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宋代〕
包拯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 ,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中吕】上小楼 客情
景元启 〔元代〕
【中吕】粉蝶儿
马致远 〔元代〕
满江红·斗帐高眠
佚名 〔宋代〕
齐天乐·萤
王沂孙 〔宋代〕
鹧鸪天·只近浮名不近情
元好问 〔金朝〕
江城子·帐里鸳鸯交颈情
和凝 〔五代〕
帐里鸳鸯交颈情,恨鸡声,天已明。愁见街前,还是说归程。临上马时期后会,待梅绽,月初生。
女冠子·春山夜静
李珣 〔五代〕
浣溪沙·庭菊飘黄玉露浓
顾敻 〔五代〕
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
毛滂 〔宋代〕
定风波·为有书来与我期
庄棫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