀人以之捕鱼。
《诗疏》:“敝败之苟,在于鱼梁。”宋赵次公曰:陶侃母责其为渔梁吏而寄鲊。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吾自发寒雨,全行日少,加秋潦浩汗,山溪猥至,渡泝无边,险径游历,栈石星饭,结荷水宿,旅客贫辛,波路壮阔,始以今日食时,仅及大雷。涂登千里,日逾十晨,严霜惨节,悲风断肌,去亲为客,如何如何!
向因涉顿,凭观川陆;遨神清渚,流睇方曛;东顾五州之隔,西眺九派之分;窥地门之绝景,望天际之孤云。长图大念,隐心者久矣。
南则积山万状,负气争高,含霞饮景,参差代雄,淩跨长陇,前后相属,带天有匝,横地无穷;东则砥原远隰,亡端靡际,寒蓬夕卷,古树云平,旋风四起,思鸟群归,静听无闻,极视不见。北则陂池潜演,湖脉通连,苎蒿攸积,菰芦所繁,栖波之鸟,水化之虫,智吞愚,强捕小,号噪惊聒,纷乎其中;西则回江永指,长波天合,滔滔何穷,漫漫安竭?创古迄今,舳舻相接。思尽波涛,悲满潭壑。烟归八表,终为野尘。而是注集,长写不测,修灵浩荡,知其何故哉?
西南望庐山,又特惊异。基压江潮,峰与辰汉相接。上常积云霞,雕锦缛。若华夕曜,岩泽气通,传明散彩,赫似绛天。左右青霭,表里紫霄。从岭而上,气尽金光,半山以下,纯为黛色。信可以神居帝郊,镇控湘汉者也。
若潀洞所积,溪壑所射,鼓怒之所豗击,涌澓之所宕涤,则上穷荻浦,下至狶洲;南薄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