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峰先生麻山桃花诗云一树桃花一美人今已化去登临之际慨然有作
李达 〔明代〕
万树东风烂漫春,当时方朔已星辰。百年身世君休问,认取桃花作故人。
冯公冒雪入山同卧
释函可 〔明代〕
不负崎岖路几千,歌声哭语雪中眠。自言到此今经岁,一夕真当胜十年。
怀寒还
数载交游一瞬休,计程应说到皇州。乡关重雾难回首,何处霜风不是愁。
咏花六首 其五
风光撇眼我明知,花信频来暗自悲。二十四番肠寸寸,安能更见楝花吹。
心公移寓木公舍得子二首 其二
相依庑下朔风吹,更截牛衣为裹儿。想得高堂寒夜梦,拨开深雪自含饴。
栖贤先专普雨来及闽而返今冬阿字始至戏成二绝 其一
累累低冢路茫茫,普雨何曾及大荒。怪杀羸躯兼善病,竟将草屦试冰霜。
寄答禅人二偈 其二
誓将寸管侍晨昏,尚有招辞及远魂。门下三千那不愧,几人真感信陵君。
戴孝臣从堡中来访四首 其四
倚闾双眼望边城,患难应添舐犊情。归去穹庐风雪际,团圞正好话无生。
二十七日虎至厨门
湿尽枯柴雪满天,山厨昨日已无烟。眼前病骨今如此,知尔难垂一点涎。
雪斋落成
四海少邻并,况兹东复东。登阶惟鹤迹,挂壁有诗筒。
岂为儿孙计,聊安君子穷。委怀存宋拓,论事据枯桐。
千卷万卷在,两人三人同。快谈当圣代,高咏寄玄穹。
云过一床影,月来诸境空。难容金络马,共老竹编虫。
世界半窗隔,神明寸管通。囊开馀积雪,帘捲渡飞鸿。
稠叠深秋色,浑含太古风。人情轻故旧,天意勘英雄。
览镜添髭白,烧泉扫叶红。浮生只若此,大业在其中。
前往后犹待,隐然抱厥躬。
残菊
菊开人尽赏,菊残人尽弃。我昔赏无心,今看有深意。
严霜摧其根,寒风吹不已。岂独恋深秋,不向篱间死。
前芳恨莫留,后芳犹未至。耐此朝暮心,徘徊冰雪里。
又问
见说当年此极边,芊芊白草已连天。凭君莫话沧桑事,只恐愁多石也穿。
读未央上黄岩诗有感用原韵三首 其二
我往匡庐日,君乘江上涛。金轮雾欲散,巫山云尚帱。
行藏从此异,贡水忽相遭。学道如积薪,内顾发呼号。
偶述
人世难区区,圣谟安可恃。收拾万古心,深入尘坌里。
戏谑岂予善,宛转亦非意。和光豺虎间,缄泪盈腹笥。
屈舒无一可,呼吸逼神忌。所以恣馀习,狂吟不能已。
阿字行后作七首 其二
初至文殊寺,日暮雪绥绥。冻手解皮囊,短札外无馀。
主人敬爱客,烧泉夜围炉。遂罄乡国语,一一与泪俱。
或尔强欢笑,或自简残书。谈道欲抗昔,言诗每起予。
得句必朗咏,时惊山鬼呼。寒腊亦易过,从予策蹇驴。
遍视新流人,兼履旧边隅。一闻西岳言,跃跃动衣裾。
爰登千山顶,翘望医巫闾。分题写怪石,摘食尽野蔬。
冰解梨花落,兴尽春已徂。扶杖过金塔,寺小足安居。
况复主人贤,善谑礼无拘。经夏复经秋,凉风满庭除。
忽忆匡山期,掩卷赋归与。严命难再淹,令我立踌蹰。
与崔石师泛舟
释函是 〔明代〕
与子乘桴去,何妨尽日游。江山能友我,渔佃总方舟。
拚醉不须酒,无心亦似秋。他年回首处,风起绿榕洲。
赠姚梦峡
世乱方知道,遐心滞草庐。欲明今日事,莫误古人书。
独坐疏钟外,相携寒月初。身名殊可已,鉴此百年馀。
用韵送方楼冈之楚
泉石添新梦,干戈滞故乡。兴亡非我事,去住为人伤。
归雁逢春雪,饥蚕念古桑。江淮千万里,湘水旅魂长。
栖贤山居十首 其八
偶来枫树下,孤影息秋阴。涧浅摇清濑,风轻爽素襟。
行人归竹远,散犊入林深。何处不相似,时时压此心。
闻采石讣
花发当朝露,莺啼怯暮春。谁怜老病日,恸哭少年人。
薄虑频经乱,移忧岂厌贫。虽馀诸梵侣,亦复渐相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