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焚书坑

章碣 章碣〔唐代〕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燃烧竹帛的青烟散尽帝业也化而为虚,那怕有河关之险,也只能空空地守卫着帝王旧居。
焚书坑内的灰烬未冷,山东已发生叛乱,灭亡秦国的刘邦、项羽并不是读书人。

注释
焚书坑:秦始皇焚烧诗书之地,故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的骊山上。
竹帛:代指书籍。烟销:指把书籍烧光。帝业:皇帝的事业。这里指秦始皇统治天下,巩固统治地位的事业。虚:空虚。
关河:代指险固的地理形势。关:函谷关。河:黄河。空锁:白白地扼守着。祖龙居:秦始皇的故居,指咸阳。祖龙:代指秦始皇。
山东:崤函之东。一说指太行山之东,即为秦始皇所灭的六国旧有之地。
刘项:刘邦和项羽,秦末两支主要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不读书:刘邦年青时是市井无赖,项羽年青时习武,两人都没读多少书。▲

译文

  伴随着书本(“竹帛”)化成青烟消散,“万世帝业”的根基却也淘空掉了。这是说嬴政企图用焚书的蛮横手段来愚化民众也许是成功了,然而他的权力根基(现代称“政权的合法性”)却也同时被毁坏了。

  不可一世的嬴政指望依仗武力维持“万世基业”,那只是一厢情愿罢了。祖龙:秦始皇。曰“祖”,暗含“子孙万世为皇帝”的意思。关河:泛指拱卫京城(“祖龙居”)的天险,亦可引申为暗指秦空前强大的国家机器。

  你瞧:这坑(“焚书坑”)里的书灰还没冷呢,山东就已经有反秦的“叛乱”了;而(终于覆灭强秦的)项羽刘邦等人也都不属于“讥议朝政、蛊惑民心”的读书人之列啊!后面这两句冷峻十分,可以看成是对暴虐封建统治者的无情讥刺 。▲

赏析

  这首诗的首句以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史实作为切入点,明叙暗议,用略带夸张的手法揭示了焚书与亡国之间的矛盾。次句紧承首句,又从另一角度揭示秦王朝灭亡的教训,有利天险也不能守住基业。第三句在点题的同时,进一步对焚书一事做出了评判。最后一句以议论结尾,借刘邦、项羽二人不读书之史实抒发感慨。这首诗以史家笔法,独辟蹊径,把“焚书”与“亡国”看似不相关的事情联系到一起,层层推进,自然圆转,言辞夸张,言他人所未言,巧妙的讽刺了秦始皇焚书的荒唐行为。

  诗的首句点出焚书坑中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当年秦始皇下令搜集民间的儒家典籍和百家之书,并进行销毁,诗人用“竹帛烟销”简练概括这一史实,而用“竹帛”这一文字的载体,来代指儒家典籍和百家之书,则是故意夸大秦始皇的罪过与荒谬。紧接着,诗人用“帝业虚”三字来将秦始皇“焚书坑儒”所酿就的后果概括出来,就仿佛秦始皇焚烧书籍的飞烟袅袅升起的时候,他千辛万苦创下的秦国基业也被销毁了,本可以流芳百世的千秋伟业霎时成为虚空。

  “帝业虚”引出了次句对“虚”的具体描写,这里的函谷关、黄河仍在,秦始皇以为它们是可以保卫秦朝天下万世长存的天险,但是这些天险并没能守住始秦朝的宫殿,没能守住他奠定的基业,“帝业虚”得到了具体化的阐释。同时,首句和次句构成了递进的关系,前者说秦始皇焚书是为了禁锢民众的思想,使他们不能产生反抗朝廷的思想,后者则是说秦始皇把函谷关和黄河这些天险看做帝业永固的地理屏障;前者为抑的方式,后者为扬的方式。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只是秦始皇美好的愿望,他的愿望最终还是“虚”“空”了。

  诗人将始皇帝的两项重大举措都予以否定,说明作者认为帝业永固绝不是压抑民众的思想和凭借险要的地理优势能够做到的,进而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才能使帝业永固。其中“祖龙”一词用得很有深意,因为祖龙是始皇的意思,点明了秦始皇的野心,即希望秦朝的天下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然而事与愿违,秦朝只经过二代就灭亡了,以至于秦朝宫殿没有得到任何扩建,一直只是“祖龙居”。这里用“祖龙居”来代指秦朝帝业,形象地说明了秦朝的短命。

  第三句将拓展开的思路转回到全诗的主题——焚书坑上,并紧跟对秦始皇焚书一事的调笑,进一步强调秦始皇采用焚书的策略试图稳固帝业的举措,实荒唐可笑。“坑灰未冷”紧承首句的“竹帛烟销”而来;焚书之烟已经飞尽,而焚书之灰还未冷却,山东农民起义就爆发了,“烟销”到“未冷”极言发生战乱之快,说明焚书对稳固帝业根本就没有一点作用。

  然后诗人紧跟一句反语,他说因为刘邦是市井无赖,项羽则是不好诗书的武士,他们这样的起义者根本就不读书,所以焚书的策略没有任何用处。这是句有趣的戏谑,没有说焚书无用,而是认为焚书没有发生作用的原因是起义者不读书,这看来很可笑,然而诗人正是要读者在这一笑中理解他对焚书策略的批判。末句以揶揄嘲讽的手法,紧扣焚书坑的主题,再一次确认秦始皇焚书的荒谬,也再一次否认焚书这样压抑民众思想的方式能阻止亡国命运的到来,再一次唤起读者对亡国原因的思考。

  这首诗否定秦始皇焚书策略,认为这一举措对稳固帝业毫无用处,但是诗人没有提出切实的措施能帮助秦始皇稳固基业,也没有探讨秦代灭亡的真正原因,而是将这种思考留给了读者。这种方式既可以说是对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也在另一方面透露出诗人见识的不足,难以给读者一种思想上的警醒。

  议论性的诗歌,既要剖析事理,又要显示意象,委实很不容易。这首诗采用了近乎喜剧的表现手法:揭示矛盾,使秦始皇处于自我否定的地位。这样写表面似乎很委婉,很冷静,其实反对的态度和憎恶的感情十分鲜明。这是一种“怨而不怒”的艺术表现手法。▲

创作背景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为了巩固他的统治地位,采取丞相李斯的建议,于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烧毁图书(医药、卜筮、农作书籍除外),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活埋儒生,力图使他的帝业延续下去。作者可能到过烧毁图书的地方,耳闻目睹,有感而作。

简析

  《焚书坑》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首句以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史实作为切入点,明叙暗议,用略带夸张的手法揭示了焚书与亡国之间的矛盾;次句紧承首句,又从另一角度揭示秦王朝灭亡的教训,有利天险也不能守住基业;第三句在点题的同时,进一步对焚书一事做出评判;末句以议论结尾,借刘邦、项羽二人不读书之史实抒发感慨。全诗以史家笔法,独辟蹊径,把“焚书”与“亡国”看似不相关的事情联系到一起,层层推进,自然圆转,言辞夸张,言他人所未言,巧妙的讽刺了秦始皇焚书的荒唐行为。

章碣

章碣

  章碣(836—905年),唐代诗人,字丽山,章孝标之子。唐乾符三年(876年)进士。乾符中,侍郎高湘自长沙携邵安石(广东连县人)来京,高湘主持考试,邵安石及第。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富贵不能淫

孟子及其弟子孟子及其弟子 〔先秦〕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赏析

仙掌铭

独孤及独孤及 〔唐代〕

  阴阳开阖,元气变化,泄为百川,凝为崇山,山川之作,与天地并,疑有真宰而未知尸其功者。有若巨灵赑屃,攘臂其间,左排首阳,右拓太华,绝地轴使中裂,坼山脊为两道,然后导河而东,俾无有害,留此巨迹于峰之巅。后代揭厉于玄踪者,聆其风而骇之,或谓诙诡不经,存而不议。

  及以为学者拘其一域,则惑于余方。曾不知创宇宙,作万象,月而日之,星而辰之,使轮转环绕,箭驰风疾,可骇于俗有甚于此者。徒观其阴骘无眹,未尝骇焉。而巨灵特以有迹骇世,世果惑矣。天地有官,阴阳有藏,锻炼六气,作为万形。形有不遂其性,气有不达于物,则造物者取元精之和,合而散之,财而成之,如埏埴炉锤之为瓶为缶,为钩为棘,规者矩者,大者细者,然则黄河、华岳之在六合,犹陶冶之有瓶缶钩棘也。巨灵之作于自然,盖万化之一工也。天机冥动而圣功启,元精密感而外物应。故有无迹之迹,介于石焉。可以见神行无方,妙用不测。彼管窥者乃循迹而求之,揣其所至于巨细之境,则道斯远矣。

  夫以手执大象,力持化权,指挥太极,蹴蹋颢气,立乎无间,行乎无穷,则捩长河如措杯,擘太华若破块,不足骇也。世人方以禹凿龙门以导西河为神奇,可不为大哀乎?峨峨灵掌,仙指如画,隐辚磅礴,上挥太清。远而视之,如欲扪青天以掬皓露,攀扶桑而捧白日,不去不来,若飞若动,非至神曷以至此?

  唐兴百三十有八载,余尉于华阴,华人以为纪嶖嵫,勒之罘,颂峄山,铭燕然,旧典也。玄圣巨迹,岂帝者巡省伐国之不若欤?其古之阙文以俟知言欤?仰之叹之,斐然琢石为志。其词曰:

  天作高山,设险西方。至精未分,川壅而伤。帝命巨灵,经启地脉。乃眷斯顾,高掌远跖。砉如剖竹,騞若裂帛。川开山破,天动地坼。黄河太华,自此而辟。神返虚极,迹挂石壁。迹岂我名?神非我灵。变化翕忽,希夷杳冥。道本不生,化亦无形。天何言哉!山川以宁。断鳌补天。世未睹焉。夸父愚公,莫知其踪。屹彼灵掌,悬诸巃嵸。介二大都,亭亭高耸。霞赩烟喷,云抱花捧。百神依凭,万峰朝拱。长于上古,以阅群动。下视众山,蜉蝣蠛蠓。彼邦人士,永揖遗烈。瞻之在前,如揭日月。三川有竭,此掌不灭。

赏析

【双调】新水令_听楼头画鼓

蒲察善长蒲察善长 〔元代〕

听楼头画鼓打三更,绣帏中枕余衾剩。明朗朗窗前月,昏惨惨塌前灯。我这里独倚定帏屏,檐间铁好难听!

【驻马听】聒煞我也当当丁丁,恰便似再出世陈抟睡不成。度一宵如同百岁,捱一朝胜似三春。金炉香烬酒初醒,孤眠那怕心肠硬。闲愁可惯经?惟有相思最是难熬的症。

【乔牌儿】一回家睡不着独自个寝,非干是咱薄幸。没来由簪折瓶沉井,将鸳鸯两下里分。

【雁儿落】常想花前携手行,月下肩相并。罗被翻浪红,玉腕相交定。

【得胜令】担不得翠弯眉黛远山青,红馥馥桃脸褪朱唇。细袅袅杨柳腰肢瘦,齐臻臻青丝髻绾云。天生下精神,更那堪十指纤纤嫩。描不就丹青,比天仙少个净瓶。

【川拨棹】不由我泪盈盈,听长空孤雁声。我与你暂出门庭,听我丁宁。自别情人,雁儿,我其实捱不过衾寒枕冷,相思病积渐成。

【七弟兄】雁儿,你却是怎生?暂停,听我诉离情。一封书与你牢拴定,快疾忙飞过蓼花汀,听人家寝睡长门静。

【梅花酒】雁儿呀呀的叫几声,惊起那人听,说着咱名姓,他自有人相迎。从别后不见影,闪得人亡了魂灵。罗帷中愁怎禁,则为他挂心情。朝忘餐泪如倾,曲慵唱酒慵斟。

【收江南】雁儿,可怜见今宵独自个冷清清,你与我疾回疾转莫留停,山遥水远煞劳神。雁儿,天道儿未明,且休要等闲寻伴宿沙汀。

【尾】你是必休倦云淡风力紧,我这里想谁医治相思病。传示我可意情人,休辜负海誓山盟。唱道性命也似看承,心脾般钦敬。唯办你鹏程,我这里独守银釭慢慢的等。

赏析

【不知宫调】时新乐

周文质周文质 〔元代〕

千里独行关大王,私下三关杨六郎,张飞忒煞强,诸葛军师赛张良。暗想,这场,张飞莽撞,大闹卧龙冈,大闹卧龙冈。

金妆宝剑藏龙口,玉带红绒皇宣授。男儿得志秋,旌旗影里骤骅骝。满斟,玉瓯,笙歌齐奏,喧满凤凰楼,喧满凤凰楼。

人活百岁七十稀,百岁光阴能几日。光阴积渐催,穿了吃了是便宜。唱著,舞著,终日沉醉,不饮是呆痴,不饮是呆痴。

迓鼓童童笆篷下,数个神翁年高大。糍糕著手拿,磁瓯瓦带浑滓。铺下,板踏,萝卜两把,盐酱蘸梢瓜,盐酱蘸梢瓜。

霎时相见便流恋,俊俏庞儿少曾见。一朵白玉莲,端端正正在湖边。细看,可怜,香风拂面,真乃是前缘。

赏析 注释 译文

小桃红·一城秋雨豆花凉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一城秋雨豆花凉,闲倚平山望。不似年时鉴湖上,锦云香,采莲人语荷花荡。西风雁行,清溪渔唱,吹恨入沧浪。
赏析 注释 译文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毛泽东毛泽东 〔近现代〕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赏析 注释 译文

八声甘州·读诸葛武侯传

王质王质 〔唐代〕

过隆中、桑柘倚斜阳,禾黍战悲风。世若无徐庶,更无庞统,沈了英雄。本计东荆西益,观变取奇功。转尽青天粟,无路能通。
他日杂耕渭上,忽一星飞堕,万事成空。使一曹三马,云雨动蛟龙。看璀璨、出师一表,照乾坤、牛斗气常冲。千年后,锦城相吊,遇草堂翁。
赏析 注释 译文

蝴蝶儿·蝴蝶儿

张泌张泌 〔唐代〕

蝴蝶儿,晚春时。阿娇初著淡黄衣,倚窗学画伊。
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无端和泪拭胭脂,惹教双翅垂。
赏析

南乡子·集调名

龚翔麟龚翔麟 〔清代〕

拨棹蓦山溪。月上瓜州杨柳枝。金盏玉人歌解佩。一片子。绿盖舞风轻簇水。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赠子文侍人名笑笑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侬是嶔崎可笑人,不妨开口笑时频。有人一笑坐生春。
歌欲颦时还浅笑,醉逢笑处却轻颦。宜颦宜笑越精神。
© 2023 古典诗文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