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寄滁州欧阳永叔

梅尧臣 梅尧臣〔宋代〕

昔读韦公集,固多滁州词。
烂熳写风土,下上穷幽奇。
君今得此郡,名与前人驰。
君才比江海,浩浩观无涯。
下笔犹高帆,十幅美满吹。
一举一千里,只在顷刻时。
寻常行舟舻,傍岸撑牵疲。
有才苟如此,但恨不勇为。
仲尼著春秋,贬骨常苦笞。
后世各有史,善恶亦不遗。
君能切体类,镜照嫫与施。
直辞鬼胆惧,微文奸魄悲。
不书儿女书,不作风月诗。
唯存先王法,好丑无使疑。
安求一时誉,当期千载知。
此外有甘脆,可以奉亲慈。
山蔬采笋蕨,野膳猎麏麋。
鲈脍古来美,枭炙今且推。
夏果亦琐细,一一旧颇窥。
圆尖剥水实,青红摘林枝。
又足供宴乐,聊与子所宜。
慎勿思北来,我言非狂痴。
洗虑当以净,洗垢当以脂。
此语同饮食,远寄入君脾。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从前阅读韦应物先生的集子,有许多在滁州写的诗句。
他以焕发的文采描绘当地风土,上下求索,写尽幽深奇妙的自然景物。
你如今来主管这个州郡,诗名正好跟韦先生并驾齐驱。
你的才情像江海一样浩渺,广阔得望不到边极。
落笔宛如高高扬起的船帆,十幅帆又被顺风吹得满满涨起。
一开船就走一千里,只不过是顷刻须臾。
哪儿像普通人行舟,傍着河岸撑篙、牵缆费尽力气。
你的才情是那样高华绝世,只遗憾写作还不十分努力。
仲尼写成《春秋》一书,一字寓褒贬,宛若鞭打痛到骨髓里。
后世每个朝代都有史书,善和恶毫无遗漏。
一一载入典籍你能洞察事物,分辨体式类别,就像明镜照出丑妇和美女。
刚直的言辞让鬼魅吓破了胆,深寓褒贬的诗句使奸人悲伤战栗。
不去描写儿女的相思恋情,不去创作风花雪月的诗句。
只须保存上古的礼法、准则,好坏是非不容混同一体。
哪儿会求取一时的声誉,应该期望千载以下的知己。
当地还有美味的食物,可以奉养老母和亲戚。
山中采摘来竹笋、蕨菜,想吃野味就把麋鹿猎取。
切细的鲈鱼自古就认为非常鲜美,如今且把烧熟的山禽肉当成美味。
夏天的果实又是那样繁多,每一种以前就很诱人食欲。
水中的菱藕之类有尖有圆,枝头果子有青有红在那树林里。
这些东西足以提供宴饮的欢乐,使你能够安心居住在此地。
切莫一心想北归返回京都,我这番话并不是狂言痴语。
洗去尘俗的烦恼要用佛家的净水,膏脂才能够洗尽污秽油腻。
我说的话就如饮食一样重要,远远地寄上望你深深记在胸臆。

注释
韦公:指中唐诗人韦应物(737-789),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曾任三卫郎,吏部员外郎,滁州、江州刺史,左司郎中,官终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有《韦苏州集》十卷。以田园山水诗著称。
烂熳:焕发,此指文采焕发。
风土:风俗习惯和地理环境。
穷幽奇:谓写尽幽深奇妙的自然景物。
“名与”句:谓欧阳修与韦应物一样驰名海内。
比:犹言“如”、“似”。
寻常:指寻常人,一般人。
行舟舻(lú):即行舟。舻,船。
恨:遗憾。不勇为:谓欧公写作尚不够多。
仲尼:孔子(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春秋:编年体史书,相传孔子据鲁史修订而成,所记起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凡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
切(qiè)体类:深入事物的体式、类别。
“镜照”句:谓欧公所作诗文如镜照人,妍媸毕现。
嫫(mó):嫫母,古代传说中的丑女,黄帝时人。
施:西施,春秋时越国美女。后常用作绝色美女的代称。
直辞:刚直的言辞。
微文:意含褒贬的文字。奸魄:指奸佞之人。
先王法:犹言上古的礼法、法则。
甘脆:美味的食物。
亲慈:指母亲。
蕨(jué):菜名,嫩叶可食。又名拳菜、紫蕨。
野膳(shàn):犹言“野味”。膳,所食之物。
麏(jūn):兽名,指獐子。
麋(mí):兽名,麋鹿,鹿类。
“鲈脍”句:用晋张翰事。
脍(kuài),细切为脍。
枭炙(xiāozhì):泛指野禽肉。枭,猛禽,昼潜夜出,俗称猫头鹰。通“鸮”。炙,烧烤的肉。推:推赏。
细:谓种类繁多。
水实:指菱藕之类。
青红:指桃、杏、梨等水果。
慎勿:切勿。北来:指返回京都。
净:指佛教所用净水,能洗去尘俗之虑。
垢(gòu):污秽。脂:油脂。
同饮食:意谓和饮食一样重要、不可缺少。▲

创作背景

  欧阳修于公元1045年(仁宗庆历五年)贬为滁州(治所在今安徽滁县)知州,至庆历八年改任扬州知州。这首诗为诗人劝勉欧阳修而作,写于庆历六年,其时诗人在许昌任签书忠武军节度判官。

赏析

  这首诗先把欧公与唐代诗人韦应物相提并论。且盛赞欧公:“下笔犹高帆,十幅美满吹。一举一千里,只在顷刻时。”然后就此生发,勉励欧公尽其才力写作诗文,以达到惩时救世的目的,从而光照千古。诗人还着重劝勉欧公安于滁州生活“慎勿思北来”,言外之意也就是望其坚持刚正的政治立场,而不要有丝毫妥协,用意十分深切。

  诗开篇借读韦应物诗集谈及对滁州的印象,实则借韦赞欧。接着“君才比江海”以下六句赞美欧阳修在文学上的贡献。然而这样有才能的人士,却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就像傍岸撑船一样,滁州毕竟地小,先生的才能是不能得到很好施展的。一个“恨”字包蕴了诗人对政坛变迁、朋友遭贬的愤懑之情,同时也是诗人对自身遭际的不平之鸣。

  接着诗人以孔子著《春秋》为例:“虽然孔子曾经遭受‘贬骨’、‘苦笞’之厄运,但历史是公平的,所以我们要坚持‘直辞鬼胆惧,微文奸魄悲,不书儿女书,不作风月诗’的气节。”这实际上是朋友之间的相互勉励,商定二人要继续以文学作为斗争的武器,用诗歌的美刺传统,来干预现实,改造社会“人事极谀谄”的不良士风。由此可以见出梅尧臣的文学主张,他提倡不著空文,不谈风月,实际是儒家秉笔直言的直史精神,包含着诗人身在山林心在朝野的济世情怀。

  最后诗人郑重嘱咐朋友“慎勿思北来”,实际是对当时政治形势的一种回避。当前政治形势变化莫测,两人虽然不忘他们的政治理想,但如今还是暂避为好。满腔政治热情却迫于形势不得释放,兼济天下之志只得暂以明哲保身代之,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感慨是可想而知的。

  欧阳修《朋党论》所说:“君子以同道为朋”、“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义,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其济。”这首诗正可证明此理。全诗侃侃而谈,毫无顾忌与保留,于义理则为高论,从艺术方面推求则嫌其拙直,略欠情韵。▲

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童趣

沈复沈复 〔清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赏析 注释 译文

货殖列传序

司马迁司马迁 〔两汉〕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 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 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 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 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 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周书》 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 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 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故太公望 封于营丘,地潟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 繦至 而辐凑。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闲敛袂而往朝焉。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 也。

  故曰: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执益彰,失执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 之民乎!

赏析 注释 译文

深虑论

方孝孺方孝孺 〔明代〕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不可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削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

  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

赏析

【南吕】一枝花_平林暮霭收

奥敦周卿奥敦周卿 〔元代〕

平林暮霭收,远树残霞敛。疏星明碧汉,新月转虚檐。院宇深严,人寂静门初掩,控金钩垂绣帘。喷宝兽香篆初残,近绣榻灯光乍闪。

【梁州】一会客上心来烦烦恼,恨不得没人处等等潜潜。想俺闷乡中直恁欢娱俭。本是连枝芳树,比翼鸣鹣,尺紧他遭坎坷,俺受拘箝。致欠得万种愁添,不离了两叶眉尖。自揽场不成不就姻缘,自把些不死不活病染,自担着不明不暗淹煎。情思,不欢。这相思多敢是前生欠,憔翠损杏桃脸。一任教梅香冷句儿口店,苦痛淹淹。

【尾】蓝桥平地风浪险,袄庙腾空烈火炎。不由我意儿想,心儿思,口儿念。央及煞玉纤纤,纤纤,不住的偷弹泪珠点。

赏析

【中吕】喜春来_六艺礼夙兴

马致远马致远 〔元代〕

六艺



夙兴夜寐尊师行,动止浑绝浮浪名,身潜诗礼且陶情。柳溪中,人世小蓬瀛。



宫商律吕随时奏,散虑焚香理素琴,人和神悦在佳音。不关心,玉漏滴残淋。



古来射席观其德,今向樽前自乐心,醉横壶矢卧蓑阴。且闲身,醒踏月明吟。



昔驰铁骑经燕赵,往复奔腾稳似船,今朝两鬓已成斑。机自参,牛背得身安。



笔尖落纸生云雾,扫出龙蛇惊四筵,蛮书写毕动君颜。酒中仙,一恁醉长安。



盈虚妙自胸中蓄,万事幽传一掌间,不如长醉酒垆边。是非潜,终日乐尧年。
赏析 注释 译文

落梅风·人初静

马致远马致远 〔元代〕

人初静,月正明。纱窗外玉梅斜映。梅花笑人偏弄影,月沉时一般孤零。
赏析 注释 译文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

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谈笑起,两河路。
少时棋柝曾联句。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快投笔,莫题柱。

赏析 注释 译文

南歌子·脸上金霞细

温庭筠温庭筠 〔唐代〕

脸上金霞细,眉间翠钿深。欹枕覆鸳衾。隔帘莺百啭,感君心。
赏析 注释 译文

鹤冲天·黄金榜上

柳永柳永 〔宋代〕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赏析 注释 译文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苏轼 〔宋代〕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2023 古典诗文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