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唐代〕
于穆清庙,聿脩严祀。四县载陈,三献斯止。笾豆撤荐,人祗介祉。
神惟格思,锡祚不已。
魏徵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魏徵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读书要三到
朱熹 〔宋代〕
【越调】凭栏人
乔吉 〔元代〕
河传·风飐
孙光宪 〔五代〕
浣溪沙·山绕平湖波撼城
张元干 〔宋代〕
贺新郎·怀辛幼安用前韵
陈亮 〔宋代〕
荷叶杯·五月南塘水满
毛奇龄 〔清代〕
沁园春·观潮
吴伟业 〔清代〕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宋代〕
诉衷情
陈允平 〔宋代〕
水调歌头(寿彭守)
戴翼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