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攀龙〔明代〕
岂亦逢秋色,登临若远行。江通灌婴井,山到越王城。
何见非交态,难言一宦情。大东千里月,石镜好同明。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浔阳送弟昌峒鄱阳司马作
李白 〔唐代〕
定风波·野草闲花不当春
辛弃疾 〔宋代〕
夜闻歌者
白居易 〔唐代〕
夜泊鹦鹉洲,江月秋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词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如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水仙子·乐清箫台
乔吉 〔元代〕
蝶恋花·独向沧浪亭外路
王国维 〔近现代〕
点绛唇·蹴罢秋千
李清照 〔宋代〕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李煜 〔五代〕
洞庭春色(三神泉元夕)
吴泳 〔宋代〕
一丛花
程垓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