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

李白 李白〔唐代〕

岁星入汉年,方朔见明主。
调笑当时人,中天谢云雨。
一去麒麟阁,遂将朝市乖。
故交不过门,秋草日上阶。
当时何特达,独与我心谐。
置酒凌歊台,欢娱未曾歇。
歌动白紵山,舞回天门月。
问我心中事,为君前致辞。
君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
大圣犹不遇,小儒安足悲。
云南五月中,频丧渡泸师。
毒草杀汉马,张兵夺云旗。
至今西洱河,流血拥僵尸。
将无七擒略,鲁女惜园葵。
咸阳天下枢,累岁人不足。
虽有数斗玉,不如一盘粟。
赖得契宰衡,持钧慰风俗。
自顾无所用,辞家方来归。
霜惊壮士发,泪满逐臣衣。
以此不安席,蹉跎身世违。
终当灭卫谤,不受鲁人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木星下凡落入汉朝的那一年,东方朔侍奉汉武帝这位英明的君主。
我待诏翰林时也如同东方朔一样调侃嘲笑过时臣,由是被逐出朝而未能沾君恩露。
一旦离开了翰林院,便与朝廷和京城长久分开。
交好的故友不再登门,秋草日渐长上了门前的台阶。
当今您却特别通达,独自与我交往心谐。
此来又置酒于凌歊高台,欢乐愉快未曾歇衰。
歌声震动了白纻山林,欢舞像缠绕着天门山月。
您问我心中有何事烦恼,我在您面前细细述说。
您看我的才能,与鲁国的孔子多么相似。
像他那样的大圣人犹未遇到相知的君王,而我这小儒未被所用又何足悲戚?
前不久的云南夏季五月,朝廷的渡泸之师频频丧灭。
有毒之草毒杀朝廷的战马,强大的敌军夺掠了唐军战旗。
时至今日的西洱河中,流淌的血水仍然拥积着将士的尸体。
朝廷的将领没有当年诸葛亮七擒七纵的谋略,百姓只得像鲁女惜葵一样担心国难不得生息。
长安作为京都是天下的枢纽,几年来百姓总是粮食不足。
虽然那里有许多珍珠美玉,到这时却不如一盘米粟。
幸赖有像古代贤人殷契那样的宰相,秉持国政慰藉风俗。
我看自己无所用世,辞家出游至今未归。
惊叹着壮士的鬓发如霜,泪水常常流满逐臣的衣襟。
因此我睡不安席,蹉跎的经历违背世事令人伤心。
我终究要消除时人的毁谤,不再受到他人的讥评。

注释
南陵常赞府:赞府是唐代官名。《容斋随笔》卷一《赞公少公》条:“唐人呼县令为明府,丞为赞府。”这位南陵县赞府姓常,名字已不可考。李白还有《纪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两首诗和南陵常赞府有关,可见二人关系密切。
岁星二句:岁星,即木星。古人以其岁行一次,故名岁星。方朔 ,即东方朔,字曼倩。汉武帝时待诏金马门,官至太中大夫。传说他是岁星下凡的人。《太平广记》卷六引《洞冥记》及《东方朔别传》云:“朔未死时,谓同舍郎曰:‘天下人无能知朔,知朔者惟太王公耳。’朔卒后,武帝得此语,即召太王公问之曰:‘尔知东方朔乎? ’公对曰:‘不知。’‘公何所能?’曰:‘颇善星历。’帝问:‘诸星皆具在否?’曰:‘ 诸星具在,独不见岁星十八年,今复见耳。’帝仰天叹曰:‘东方朔生在朕旁十八年,而不知是岁星载!’惨然不乐。”此李白以东方朔自喻。入汉年,见明主,皆指天宝元年应诏入京见玄宗。
调笑二句:云雨,咸本作雪雨。误。《诗经》毛传:“山出云雨,以润天下。”后因以云雨喻恩译,二句谓供奉翰林时,因调侃嘲笑时臣被放还,未能沾君恩泽。
麒麟阁,《三辅黄图 · 阁》:“麒麟阁,萧何造,以藏秘书、处贤才也。”阁在未央宫中。此借唐翰林院。
朝市乖:朝市,朝廷与京城市肆。乖,分离。
当时二句:当时,当今。特达,特出不群。《文选》卷五一王褒《四子讲德论》:“夫特达而相知者,千载之一遇也。”谐,合。此二句谓当今唯有你常赞府特出不群,能与我友好心谐。
凌歊台:在当涂城北黄山。
白纻山,在当涂城东五里。胡本作白纻曲。
天门,即天门山,在当涂城西南三十五里。
何似,朱本作何如。小儒,朱本注:“小儒者,白自谓也。”
云南二句:《新唐书·玄宗纪》:天宝十三载六月,“剑南节度使留后李宓及云南蛮战于西洱河,死之。”诸葛亮《出师表》云:“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泸,泸江,在今四川、云 南交界处。此二句用《出师表》语。
张兵句:张兵,强兵。《左传》昭公十四年:“臣欲张公室也。”杜注:“张,强也。”秦旗,与上句“汉马”皆借指唐军。萧本、元刊二十六卷本、郭本、朱本、严评本、全唐诗本俱作云旗。
西洱河,宋本原作西二河。胡本、朱本作西洱河。王本注云:“当作洱。”今据改。西洱河又名洱海,古名叶榆泽。在今云南大理市东。因湖形如耳得名。
七擒略,《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至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并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观于营阵之间,问曰:‘此军如何?’获对曰 :‘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营陈,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朱本作七禽略。
鲁女句,《列女传·仁智传》:“鲁漆室之女也,过时未适人。当穆公时,君老,太子幼, 女倚柱而啸。……其邻人妇从之游,谓曰:‘何啸之悲也!子欲嫁耶?吾为子求偶。’漆室女曰:‘嗟乎!吾岂为不嫁不乐而悲哉,吾忧鲁君老,太子幼。’邻女笑曰:‘此乃鲁大夫之忧,妇人何与焉?’漆室女曰:‘不然。……昔晋客舍吾家,系马园中,马逸驰走,践吾葵 ,使我终岁不食葵。……今鲁君老悖,太子少愚,奸伪日起。夫鲁国有患者,君臣父子皆被其辱,祸及众庶。妇人独安所避乎?吾甚忧之。子乃曰妇人无与者,何哉?’邻妇谢曰:‘子之所虑,非妾所及。’三年,鲁果乱。齐、楚攻之,鲁连有寇。男子战斗,妇人转输,不得休息。”此句谓百姓忧国家有难,使百姓遭殃。
咸阳句:咸阳,代指长安。天地枢,萧本、玉本、郭本、朱本、全唐诗本、王本俱作天下枢 。《文选》卷三一袁淑《效曹子建乐府白马篇》:“秦地天下枢,八方凑才贤。”李善注: “《战国策》:范子见秦王,曰:今韩魏,天下之枢也。”高诱曰:“枢,要也。”
人不足,指贫民粮食不足。一盘,咸本作一杯。契宰衡,《史证·殷本纪》:“殷契, 母曰简狄,有女戎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宰衡,即宰相。此处喻杨国忠。
持钧,《淮南子·原道》注:“钧,陶人作瓦器法,下转旋者。”古人常以陶钧喻治理国家 。持钧即秉持国政。
方未归,咸本作方求归。萧本、玉本、郭本、朱本、严评本、全唐诗本俱作方来归。
身世违,萧本、玉本、郭本、朱本、严评本、胡本俱作因身违。
卫谤,朱本注云:“卫谤者,孔子见卫南子也。”《论语·雍也》朱熹《集注》:“南子,卫灵公之夫人,有淫行。孔子至卫,南子请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盖古者仕于其国,有见其小君之礼,而子路以夫子见此淫乱之人为辱,故不悦。”李白在待诏翰林期间遭谤,故有此语。
鲁人讥,朱本注云:“鲁人讥者,叔孙、武叔毁仲也。”《论语·子张》:“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此亦指灭谤而言。

参考资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57-458

创作背景

  清代著名李诗注家王琦判断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安旗、薛天纬《李白年谱》系此诗于天宝十三载,谓李白游南陵时作。

参考资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57-458

赏析

  开头”岁星如汉年,方朔见明主“,起势突兀。传说东方朔是岁星下凡。东方朔既是星宿下凡,辅佐明主,当然要为平治天下建立功业,非同一般。但是事实并不如此。史书记载东方朔滑稽诙谐,汉武帝视之如俳优。”调笑当时人“,说东方朔对于时人尽情戏弄,不仅对同僚,甚至对最高统治者也加以戏谑。”中天谢云雨“,说离开朝廷。"一去麒麟阁,遂将朝市乖”是说一旦离开朝廷,就和朝廷、市集这些公众聚集的地方违别了。“故交不过门”,在世态炎凉的古代社会里,免官离朝,朋友客人从此疏远,甚至连旧交好友也不肯过门了。“秋草日上阶”,形象地写出了故旧疏远、门庭冷落的景象。诗人简要地写完东方朔的经历之后,很自然地评论了一句:“当时何特达。”“独与我心谐”,这位八百多年前的历史人物,在当时,在后来的历史岁月里,都无人理解,没有知己,只是我内心相契。一个“独”字,表明两人是千古知己。

  “置酒凌歊台,欢娱未曾歇。”这里诗人写到了与常赞府的交往。两人置酒于凌歊台上,开怀畅饮,尽情欢娱,不曾歇息。“歌动白紵山,舞回天门月”,是两人欢娱的具体而夸张的描绘,由此可见欢娱的情景了。两人的交往情意投合,相得益欢。这时候,常赞府很自然地问起诗人的“心中事”,于是诗人就“为君前致辞”,尽情地倾吐心中的话语、心底的愤懑,正如诗人在另一首诗里说的“远客投名贤,真堪写怀抱”了。

  “君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大圣犹不遇,小儒安足悲”四句是倾诉自己的境遇。前面既以东方朔自况,写了自己的怀才不遇,这里则借孔子来自我宽解。这些话是自宽自慰,又包含着沉重的辛酸。

  由于李白后期思想的深刻性和视野的开阔,他并不局限于自己的遭遇来“写怀抱”,而是着眼于当世大事。诗人写了战争:“云南五月中,频丧渡泸师。毒草杀汉马,张兵夺云旗。至今西洱河,流血拥僵尸。”据史书记载,天宝年间,唐朝政府两次派兵征伐云南的少数民族,战于西洱河,均大败。“将无七擒略”,主将既没有诸葛亮那样的智慧,缺乏七擒七纵稳操胜券的谋略,得来的只能是失败。“鲁女惜园葵”,是说鲁国漆室邑之女的故事。其含义为人民忧虑着饥饿,而统治者还好大喜功,爱开边衅。接着,诗人写了饥馑:“咸阳天下枢,累岁人不足。”“虽有数斗玉,不如一盘粟”,正是根据京城的特点来写饥馑的惨象。“赖得契宰衡,持钧慰风俗”是说需要有契一样的贤宰相,斡旋运转,安定风俗。

  最后诗人又写到自己:“自顾无所用,辞家方来归。”尽管在最需要人才的深刻,尽管自己有着卓越的政治才干,但不为世所用,只得浪迹江湖,辞别家庭,只身外出游历了。“霜惊壮士发,泪满逐臣衣”,忧虑使诗人发如秋霜,泪湿长衫。这忧虑不是个人政治上的不遇,而是透视现实产生的。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前一年,因此这种忧虑更有深刻的内涵。而且,“以此不安席”,诗人坐卧不宁了,“蹉跎身世违”,只是不能投合这黑暗的世界,同流合污,以致蹉跎岁月,无所作为。但诗人并不因此颓唐:“终当灭卫谤,不受鲁人讥。”这里用孔子的典故。诗人表示要进德修业,以孔子为榜样,消除世人的讥谤。“终当”二字表现十分坚定。

  通观全诗,确如题目“书怀”所揭示的那样,诗人是在坦率地披露着自己的情怀。由于诗人把黑暗的政治、腐败的军事、不安定的社会现状和个人怀才不遇联系在一起,使这种抒情特别有力量。诗篇不仅倾泻着满腔愤懑,似乎还预示着未来的不幸。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猜您喜欢
赏析

荅元奉礼同宿见赠

白居易白居易 〔唐代〕

相逢俱叹不闲身,直日常多斋日频。晓鼓一声分散去,明朝风景属何人。

赏析 注释 译文

触龙说赵太后

刘向刘向 〔两汉〕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已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赏析 注释 译文

醉翁亭记

欧阳修欧阳修 〔宋代〕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赏析

【越调】斗鹌鹑_题情燕燕莺

赵明道赵明道 〔唐代〕

题情

燕燕莺莺,花花草草。穰穰劳劳,多多少少。媚媚娇娇,亭亭袅袅。鸾凤交,没下梢。空耽了些是是非非,受了些烦烦恼恼。

【紫花儿】困腾腾头昏脑闷,急煎煎意穰心劳,虚飘飘魄散魂消。他风风韵韵,艳艳夭夭。日日朝朝,雨雨云云渐漂渺,那堪暮秋天道。似这般爽气清高,那堪夜雨萧萧。

【秃厮儿】闷厌厌愁心怎熬,昏沉沉梦断魂劳。秋声和辘轳砧韵敲,淅零零细雨洒芭蕉,初凋。

【小桃红】枕寒衾冷夜迢迢,旖旎人儿俏,往往难成梦惊觉。好心焦,悲悲切切雁儿呀呀的叫。透户牖,金风淅淅,滴更长,铜壶点点,更那堪蛩韵絮叨叨。

【天净沙】厌厌鬼病难消,凄凄心痒难揉,渐渐神魂散却。好教人没颠没倒,意迟迟业眼难交。

【尾】想当日焰腾腾烈火烧袄庙,翻滚滚洪波浸画桥。明熀熀火烧此时休,白茫茫水淹杀未成就的夫妻每到是了。

名姬

乐府梨园,先贤老郎。上殿伶伦,前辈色长。承应俳优,后进教坊。有伎俩,尽夸张。燕赵驰名,京师作场。

【紫花儿】雷声声梁苑,禾惜惜都城,苏小小钱塘。三人声价,四海名扬。红妆,忒旖旎忒风流忒四行,堪写在宣和图上。有百倍儿风标,无半米儿疏狂。

【调笑令】省郎,是你旧班行。他诉真是咱断肠,不知音枉了和他讲。有德行政事文章,取功名自来蹅着省堂,焕然有出众英昂。

【秃厮儿】为媒的涿郡仲襄,保亲的苏君丘祥。青春二八年正芳,配一对锦鸳鸯,成双。

【圣药王】我岂谎,您诚想,苏小卿到底嫁双郎,因为和乐章,动官长。柳耆卿娶了谢天香,他知音律解宫商。

【尾】郝大使王玉带皆称赏,焦治中天然秀小样。劝你个聪明姝丽俏吴姬,就取这蕴藉风流俊张敞。

赏析

【双调】清江引_张子坚运判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张子坚运判席上

仙人掌心青数朵,山小乾坤大。不知明月来,且向白云卧,陈抟枕头闲伴我。

飘飘落梅风正冷,缓步苍苔径。一溪流水声,半夜扁舟兴,月明草堂人未醒。

秋风满园三径花,买得闲无价。从前险处行,梦里说着怕,连云栈高骑瘦马。

酒边题扇

华堂舞醄图画展,两行如花面。鹅黄淡舞裙,蝶粉香歌扇,闲搊玉筝罗袖卷。

昭君怨

花间梦乘白玉辇,上马精神倦。哀弹夜月情,别泪春风面,雁归不知多近远。

过刘山

西风小亭黄叶多,鹤领神仙过。云来绿树平,水迸青山破,天然图画添上我。

松江海印精舍

道人不眠中夜起,小立莓苔地。九枝灯上花,四塔庭前桧,梅窗月明清似水。

永嘉泛湖

秋云锦香招画船,一步一个描金扇。花前北海樽,湖上西施面,登楼有谁思惠远?

次必庵赵万户韵

岩扃带云长是掩,不许猿鹤占。《黄庭》尽日观,白发无心染,研朱又将《周易》点。

老王将军

纶巾紫髯风满把,老向辕门下。霜明宝剑花,尘暗银鞍帕,江边草青闲战马。

春情

园林且休题杜宇,未了吟春句。残花酒醒时,芳草人归处,东风小楼听夜雨。

赏析

【中吕】山坡羊_春日二首芙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春日二首

芙蓉春帐,葡萄新酿,一声《金缕》槽前唱。锦生香,翠成行,醒来犹问春无恙,花边醉来能几场?妆,黄四娘。狂,白侍郎。

西湖沉醉,东风得意,玉骢骤响黄金辔。赏春归,看花四,宝香已暖鸳鸯被,萝绕绿窗初睡起。痴,人未知。噫,春去矣。

雪夜

扁舟乘兴,读书相映,不如高卧柴门静。唾壶冰,短檠灯,隔窗孤月是秋镜,长笛不知何处声?惊,人睡醒。清,梅弄影。

别怀

梨花都谢,在衫初卸,绿阴空锁闲台讲。远山叠,暮云遮,青青杨柳连官舍。此景此情难弃舍,车,且慢些。别,人去也。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草偃云低渐合围

王国维王国维 〔近现代〕

草偃云低渐合围。雕弓声急马如飞。笑呼从骑载禽归。
万事不如身手好,一生须惜少年时。那能白首下书帷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龙吟·翠鳌涌出沧溟

施岳施岳 〔宋代〕

翠鳌涌出沧溟,影横栈壁迷烟墅。楼台对起,阑干重凭,山川自古。梁苑平芜,汴堤疏柳,几番晴雨。看天低四远,江空万里,登临处、分吴楚。
两岸花飞絮舞。度春风、满城箫鼓。英雄暗老,昏潮晓汐,归帆过橹。淮水东流,塞云北渡,夕阳西去。正凄凉望极,中原路杳,月来南浦。
赏析 注释 译文

金缕曲·次女绣孙

俞樾俞樾 〔清代〕

次女绣孙,倚此咏落花,词意凄惋。有云:“叹年华,我亦愁中老”,余谓少年人不宜作此,因广其意,亦成一阕。

花信匆匆度。算春来、瞢腾一醉,绿阴如许!万紫千红飘零尽,凭仗东风送去。更不问、埋香何处?却笑痴儿真痴绝,感年华、写出伤心句:“春去也,那能驻?”
浮生大抵无非寓。慢流连、鸣鸠乳燕,落花飞絮。毕竟韶华何尝老,休道春归太遽。看岁岁朱颜犹故。我亦浮生蹉跎甚,坐花阴、未觉斜阳暮。凭彩笔,绾春住。

赏析 注释 译文

行香子·三山作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好雨当春,要趁归耕。况而今、已是清明。小窗坐地,侧听檐声。恨夜来风,夜来月,夜来云。
花絮飘零。莺燕丁宁。怕妨侬、湖上闲行。天心肯後,费甚心情。放霎时阴,霎时雨,霎时晴。
© 2023 古典诗文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