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捣衣诗

温子昇 温子昇〔魏晋〕

长安城中秋夜长,佳人锦石捣流黄。
香杵纹砧知近远,传声递响何凄凉。
七夕长河烂,中秋明月光。
蠮螉塞边绝候雁,鸳鸯楼上望天狼。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漫长的秋夜里,长安城中的妇女在精美的捣衣石上捣捶着衣服。
从香杵与锦石碰撞发出的捣衣声,能知道距离的远近,砧声一声声地传来,十分凄凉。
七月初七,银河分外灿烂;八月十五,月光分外明亮。
丈夫在边关,音信已经断绝,思妇夜里难寐,在鸳鸯楼上寂寞地望着天上的天狼星。

注释
捣(dǎo)衣:古人制作衣裳,先将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木杵敲打使之柔软以便缝制。
佳人:年轻美貌的女子,此泛指妇女。
锦石:精美的捣衣石。
流黄:黄色的丝织品,这里指衣料。
香杵(chǔ):用香木制成的捣衣木棒。
纹砧(zhēn):有花纹的捣衣石,即上句所说的“锦石”。
近远:距离。
传声递响:砧声一声声地传来。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传说牛郎、织女在这天夜晚渡河相会。
长河:天空中的银河。烂:灿烂。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俗称“中秋节”,中秋节的时候明月满弦,月光明亮。中国古代习俗常常以中秋为佳人团圆的日子,古诗中也常用中秋明月寄托相思之情。光:这里作形容词用。
蠮(yē)螉(wēng)塞:居庸关的别名,又名军都关,古时九塞之一,在今北京市昌平区西北。因关上筑土室以观望,状似蠮螉用土筑起的蜂房,故称。蠮螉,是细腰蜂。
候雁:本指随节令变化而迁徙的大雁,此出代指音信。
鸳鸯楼:本指汉朝未央宫中的鸳鸯楼,这里代指捣衣女子所居住的地方。
天狼:星宿名,中国古代的人们以为此星出则有战事发生。▲

创作背景

  温子升所生活的时代,在南朝正是齐梁时期,他所作诗文颇善模仿南朝,这首诗(《捣衣》)就是模仿南朝宋谢惠连的《捣衣诗》而作。

赏析

  该诗用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一位捣衣女子对出征边塞的丈夫深切思念之情,盼望战争早日结束、丈夫早日归来团聚的急迫心情。全诗五七言杂用,笔法含蓄细腻,意境优美,辞藻华丽。

  前四句为第一层, 主要是运用客观描述的方法,来反映妇女们给丈夫缝制衣裳时轻捣布帛的凄凉忧伤情景。

  诗一开始,通过交代捣衣的地点、时间、人物,把读者引入一种特有的凄凉境界。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长安城中,时间是秋天的夜晚,人物是美丽的女子,她们正在精美的捣衣石上用木棒轻捣黄色的布帛,使之柔软,准备为离家远戍边塞的丈夫缝制御寒的衣裳。首句的“秋夜长”,一个“长”字写出了女子的无限惆怅,她们的日子是多么难熬,有着度日如年的感受。第二句用了许多修饰词,“佳人”写出了女子的年轻美貌, “锦石”写捣衣石的精美, “流黄”是借代词,指黄色的布帛鲜艳漂亮。男耕女织本是中国劳动家庭的合理分工,秋夜里美貌的女子在精美的捣衣石上轻捣丝帛,这本来是一幅意、境俱美的织妇画, 富有强烈的审美意义,然而长夜难熬,却使这美好的生活带上了凄苦悲凉、孤独寂寞的气氛和色彩。作者运用这种笔法来突出妇女为远戍边塞的丈夫捣衣时所引起的思念之情,音调凄婉,颇有情韵。

  接下去的两句 “香杵纹砧知近远,传声递响何凄凉”写捣衣声:妇女们捣衣的声响有远有近, 次第传来,十分凄凉。如果说前两句是叙写一位美貌女子捣衣时的凄苦和寂寥,用词还比较含蓄的话,那么这两句则推而广之,写众多的妇女都在为丈夫赶制御寒的戍衣,秋季的到来,预兆着天气马上就要变冷了,妇女们一边捣布,一边深切地思念着自己的亲人。从这远近传来、次第错落的捣衣声中,不仅可以听到她们的哀怨, 而且可以听到她们的泣诉!也许她们正是用响亮的捣衣声来掩盖自己的悲苦泣诉!这彼起此伏的捣衣声互相响应着,表现出她们对战争的愤怒抗议。

  后四句为第二层,主要是抒情,表现妇女们对远戍边塞的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

  “七夕长河烂, 中秋明月光”,这一联是五言诗句。 银河星系是人们肉眼看见的星座最多、光彩灿烂的星系,所以这里说“长河烂”;中秋节的时候明月满弦, 月光明亮, 古代习俗常常以中秋为家人团圆的日子, 古诗中亦常用中秋明月寄托相思之情。所以这两句诗即是以牛郎织女相会的故事和中秋家人团圆的习俗,来反衬出捣衣妇女的独居凄凉及相思之苦。

  最后两句“蠮螉塞边绝候雁,鸳鸯楼上望天狼”,寓意更加明确。前面一句蕴含着两层意思: 一层指天气渐渐冷了, 一年又将过去, 寓意着丈夫的戍役遥无期限; 一层是说守戍边地的亲人绝断了音信,死活不得而知,妇女们想念得更加焦虑凄苦。后面一句的意思是说,妇女们在居处的楼上观察天狼星的动向, 盼望着边塞的战争已经停息,侵略者已被击退,丈夫能够早日回家来团圆。

  这两层意思之间,密切联系,浑然一体,天衣无缝。▲

温子昇

温子昇

(495—547)北魏济阴冤句人,字鹏举。自云为晋温峤之后。博学善文章。初为广阳王元渊贱客,教诸奴子书。孝明帝熙平初,对策高第,补御史,台中文笔皆出其手。孝明帝正光末,随元渊镇压六镇起事,为东北道行台郎中,军国文翰皆出其手。孝庄帝建义初,为南主客郎中,修起居注。孝庄帝诛尔朱荣,子升参预谋画。尔朱兆入洛,惧祸逃匿。孝武帝永熙中,复官侍读,兼舍人。后领本州大中正。东魏时高澄引为大将军府咨议参军。疑其知元仅等谋反,投之晋阳狱中,饿死。子升文笔,当时已传于江南,为梁武帝所称,又远传至吐谷浑。今有《温侍读集》明辑本。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仙子·怀古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秋风远塞皂雕旗,明月高台金凤杯。红妆肯为苍生计,女妖娆能有几?两蛾眉千古光辉:汉和番昭君去,越吞吴西子归。战马空肥。
赏析 注释 译文

山坡羊·失题

乔吉乔吉 〔元代〕

云浓云淡,窗明窗暗,等闲休擘骊龙颔。正尴九咸,莫贪婪,恶风波吃闪的都着淹,流则盈科止则坎。行,也在俺;藏,也在俺。

赏析 注释 译文

更漏子·对秋深

孙光宪孙光宪 〔五代〕

对秋深,离恨苦,数夜满庭风雨。凝想坐,敛愁眉,孤心似有违。
红窗静,画帘垂,魂消地角天涯。和泪听,断肠窥,漏移灯暗时。
赏析 注释 译文

临江仙·送宇文德和被召赴行在所

张元干张元干 〔宋代〕

露坐榕阴须痛饮,从渠叠鼓频催。暮山新月两徘徊。离愁秋水远,醉眼晓帆开。
泛宅浮家游戏去,流行坎止忘怀。江边鸥鹭莫相猜。上林消息好,鸿雁已归来。
赏析 注释 译文

酒泉子·楚女不归

温庭筠温庭筠 〔唐代〕

楚女不归,楼枕小河春水。月孤明,风又起,杏花稀。
玉钗斜篸云鬟重,裙上金缕凤。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
赏析

柳梢青(郑宰母生日)

王炎王炎 〔宋代〕

葭管风微。莱衣香软,歌凤将雏。笑酌流霞,问人何处,别有瑶池。
相将月佩霞裾。领凫舄、归朝玉墀。管取长年,进封大国,稳住清都。
赏析

采桑子(秋日丁香)

王炎王炎 〔宋代〕

一番飞次春风巧,细看工夫。点缀红酥。此际多应别处无。
玉人不与花为主,辜负芳菲。香透帘帏。谁向钗头插一枝。
赏析

点绛唇(崇阳野次)

王炎王炎 〔宋代〕

雨湿东风,谁家燕子穿庭户。孤村薄暮。花落春归去。
浪走天涯,归思萦心绪。家何处。乱山无数。不记来时路。
赏析

鹊桥仙(寿赵帅)

李仲光李仲光 〔宋代〕

诗书元帅,风流人物,看取方瞳如漆。铜驼陌上若相逢,当一笑、摩挲金狄。
相门事业,中书考第,未数汾阳功绩。若将六十寿行年,才数得、百分之一。
赏析

瑞鹤仙

郭世模郭世模 〔宋代〕

云阶连月地。记旧游、身在温柔乡里。花阴透窗绮。罗衾拥残梦,流莺惊起。银瓶水沸。待梳妆、屏风共倚。看情眉恨眼,宿粉剩香,乱愁无际。长记。多情消减,宋玉连墙,茂陵同里。离怀似水。天涯路,叹愁悴。想鸳机织锦,鸾台窥镜,秦丝幽怨未已。好归去、共把琴书,倚娇扶醉。
© 2023 古典诗文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