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注释
从:自,由 。
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东边)。
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行:走。
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鸣,使……发出声音。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
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
伐:砍伐。
取:这里指开辟。
下见小潭: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潭。见,看见。下,向下。
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别)清凉。尤,格外,特别。冽,凉。清冽,清凉。
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以,把。为,当作。
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近,靠近。 岸,岸边。卷,弯曲。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岩,悬崖。
翠蔓:翠绿的藤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文中指小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空:在空中,名词作状语。皆:全,都。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下,向下照射。布:照映,分布。澈,穿透,一作“彻”。
佁然不动:(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佁(yǐ)然,呆呆的样子。
俶(chù)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俶尔,忽然。
往来翕(xī)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翕:迅疾。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明灭可见,若隐若现。灭,暗,看不见。
犬牙差(cī)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差互,互相交错。
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凄、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 ,使……感到寒冷。悄怆,忧伤的样子。邃:深。
以其境过清: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以,因为。其,那。清,凄清。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小石潭的情况就离开了。居,待、停留。乃,于是……就。之,代游小石潭这件事。去,离开。
吴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贬在永州。
龚古:作者的朋友。
宗玄:作者的堂弟。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跟着我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隶而从,跟着同去的。隶,作为随从,动词。崔氏,指柳宗元姐夫崔简。小生,年轻人。
参考资料:
相似词句
《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与朱元思书》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古今异义
1.小生:古义:年轻人。(崔氏二小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古义:离开。(乃记之而去)今义:前往,到某处。
3.闻:古义:听到、听闻。(闻水声)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居:古义:停留。(不可久居)今义:住。
5.布:古义:映,显现。(影布石上)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6.许:古义: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数目不确定,等同于现今口语中常说的:“左右”“上下”。(潭中鱼可百许头)今义:允许、准许。
7.佁(yǐ)然:古义:呆呆的样子。(佁然不动)今义:静止的样子。
8.清:古义:凄清;冷清。(以其境过清今义)今义:清晰,清净等。
9.以为:古义:把。。。当作(全石以为底)今义:认为等。
一词多义
1.可:(1)大约。表示估计数目。(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能够。(明灭可见;不可久居)
2.从:(1)介词,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随。(隶而从者)
3.清:(1)形容词,清澈。(水尤清冽)(2)形容词,凄清。(以其境过清)
4.差:(1)形容词,长短不一。参差不齐(参差披拂)(2)动词,交错。(其岸势犬牙差互)
5.见:(1)通“现”,出现。(才美不外见)(2)看见,动词。(明灭可见)
6.乐:(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2)逗乐。(似与游者相乐)
7.以:(1)介词,因为。(以其境过清)(2)连词,而。(卷quan石底以出)(3)介词,用把。(全(quán石以为底)
8.而:不译,(1)表承接关系。(乃记之而去)(2)表并列关系。(隶而从者)(3)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
9.游:(1)游动。(皆若空游无所依)(2)游览。(同游者)
10.环:(1)玉环。(如鸣佩环)(2)环绕。(四面竹树环合)
11.为:(1)动词,作为。(卷(quán)石以为底)(2)动词,成为。(为岩)
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方位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下: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澈。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澈 :形容词作动词,照到。
5、俶尔远逝。远:形容词作状语,向远处。
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7.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8.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9.凄神寒骨。凄:使动用法,使…凄凉。寒: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寒冷。
10.如鸣佩环。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11.心乐之。乐:意动用法,感到快乐。
12.隶而从者。隶:名词作动词,作为随从。从,跟从。
13. 似与游者相乐。乐:形容词作动词,逗乐。
14.近岸。近:形容词用作动词,靠近。
15.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形容词作量词,大约。
特殊句式
倒装句:
1.如鸣佩环(正确语序:如佩环鸣) 好像人身上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 石头从水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修辞手法:
1.闻水声,如鸣佩环。(比喻) 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拟人) 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在与游人相互逗乐。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比喻) 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省略句:
1.乃记之而去。(省略主语“我”) 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
2.斗折蛇行。(省略主语“小溪”)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弯曲。
3.以其境过清。(省略主语“我”)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
4. 心乐之。(省略主语“我”)我心里感到很高兴。
虚词用法
而
(1)不译,表承接关系。(乃记之而去)(2)不译,表并列关系。(隶而从者)(3)不译,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考资料: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特色
1.移步换景
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而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3.情感浓重复杂
本文抒情上偏向于浓墨重彩,情感强烈,或抚今追昔,或伤时感怀,或心忧家国,或思亲念旧,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打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特点
一、本文写景,按游览观察的顺序,非常自然:循声而入发现小石潭,环顾小石潭的全貌和周围环境,观察了小石潭里的游鱼,远望了小石潭的水源,最后写离开小石潭的情景。
二、抓住景物特征,精细生动地描绘
写小石潭,处处从“石”字落笔,又表明了它的小面奇秀。
从听觉、视觉和感受等多角度地描绘。“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此文开笔就有声有感。未见其潭,先闻其声,游兴被激发了。“水尤清洌”“青树翠蔓”“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明灭可见”,景物的色彩、光线的明暗变化真切而清丽。
写景,动静交错。声,是动态的,石,是静态的,“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又是动态的,鱼儿忽静忽动,溪水若静实动,这画面给人以很深的感知度。
写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读者领受着这画卷的美又对作者寄予深深的敬意与同情。这就是艺术的感染力。
三、文笔简练,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写潭,处处透出了潭水的清洌,有很高的透明度,写环境气氛又处处透出这里的寂寥、幽邃。前后照应浑然一体。全文不满200字却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所以说这篇记是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山水游记中的精品。
四、侧面描写,烘托景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运用侧面描写,“皆若空游无所依”写出小石潭水清澈见底、清洌可鉴的特点。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小石潭记》是一篇语言精美,含义丰富,形象逼真的优秀山水游记。作者借写小石潭的幽深寂静和清丽之景色,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景物,寄寓自己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心情。文章中所使用的那些描绘景物细致入微的手法和巧妙、形象的比喻,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小石潭记》鉴赏(范培松)《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则。这篇散文写的是一个不见经传的小石潭。这个小石潭称不上是美景,更不是什么胜景,只是一个无名小丘边的小水潭。作者写这小石潭的本身,就最好地证明了他没有沾染上展览美景的唯美主义的恶习。从这一选材的价值来看,对于我们当今游记写作也颇有借鉴意义。小石潭虽然名不见经传,但见到它还是费了一点小周折:先见竹丛,耳闻水声,却不见小石潭的身影。小石潭的显现,虽称不上千呼万唤,也可称有“犹抱琵琶半遮面”之妙。待到“伐竹取道”,才见到小石潭。真乃是曲径通幽确实景象不凡。这“不凡”是以“怪”的面目出现的,怪就怪在潭是“全石以为底”,而且潭中露出的石头又都是那么姿态奇特,“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再加上古树翠蔓的覆盖,使小石潭的全景富有清静感,仿佛不是人间的一个小天地,而是传说的佛国中的一块净土。 接着,笔锋随转,由静写动,写潭中小鱼。这是本文的最精彩之笔。这潭中鱼也极为怪诞:一是鱼居然可数,约有“百许头”;二是“影布石上”,神态自若地“怡然不动”。这是继续写静,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由此转为写动。其实在写静时已作伏笔,水中之鱼不能不动。鱼之静止,正像电影中的定格只是某个刹那的显示。这个定格过后,便见潭中之鱼“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鱼,多么富有人情味,这倒触动了作者情怀。在此,这一“乐”字值得注意。作者由于改革受挫,被贬远方,精神负担很重,处在极度烦恼和压抑之中。为何能“乐”?乃是因为离开了纷陈烦恼的官场这一是非、争斗之地,在这里找到了这样一块清静之地,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灵魂得到了净化和复归。水之清,鱼之乐,终于给这位破碎了心的散文家带来了片刻的欢乐。清静神乐是这篇散文前半部分的主旋律。现实是严峻的。在这“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环境中,作者感到“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乐毕竟是暂时的,而凄怆是永恒的。面对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或许更感到难受,或许更激起作者凄凉的联想,因此形成了感情从“乐”到“凄”的大幅度滑坡。这一滑坡的表现也是立竿见影,觉得此地不可久居而赶快离开,倍感凄寒逼人,毛骨悚然。这篇散文历来被人们誉为精品。它所以能成为精品,归纳起来有这样两条:一是作者敢于选择乱石堆中的无名小石潭作为游记的表现对象,可见作者有过人的艺术胆量;二是作者在写小石潭的景物时能驾驭自如地融进自己的感情,景随情迁,自然地形成一种凄情的艺术境界,这是作者高超的艺术智慧和艺术技能的表现。诚然,归根结底还是一条,作者这样一个人,巧遇这么一块净土,一拍即合,融为一体,真是天助之也,景助之也。
《小石潭记》观鱼时写鱼“似与游者相乐”,也折射了作者欣赏美景之初的愉悦的感情。而观鱼后坐潭上,感到风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也是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反映。文章写“乐”。
听到“如鸣佩环”的流水声就“心乐之”,看到“往来翕忽”的游鱼便以为“似与游者相乐”。但好景不长,很快便感到这些“凄神寒骨”了,心里觉得“其境过清”,就匆匆离开了。这一乐一忧,耐人寻味。这是由于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此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流露出来。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构思新巧,结构严谨。作者以游踪为序,采用移步换形、依序写景的手法组织材料。写小石潭,先写“声”(水声),后写“形”(潭中景物),写潭中景物又先写“近观”(水、石、树、鱼),后写“远望”(水源),最后概写环境,引发感触。这种构思既新颖,又自然,真是匠心独具。文章按游览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再写小潭源流(溪身、溪岸)及潭中气氛,最后记录了同游者,使全篇游记结构完整。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习惯。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抓住特征,细致描绘。这篇游记描绘景物抓住特征,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如临其境。例如写潭西南边的小溪,作者连用了“斗折”“蛇行”“犬牙差互”三个比喻,把小溪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非常真切。
此文的语言极为精美。如“皆若空游无所依”,既正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语言极为精练。“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翠”写颜色,“蒙络摇缀”写形貌,“参差披拂”写动态,寥寥数语,写得宛如图画。用“如鸣佩环”的比喻形容水声悦耳,用“心乐之”的主观感受启动读者的兴趣,然后写“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就十分令人神往。用比喻“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石底卷出水面的形状,给读者的印象非常鲜明突出。而“斗折蛇行”四个字,却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静态和动态,含义丰富而并不深奥。“明灭可见”,用光线的明暗来说明视线和溪身的交错,说明水面的光亮。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作者巧妙地把“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动静结合,尤能显出鱼的活泼。“似与游人相乐”,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更把游鱼的那种闲适、轻快、灵敏、活泼的神态写得维妙维肖,语言简洁而又丰富,细致而又生动,用短句产生节奏感,读起来悦耳动听,字里行间还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
参考资料:
作者按游览顺序组织材料,抓住景物特征,用生动的语言借景抒发了作者谪居荒原之地的孤寂、凄苦忧伤的感情。
作者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的的特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斗折蛇行”看出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形象地描绘出了小溪的轮廓与外形。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全文193字,用移步换景、特写、变焦等手法,有形、有声、有色地刻画出小石潭的动态美,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小石潭记》第一段共四句话,写作者如何发现小石潭以及小石潭的概貌。作者采用 “移步换景”的写法,写发现小石潭之经过及小石潭的景物特征,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很象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画面感。第一二句着重描述了作者一行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文章一开头,便引导我们向小丘的西面行一百二十步。来到一处竹林,隔着竹林,能听到水流动的声音。未见其形,先闻其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小石潭的出现,虽称不上千呼万唤,也堪称犹抱琵琶半遮面之妙。再由水声寻到小潭,既是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同时也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地在人们眼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待到伐竹取道,才见到小潭。真乃是曲径通幽,景象确实不凡。这潭完全是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所以,作者为它起名曰小石潭,而且潭中露出的石头又都是那么姿态奇特,为坻,为屿,为嵁,为岩。而“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就是作者对于池潭上景物的描绘了。青青的树和翠绿的藤蔓缠绕在一起,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潭的四周,参差不齐的枝条,随风摆动。这潭上的描绘仅12个字,便将小石潭周围的极幽极佳的景致展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愈加觉出小潭的美妙所在,使小石潭的全景富有清静感,仿佛不是人间的一个小天地,而是传说的佛国中的一块净土。
第二段采用 “定点特写”的方法,直接把镜头对准潭中的鱼,描写其动静状态,间接突现潭水的清澈透明,着重表现一种游赏的乐趣。以静衬动,写潭中小鱼。这是本文的最精彩之笔。这潭中鱼很怪诞:一是鱼居然可数,约有“百许头”;二是“影布石上”,神态自若地“怡然不动”。这是继续写静,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由此转为写动。其实在写静时已作伏笔,水中之鱼不能不动。鱼之静止,正像电影中的定格只是某个刹那的显示。这个定格过后,便见潭中之鱼“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鱼触动了作者情怀。在此,这一“乐”字值得注意。作者由于改革受挫,被贬远方,精神负担很是非斗之地,在这里找到了这样一块清静之地,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灵魂得到了净化和复归。水之清,鱼之乐,终于给作者带来了片刻的欢乐。清静神乐是这篇散文前半部分的主旋律。
第三段用变焦的手法,把镜头推向远方,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写潭源溪流的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向西南望过去,一条小溪逶迤而来,形状像是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是一条蛇在游动,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小溪两岸高高低低,凹凸不平,犬牙相错。作者娴熟地使用比喻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第四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先写外景环境,后写内心感受,写得情景交融,构成一种特异的境界。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作者突出了一个“静”字,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面对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或许更感到难受,或许更激起作者凄凉的联想,因此形成了感情从“乐”到“凄”的大幅度滑坡。这一滑坡的表现也是立者相乐”。但好景不长,很快便感到这些“凄神寒骨”了,心里觉得“其境过清”,就匆匆离开了。这一乐一忧,耐人寻味。这是由于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此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
第五段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小石潭记》保持了《永州八记》一贯的行文风格,察其微,状其貌,传其神。是一篇充满了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散文。
参考资料: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 《钴鉧潭记》 《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些作品并称为《永州八记》。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保持了《永州八记》一贯的行文风格,观察入微,描摹细致。肖其貌,传其神。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
此外,作者还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所以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然而寄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可是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就又会流露出来。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巧用比喻寓情于景,。该篇为散文。散文可以叙事,写景和状物。其目的是抒发作者的情怀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小石潭记》则是《永州八记》中的经典名篇,寄情山水之意尤为明显。
写作者对小石潭总印象和感受。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坐在小石潭上,四周环抱着密密的竹子和树木,非常寂静,见不到人,令人神色凄凉,骨彻心寒,精神上也不免悲怆幽凉。因为它的境况太幽清了,不适宜让人长久地呆下去,便题了字后离去。在这一段中,作者突出地写了一个“静”字,并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出身河东柳氏,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楔子
(冲末扮徐茂公引卒子上,诗云)少年锦带挂吴钩,铁马西风塞草秋。全仗匣中三尺剑,会看唾手取封侯。某姓徐,双名世勣,祖居京兆三原人也。幼习儒业,颇看诗书。自降唐以来,谢圣恩可怜,特蒙委任为军师,诸将皆出吾下。今因山后定阳刘武周不顺俺大唐,刘武周不强,他手下有一员上将。复姓尉迟,名恭,字敬德,此人使一条水磨鞭,有万夫不当之勇。今奉圣人的命,着唐元帅领十万雄兵,某为军师,刘文静为前部先锋,在美良川交战,被俺统兵围住介休城。唐元帅数次招安敬德,此人不肯降唐,回言道:"某有主公刘武周,现在定阳,岂肯降汝!"某忽思一计:着刘文静直至沙沱,使一反将计,将刘武周首级标将来了。某今日即将刘武周首级,请唐元帅直至城下,招安敬德走一遭去来。(下)(净扮尉迟敬德引卒子上,诗云)幼小曾将武艺攻,钢鞭乌马显英雄。到处争锋多得胜,则我万人无敌尉迟恭。某复姓尉迟,名恭,字敬德,朔州善阳人也,辅佐定阳刘武周麾下。某使一条水磨鞭,有万夫不当之勇。今因唐元帅领兵前未与我相持,在美良川交锋。某与唐将秦叔宝交战百余合,不分胜败。某因追赶唐元帅到此介休城;谁想他倒下座空城,被唐兵围住,里无粮草,外无救兵。有唐元帅数次招安,我怎肯降唐?左右,城上看着!若有唐兵来打话呵,报复某家知道。(下)(正末扮唐元帅同徐茂公引卒子上,云)某姓李,名世民,见为大唐元帅。如今领兵在美良川,与尉迟敬德交战,被我将敬德引至介休城中围住。军师,某若得敬德投降俺呵,觑草寇有如翻掌耳。(徐茂公云)元帅数次招安敬德,他言称道有他主公刘武周在沙陀,他不肯背其主。某今使一反将计,着刘文静直至沙陀,把刘武周首级标将来了也。(正末云)军师,此计大妙!咱就将着首级招安敬德去来。(徐茂公云)早来到城下了也。兀那小校,报与您那尉迟恭说,俺唐元帅请他打话。(卒子报科,云)喏,报的将军得知;有唐兵在城下,请打话哩。(尉迟云)我与他打话去。(做上城科,云)唐元帅,你有何话说?(徐茂公云)敬德,你见俺雄兵围的铁桶相似,你若肯降唐呵,着你列座诸将之右;你若不降呵,俺众兵四下里安环,八下里拽炮,提起这城子来摔一个粉碎!你自寻思咱。(尉迟云)徐茂公,你说的差了也。可不道一马岂背两鞍,双轮岂碾四辙,烈女岂嫁二夫?俺这忠臣岂佐二主?见有我主公在定阳,我怎肯投降你?(徐茂公云)将军,你主公刘武周己被我杀了也;你不信,有首级在此。(尉迟云)俺主公有认处:鼻生三窍,脑后鸡冠。你拿首级来我看咱。(徐茂公云)小校,将秋千板吊上那首级去,着他认。(做吊上,尉迟做认科,云)晦,原来真个是俺主公首级。可怎生被他杀了也?(做哭科)(徐茂公云)将军,你主公已是死了,你不投降,更待何时?岂不闻"高鸟相良木而栖,贤臣择明主而佐"?背暗投明,古之常理。(正末云)敬德,你若肯投降呵,我奏知圣人,将你重赏封官;你若不降呵,俺这里雄兵百万,战将千员,你如何飞得出这介休城去?(尉迟云)晦,谁想我主公被他杀了!我待不降呵,如今统着大势雄兵,我又无了主人,可不道"能狼安敌众大?好汉难打人多!"罢、罢、罢,唐元帅,我降可降,你依的我一件事,我便投降。(徐茂公云)休道一件事,便是十件也依的,你说。(尉迟云)等我主公服孝三年满时,我便投降您。(徐茂公云)军情事急,怎等三年?等不得!(尉迟云)既然这等呵,等三个月孝满,可投降。(徐茂公云)也等不得。(尉迟云)罢、罢、罢,男子汉势到今日,也一日准一年。等我三日,服孝满,埋殡追荐了我主公之时,那其间我大开城门投降,何如?(正末云)将军此言有准么?(尉迟云)大丈夫岂有谬言?你若不信,将我这人关枪、深乌马、水磨鞭、衣袍铠甲,您先将的去,权为信物;三日之后,我便投降也。(徐茂公云)既是这等,你可将来,小校收了者。(正末云)军师,似尉迟恭这等一员上将,端的世之罕有!(徐茂公云)元帅,果然是好一员虎将也!(正末唱)
【仙吕】【端正好】他服孝整三年,事急也权做那三日。此事着后代人知:则这英雄能尽君臣礼。待他投降后,凯歌回,卸兵甲,载旗旗,还紫禁,到丹墀,做个龙虎风云会。(同下)
(尉迟云)谁想俺主公死在唐将之手!一壁厢做个木匣儿,一般埋殡了。主公,则被你痛杀我也!(下)
第一折
(尉迟引卒子上,云)某尉迟恭。今日是第三日也。小校,大开城门,待唐兵来时,报复某家知道。(卒子云)理会的。(正末同徐茂会上,云)军师,今日第三日了,尉迟敬德敢待来也。(徐茂公云)元帅贺喜,今日却收服一员虎将也!(正末云)军师,投至俺得这尉迟恭,非同容易也呵!(唱)
【仙吕】【点绛唇】天数合该,虎臣囚在迷魂寨;请的他来,似兄弟相看待。
【混江龙】因窥关隘,自从那美良川引至介休来。俺想着先王有道,后辈贤才。若不是周西伯能求飞虎将,谁把一个姜太公请下钓鱼台?他可也几曾见忽的旗展、豁的门开、冬的鼓响、当的锣筛?投至得这个千战千赢尉迟恭,好险也万生万死唐元帅!到今日回忧作喜,降福除灾。
(云)军师,传下军令,着大势雄兵摆的严整者。(徐茂公云)众将都与我刀剑出鞘,弓管上弦,把七重围子摆的严整!(正末唱)
【油葫芦】传将令疾教军布摆,休觑的如小哉,则他这七重围子两边排。(徐茂公云)元帅,量敬德一人,兵器袍党鞍马俱无,怕做甚么!(正末唱)虽然他那身边不挂犭唐猊铠,腰间不系狮蛮带,跨下又无骏马宛,手中又无器械;你觑那岩前虎瘦雄心在,休想他便肯纳降牌。
(卒子报科,云)报元帅得知,尉迟敬德来降了也。(尉迟做绑缚跪科,云)量尉迟恭只是一个粗鲁之夫,在美良川多有唐突,乞元帅勿罪!(正末云)将军既已归降,便当亲解其缚。(徐茂公做解科)(正末唱)
【天下乐】纵使有铁壁银山也撞开!哎,你个英也波才,休浪猜,你既肯面缚归降,我也须降阶接待。请将军去了服,罢了哀,俺今日与将军庆贺来。(尉迟云)元帅请坐,受尉迟恭几拜!(做拜科)(正未云)将军清起。(尉迟云)量尉迟恭有何德能,蒙元帅这般宽恕!敢不终身愿随鞭镫?(正末唱)
【那吒令】看尉迟人生的威风也那气概,腹隐着兵书也那战策,可知道名震着乾坤也那世界。俺这里虽然是有纪纲,知兴败,那里讨尉迟这般样一个身材!
(尉迟云)元帅,岂不闻"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正末唱)
【鹊踏枝】说话处掉书袋,施礼数傲吾济。据着你斩虎英雄,不弱如那子路、澹台。则怕俺弟兄每心不改,可不道"有朋自远方来"?
(云)左右,将酒来,我与将军递一杯咱。将军满饮一杯!(把酒科)(尉迟云)元帅先请!量尉迟恭无过是人武夫,着元帅如此重待!则一件:想当日在赤瓜峪与三将军元吉相持,打了他一鞭;今日尉迟恭降了唐,则怕三将军记那一鞭之仇么。(正末云)将军但放心。某如今奏知圣人,自有加官赐赏,谁敢记仇?(唱)
【寄生草】你道是赤瓜峪与咱家曾会垓,马蹄儿撞破连环寨,鞭梢儿早抹着天灵盖,也则为主人各占边疆界。这的是桀之犬吠了帝尧来,便三将军怎好把你尉迟怪?
(尉迟云)韩信弃项归刘,萧何举荐,挂印登坛;想尉迟恭虽不及韩信之能,料元帅不弱沛公之量也。(正未唱)
【后庭花】你是个领貔貅天下材,画麒麟阁上客。想当日汉高祖知人杰,俺准备着韩淮阴拜将台。把筵宴快安排,俺将你真心儿酬待。则要你立唐朝显手策,立唐朝显手策。
【青哥儿】呀,据着你英雄、英雄慷慨,堪定那社稷、社稷兴衰。凭着你文武双全将相才,则要你扫荡云霾,肃靖尘埃。将勇兵乖,那其间挂印悬牌,便将你一日转千阶,非优待。
(徐茂公云)元帅,俺如今屯军在此,差人往京师奏知圣人,说尉迟恭降了唐也,圣人必有加官赐赏哩。(正末云)军师,你与三将军在此看守营寨,某亲自见圣人奏知,就将的敬德将军牌印来也。(徐茂公云)这等,元帅领二十骑人马去路上防护者。(正未唱)
【赚煞】则今日赴皇都、离边塞,把从前冤仇事解,直至君王御案上拆,一件件禀奏的明白。便道不应该,未有甚汗马差排,且权做行军副元帅。(云)军师,(唱)你与我整三军器械,紧看着营寨;则我这手儿里将的印牌来。(下)
(徐茂公云)元帅去了也、敬德将军,咱与你营中去来。(尉迟云)军师,想敬德降唐,无寸箭之功,元帅去取某印牌去了;我必然舍这一腔热血,与国家出力,方显其尽忠之心也。(诗云)我背暗投明离旧主,披肝沥胆佐新君。凭着我乌锥马扶持唐社稷,水磨鞭打就李乾坤。(下)
第二折
(净扮元吉同丑扮段志贤、卒子上,诗云)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出的朝阳门,便是大黄庄。自家不是别人,三将军元吉是也。这个将军是段志贤。我哥哥唐元帅领兵收捕刘武周,与尉迟交战,被我将尉迟引至介休城,将军兵围住。我则想杀了这匹夫,不想俺哥哥收留了他。如今俺哥哥亲自去京师奏知圣人,要与他加官赐赏。兄弟,你可知我恨他?(段志贤云)三将军,你为何恨他?(元吉云)兄弟也,想前此一日在赤瓜峪,我与尉迟交战时,他曾打了我一鞭,打的我吐血数里。他如今可降了唐,我这冤仇几时得报?(段志贤云)三将军,要报这一鞭之仇也容易。(元吉云)哥,你有甚计策?(段志贤云)如今唐元帅往京师去了,你守着营寨。你唤尉迟恭来,寻他些风流罪过,则说他有二心,将他下在牢中,所算了他性命。等唐元帅回来时,则说他私下领着本部人马,还要回他那山后去,被我赶上拿回来,下在牢中。那厮气性大的,这一气就气杀了也。这个计较可不好那?(元吉云)此计大妙!你那里是我的哥,便是我亲老子也设不出妙计来。左右那里?唤将尉迟恭来者!(卒子云)尉迟恭安在?(尉迟云)某尉迟恭。自从降了唐,有三将军元吉呼唤,不知甚事,须索走一遭去。(卒子报科,云)敬德来了也。(元吉云)着他过来。(见科,尉迟云)三将军,呼唤敬德那厢使用?(元吉云)敬德,你知罪么?(尉迟云)敬德不知罪。(元吉云)你刬地不知罪哩?你昨日夜晚间,和你那本部下人马商量,还要回你那山后去,是么?(尉迟云)三将军,想敬德初降唐,无寸箭之功,唐元帅如此重待,又去京师奏知圣人,取我牌印去了,某岂有此心也?(元吉云)这厮强嘴哩,左右,把这匹夫下在牢中去。(卒子拿科)(尉迟云)罢、罢、罢,我尉迟恭当初本不降唐来,都是唐元帅、徐茂公说着我降唐;今日将我下在牢中。这元吉当初在赤瓜峪,我曾打了他一鞭,他记旧日之仇,陷害我性命。天也,教谁人救我咱?(下)(段志贤云)三将军,此计何如?(元吉云)老段,好计!我如今分付看守的人,则要死的,不要活的。若是死了尉迟恭,则显我老三好汉。凭着我这一片好心,天也与我个条儿糖吃。(下)(外扮单雄信上,云)某单雄信是也。幼习韬略之书,长而好武,无有不拈,无有不会。使一条狼牙枣槊,有万夫不当之勇,在俺主公洛阳王世充麾下。今有唐元帅无礼,要领兵前来偷观俺洛阳城,更待干罢!是俺奏知主公,就着俺统领十万雄兵,擒拿唐元帅走一遭去。大小三军,听吾将令!(诗云)他逞大胆心怀奸诈,入洛阳全然不怕。若赶上唐将元戎,我和他决无干罢!(下)(正末上,云)某唐元帅。自从收捕了尉迟恭,某自往京师奏知圣人去。来到这途中,后面尘土起处,兀的不有人马赶将来也!(徐茂公慌上,云)某徐茂公。自从唐元帅去了,不想元吉思旧日之仇,如今把敬德下在牢中;我须亲赶唐元帅回来,救敬德之难。兀那前面不是元帅?元帅且住者!我有说的话。(正末云)军师,你为何赶将来?(徐茂公云)自从元帅去了,不想三将军记旧日之仇,如今把敬德下在牢中;诬言他有二心,思量重回山后去。若是敬德有些好歹,显的俺等言而无信了。因此一径的赶元帅回去,救敬德之难也。(正末云)军师,我观敬德岂有此心也呵!(唱)
【正宫】【端正好】是他新,咱须旧,没揣的结下冤仇。你道他尉迟恭又往那沙陀走,咱可也慢慢的相穷究。
【滚绣球】他有投明弃暗的心,拿云握雾的手,休猜做人中禽兽,论英雄堪可封侯。凭着他相貌搊、武艺熟,上阵处只显示的他家驰骤;都是我几遭儿抚顺的情由。据着他全忠尽孝真良将,怎肯做背义忘思那死回?干费了百计千谋?
(徐茂公云)元帅,你且休往京师去,疾回营中救敬德去来。(正末云)咱便回营救敬德去也。(下)(元吉同段志贤上,诗云)我元吉天生有计谋,生拿敬德下牢国。只待将他盆吊死,单怕他一拳打的我做春牛。自从把尉迟下在牢里,我则要所算了他性命;又被这不知趣的徐茂公左来右去打搅,怎生是好?(段志贤云)三将军,你不知,如今了师见你把敬德下在牢里,亲自赶唐元帅去了。(元吉云)不妨事。便唐元帅回来问我时,我自有话说。(正末同徐茂公上,云)可早来到营门首也。左右接了马者。(徐茂公云)报复去,你说唐元帅同军师下马也。(卒子云)喏,有唐元帅同军师下马也。(段志贤云)如何?我说军师赶元帅去了也。(元吉云)不妨事,我接待去。(见科,云)呀,哥哥来了也,请坐!(正末云)三将军,敬德安在?(元吉云)哥哥,你说敬德那厮?他是个忘恩背义的人。想俺怎生看待他来,刚刚你去了,他领着本部人马,夜晚间要私奔,还他那山后去。早是我知道的疾,我慌忙领着些人马赶到数里程途,着我拿得回来。我待杀坏了,争奈元帅你可不在,且一他下在牢中,则等元帅回来,把这厮杀了罢!若不杀了他,久已后也是去的。(正末云)兄弟,我观敬德敢无此心。(元吉云)哥也,知人知面不知心。你道无二心呵,他怎生背了刘武周投降了俺来?这等人到底不是个好的,不杀了要他何用?(正末云)兄弟,投至俺得这敬德呵,非同容易;你若杀了他,可不做的个闭塞贤路么?(元吉云)元帅,想昔日刘沛公手下英布、彭越、韩信,立起十大功劳,后来萧何定计课了英布,够了彭越,斩了韩信。你道三个将军有甚么罪过,尚然杀坏了;量这敬德打甚么不紧!趁早将他哈喇了,也还便宜。你若早些结果了他,哥也,我买条儿糖谢你。(正末云)兄弟,你则知其一,不知其二。(唱)
【倘秀才】那一个彭越呵,他也曾和舍人出口;那一个韩信阿,他也曾调陈豨执手;那一个英布呵,他使一勇性强占了九州。可不道"千军容易得,一将最难求"?怎学那萧何的做手?
(徐茂公云)元帅,你只唤出敬德来,多问他详细,便见真假。(正末云)这也说的是。小校,唤将敬德来。(元吉云)拿将敬德来!(尉迟带枷上,云)事要前思,免劳后悔。想当日降唐之后,唐元帅往京师去了;不想三将军元吉他记我打了他一鞭之仇。将我下在牢中。不期唐元帅半路回来,我今见元帅去。(见科)(尉迟云)元帅,可不道招贤纳士哩。(正末云)三将军,敬德有何罪,将他下在牢中?(元吉云)元帅,你不知:自你去后,他有二心,领着他那本部人马,要往本处山后去,早是我赶回来。想敬德我有何亏负他来?(尉迟云)元帅,三将军记那一鞭之仇,敬德并无此心!(正末云)既然这般,我亲释其缚。我欲待往京师奏知圣人,取将军牌印来;谁想将军要回去。可不道"心去意难留,留下结冤仇"?(尉迟云)我敬德并无此心!(正末云)军师,安排酒果来。(元吉云)倒好了他!他有二心。要回山后去,这等背义忘恩,又饶了他;不杀坏,又与饯行,那里有这等道理!(正末唱)
【脱布衫】他厮知重不敢抬头,我再相逢争忍凝眸?君子人不念旧恶,小人儿自来悔后。(云)左右,将酒来。我与敬德递一杯送行。(把酒科,云)将军满饮一杯。(唱)
【小梁州】我这里亲送辕门捧玉瓯,将军你莫记冤仇。(云)左右,将一饼金来。(卒子云)金在此。(尉迟云)元帅要这金做甚么?(正末云)将军,(唱)这金权为路费酒消愁。指望待常相守,谁承望心去意难留!
(尉迟云)我敬德本无二心,元帅既然疑我,男子汉既到今日,也罢,也罢!要我这性命做甚么?我不如撞阶而死!(正末扯科,云)哎,敬德又说无此心,三将军又是那样说。(向元吉云)兄弟,如今我也难做主张。叫你那同去赶那敬德的军士们来,我试问他一番;待他说出真情来,便着敬德也肯心服。(元吉背云)这个却是苦也!他那里曾走,我那曾赶他?他便走我也不敢赶他去。如今叫军士们说出实话来,却是怎了?也罢,我有了!(回云)哥哥,你差了也。那时节听的这厮走了,还等的军士哩?我只骑了一匹马,拿着个鞭子,不顾性命赶上那敬德。他道"你来怎的?"我道:"你受我哥哥这等大恩,你怎逃走了?你下马受死。"他恼将起来,咬着牙拿起那水磨鞭,照着我就打来。哥哥,那时节若是别个,也着他送了五星三;谁想是你兄弟老三,我又没甚兵器,却被我侧身躲过,只一拳,珰的一声把他那鞭打在地下,他就忙了,叫"三爷饶了我罢"。我也不听他说,是我把右手带住马,左手揪着他眼扎毛,顺手牵羊一般牵他回来了。(尉迟云)那有这事来?(正末云)敬德他一员猛将,如何这等好拿?我且问军师咱。(向茂公云)军师,你听者,想是敬德真个走来?(徐茂公云)敬德也是个好汉;三将军平却是个不说谎的。(元吉云)我若不说谎就遭瘟。(徐茂公云)如令与元帅同到演武场,着敬德领人马先走,着三将军后面单人独马赶上去.拿的转来,这便见三将军是实;拿不来便见敬德是实。(元吉背云)老徐却也忒泼赖!这不是说话,这是害人性命哩。(正末云)此说最是。(元吉云)那时也只乘兴而已,幸者不可屡侥。哥哥要饶他便罢,不消来勒掯我、(尉迟云)三将军也不消恁的,我如今单人独马前行,你拿第来,你提的住,我情愿认罪;你刺的死,我情愿死。(元吉笑科,云)我老三不是夸口,我精神抖擞,机谋通透,平日曾怕那个?我和你便上演武场去。(入场,敬德先行科,元吉刺槊被夺、坠马科)(元吉云)我马眼叉。(换马,如前科)(元吉云)我手鸡爪风儿发了。(又赶,如前科)(元吉云)俺肚里又疼,且回去吃钟酒去着。(正末云)元来如此!敬德,则今日俺与你同见圣人去来。(尉迟云)这般呵,谢了元帅!(正末唱)
【幺篇】我和你如今便往朝中奏。(尉迟云)则是三将军记那一鞭之仇。(正末唱)将从前事一笔都匀。(元吉云)我也不和他一般见识。(正末唱)将军你莫愁,从今后体辞生受,则要你分破帝王忧。(卒子慌上报科,云)喏,报的元帅得知:有王世充手下前部先锋单雄信特来索战。(尉迟云)元帅,那单雄信只消差三将军去拿他,也不用多拨人马,只一人一骑包拿来了。(元吉云)何如?我道你也服了我老三的手段。(正末云)是。就拨五千人马,着兄弟做先锋,与我擒拿单雄信去来。(唱)
【上小楼】你道是精神抖擞,又道是机谋通透;雄信兵来,索要相持,你合承头。想着你单鞭的拿敬德,这般夸口,又何况那区区洛阳草寇。
(元吉云)适才你兄弟说耍,当真就差我交锋去?(做叫疼科,云)哎哟!一时间肚疼起来,待我去营中略睡一睡。(做出科,诗云)老三做事忒搊搜,差去争锋不自由。如今只学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下)(尉迟云)元帅,想尉迟恭初来降唐,无寸箭之功,情愿引领本部人马与他交锋去。(正末云)不必将军去,我正要看洛阳城池。如今领百十骑人马,同段志贤打探,就观看洛阳城去。(唱)
【幺篇】我正待看洛城、窥战守,因此上息却征鼙,偃却旗幡,减却戈矛。(尉迟云)元帅休小觑了单雄信。他人又强,马又肥,使一条狼牙枣木槊,有万夫不当之勇。若只是这等,恐怕有关。(正末云)不妨事。(唱)虽然他人又强,马又肥,也拚的和他歹斗,难道我李世民便落入机彀?
(徐茂公云)既然这般,元帅你要观看他洛阳城,元帅先行,我与敬德将军随后来接应元帅来。(正末云)军师说的是。我与段志贤先行,军师与敬德随后来接应者。(尉迟云)我就跟的元帅去,可不好那?(正末唱)
【随煞尾】则这割鸡焉用牛刀手,小将那消大帅收?管教六十四处征尘一扫休,十八处改年号的出尽了丑。(徐茂公云)元帅,这一去则愿你鞭敲金镫也。(正末唱)那时节将军容再修,将凯歌齐奏,你可也早些儿准备安排着这个庆功的酒。(下)(段志贤云)虽然如此,还要与三将军一别。三将军安在?(元吉上,云)我适才到营帐里打的一个吨,这肚就不疼了。正待要去厮杀,我哥哥便等不得,自家去了。(段志贤云)三将军、军师勿罪,我同元帅先去也。(元吉云)老段,则要你小心在意者。(段志贤下)(徐茂公云)三将军,你领兵合后,我与敬德先接应元帅去来。(元吉云)军师先行,我在后领兵再来接应你。敬德,据理来饶你不得;看俺哥哥面上,你且寄头在项。此一去若有疏失呵,我不道的饶了你哩!(尉迟云)三将军,别人不知,你可知我那水磨鞭来。我这一去遇着那单雄信呵,只着他鞭稍一指,头颅早粉碎也。(诗云)舍生容易立功难,谁似吾家力拔山?则这水磨钢鞭一骑马,不杀无徒誓不还。(徐同下)(元吉云)我要杀了这匹夫来,不想俺哥哥回来救了。也罢,我这一去好歹要害了他。若杀了敬德呵,才报的我这一鞭之仇!军师着我做合后,我只是慢慢的去,等他救应不到,必有疏失,岂不是一计?(下)
第三折
(单雄信跚马引卒子上,云)某单雄信是也。听知的唐元帅领着段志贤观看我洛阳城,更待于罢!某领三千人马赶去来。(下)(段志贤珊马上,云)某段志贤。我唐元帅观看他洛阳城,不想单雄信领兵赶将来了,怎好也?(单雄信赶上科,云)段志贤及早下马受降!(调阵科)(段志贤云)我近他不的,跑、跑、跑!(下)(单雄信云)这厮走了也,更待干罢!不问那里赶将去!(下)(正末跚马上,慌科,云)怎生是好?我正观看洛阳城,不想撞着单雄信领兵赶将来。段志贤不知在那里,可怎生是好?(单雄信上,云)李世民少走!你那里去?及早下马受降!(正来唱)
【越调】【斗鹌鹑】人一似北极天蓬,马一似南方火龙;他那里纵马横枪,将咱来紧攻。他急似雷霆,我疾如火风;我这里走的慌,他可也赶的凶。似这般耀武扬威,争强奋勇!
【紫花儿序】我恨不的胁生双翅,项长三头;他道甚么"体走唐童"。恰便似鱼钻入丝网,鸟扑入樊笼,匆匆。马也,少不的上你凌烟第一功,则要得四蹄那动!只听的喊杀声声,更催着战鼓逢逢。(单雄信云)赶入这榆科国来了也。你待走的那里去?(正末唱)
【耍三台】待把我征马宛纵,残生送。(徐茂公珊马慌上,云)兀的不是元帅!(做揪雄信科)(徐茂公云)将军且暂住一住!(单雄信云)我道是谁,元来是徐茂公。你放手!(正末唱)呀,元来是军师茂公!(徐茂公云)元帅,你快逃命走!(单雄信云)徐茂公,你放手!(正末唱)他道我已得命好从容,且看他如何作用。则要你拿云手紧将袍袖封,谈天口说转他心意从。你便是骗英布的隋何,说韩信的蒯通!(单雄信云)徐茂公,你放手!往日咱两个是朋友,今日各为其主也。(徐茂公云)将军,看俺旧交之情。(单雄信云)你两次三番则管里扯住我。罢!我拔出剑来,你见么?我割袍断义,你若再赶将来,我一剑挥之两段!
(徐茂公云)似此可怎生了也!(正末唱)
【调笑令】见那厮不从,支楞楞扯出霜锋,呀,我见他尽在嘻嘻冷笑中;我见他割袍断袖绝了朋情重,越恼的他忿气冲冲。不争这单雄信推开徐茂公,天也,谁搭救我这微躬?
(徐茂公云)不中!我回营中取救军去来。(下)(单雄信云)徐茂公去了也。李世民,你及早下马受降!(正末云)我手中有弓可无箭。兀那单雄信,你知我擅能神射,我发箭你看!(单雄信云)他也合死!手中有弓无箭,量你到的那里!(正来唱)
【小桃红】手中无箭慢张弓,频把这虚弦控。元来徐茂公临阵不中用!(敬德跚马上,叫云)单雄信慢走!(正末唱)则听的语如钟,喝一声响亮春雷动。纵然他有些耳聋,乍闻来也须怕恐!(尉迟云)单雄信勿伤吾主!(正末云)元来是敬德救我哩!(唱)高叫道"休伤俺主人公"。
(单雄信云)那里走将这个卖炭的来?这厮报马单鞭,量你何足道哉!
(尉迟云)单雄信休得无礼!(做调阵科)(正末唱)
【秃厮儿】尉迟恭威而不猛,单雄信战而无功。我见他格截架解不放空,起一阵杀气黑濛濛,遮笼。
【圣药王】这一个枪去疾,那一个鞭下的猛,半空中起了一个避乖龙。那一个雌,这一个雄,王吉玎珰鞭槊紧紧相从,好下手的也尉迟恭!
(尉迟打雄信下,云)元帅,若不是我尉迟恭来的单呵,险些儿落在他彀中;被某一鞭打的那厮吐血而走,被我夺了那厮的枣木槊也!(正末云)若不是将军来呵,那里取我这性命!则今日我与将军同见圣人去来。
(尉迟云)量尉迟恭有何德能,则是仗元帅虎威耳。(正末云)壮哉!壮哉!不枉了好将军也!(唱)
【收尾】我则见忽的战马交,出的枣槊起,飕的钢鞭重,把一个生硬汉打的来浑身尽肿。哎,则你个打单雄信的尉迟恭,不弱似喝娄烦他这个霸王勇!(同下)
第四折
(徐茂公上,诗云)帅鼓铜锣一两敲,辕门里外列兵刀。将军报罢平安喏,紧卷旗幡再不摇。某乃徐茂公是也。今唐元帅与单雄信在榆科园交战,某见唐元帅大败亏输,忙差尉迟恭接应唐元帅去了,未知输赢胜败。使的那能行快走的探子看去,这早晚敢待来也。(正末扮探子上云)一场好厮杀也呵!(唱)
【黄钟】【醉花阴】大路上难行落荒里践,两只脚蓦岭登山快捻。走的我一口气似撺椽。若见俺军师,一一的都分辨。(见科,云)报、报、报!(徐茂公云)好探子,他从那阵上来。你只看他喜气旺色,那输赢胜败早可知了也!
(诗云)我则见雉尾金环结束雄,腰间斜插宝雕弓。两脚能行千里路,一身常伴五更风。金字旗拿画杆赤,长蛇枪拂绛缨红。两阵相当分胜败,尽在来人启口中。兀那探子,单雄信与唐元帅怎生交锋?你喘息定了。慢慢的说一遍咱。(探子唱)听小人话根源:只说单雄信今番将手段展。
【喜迁莺】早来到北邙前面,猛听的锣鼓喧天;那军不到三千,拥出个将一员。雄纠纠威风武艺显,是段志贤立阵前。一个待功标汗简,一个待名上凌烟。(徐茂公云)元来是单雄信与某家段志贤交马。两员将扑入垓心,不打话来回便战。三军发喊,二将争功。阵上数声鼙鼓擂,军前两骑马相交。马盘马折,千寻浪里竭波龙;人撞人冲,万丈山前争食虎。一个似摔碎雷车霹雳鬼,一个似擘开华岳巨灵神。端的是谁输谁赢?再说一遍。(探子唱)
【出队子】两员将刀回马转,迎头儿先输了段志贤。唐元帅败走恰便似箭离弦,单雄信追赶似风送船,尉迟恭傍观恰便似虎视犬。
(徐茂公云)谁想段志贤输了也!背后一将厉声高叫道:"单雄信不得无礼!"你道是谁?乃尉迟敬德出马。好将军也!(诗云)他是那虎体鸢肩将相才,六韬三略贮胸怀。遇敌只把单鞭举,救难慌骑刬马来。捉将似鹰拿狡兔,挟人如母抱婴孩。若非真武临凡世,便应黑煞下天台。俺尉迟敬德与单雄信怎生交战?探子,你喘息定了,慢慢的再说一遍咱。(探子(唱)
【刮地风】揣、揣、揣加鞭,不剌剌走似烟,一骑马走到跟前。单雄信枣槊如秋练,正望心穿;见忽地将钢鞭疾转,骨碌碌怪眼睁圆。尉迟恭身又骁、手又便,单雄信如何施展?则一鞭偃了左肩,滴流扑坠落征马宛;不甫能躲过唐童箭,呀,早迎着敬德鞭!(徐茂公云)元来敬德手搘着竹节钢鞭,与单雄信交战。好钢鞭也!(诗云)军器多般分外别,层层叠叠攒霜雪。有如枯竹节攒成,浑似乌龙尾半截。千人队里生杀气,万众丛中损英杰。饶君披上铠三重,抹着鞭梢骨节折。敬德举鞭在手,喝声:"着!"单雄信丢了枣塑,口吐鲜血,伏鞍而走。好将军也!扶持宇宙,整顿江山。全凭着打将鞭,怎出的拿云手?鞭起处如乌龙摆尾,将落马似猛虎离巢。胡敬德世上无双,功劳簿堪书第一。此时俺主唐元帅却在那里?探子,你喘息定了,慢慢的再说一遍咱。(探子唱)
【四门子】俺元帅勒马亲回转,展虎躯,骤骏马宛。看他一来一往相交战,是谁人敢占先?那一个奔,这一个赶,将和军躲的偌近远。刚崦里藏,休浪里潜。马儿上前合后偃。
(徐茂公云)单雄信输了也!(词云)他只待抛翻狼牙箭,扯断宝雕弓;撞倒麒麟和獬豸,冲开猛虎与奔熊。好敬德也!他有那举鼎拔山力,超群出世雄。钢鞭悬铁塔,黑马似乌龙。杀人无对手,上阵有威风。壮哉唐敬德,归来拜鄂公。今若敬德不去,俺主唐元帅可不休了?兀那探子,你再说一遍咱。(探子唱)
【古水仙子】呀、呀、呀猛望见,便、便、便铁石人见了也可怜。他、他、他袋内有弯弓,壶中无只箭;待、待、待要布展怎地展?挣、锋、挣两三番迸断了弓弦。走、走、走一骑马逃入榆科园。来、来、来两员将绕定榆科转,见、见、见更狠似美良川!(徐茂公云)单雄信大败于输,俺尉迟恭赢了也!探子,无甚事,赏你一只羊、两坛酒,一个月不打差,你回营中去罢。(探子唱)
【煞尾】俺元帅今年时运显,施逞会刬马单鞭。则一阵杀的那败残军,急离披走十数里远。(下)(徐茂公云)尉迟恭鞭打了单雄信,俺这里赢了也!此一番回去,可不羞杀了三将军元吉!一壁厢推翻牛,窨下酒,做个大大的筵宴,等元帅还营,一米贺喜,二来赏功。己早分咐的齐备了也。(诗云)胡敬德显耀英雄,单雄信有志无功。圣天.子百灵相助,大将军八面威风。
题目单雄信断袖割袍
正名尉迟恭单鞭夺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