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折桂令·荆溪即事

乔吉 乔吉〔元代〕

问荆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不种梅花?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圈笆。寺无僧狐狸样瓦,官无事乌鼠当衙。白水黄沙,倚遍栏干,数尽啼鸦。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问荆溪岸边的人家,你们是什么人家,怎么不种植梅花呢?他们用老树支撑着大门,荒芜的蒲草长满了水岸。他们用细瘦的竹棍圈出篱笆。小庙的神明不灵验,狐狸在瓦上跳腾;当官的不管事,让乌鸦和老鼠满衙门跑。溪水白茫茫的,岸上满是黄沙。我倚遍一处处栏杆,一只只数尽了那乱叫的乌鸦。

注释
折桂令:曲牌名,又名《蟾宫曲》、《天香引》。
荆溪:水名,在江苏省宜兴县,因靠近荆南山而得名。
为甚人家:是什么样的人家。
老树支门:用枯树支撑门,化用陆游诗:“空房终夜无灯下,断木支门睡到明。”
圈笆:圈起的篱笆。
样瓦:戏耍瓦块。
乌鼠当衙:乌鸦和老鼠坐了衙门。

参考资料:

1、方青羽.元曲三百首彩图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178

赏析

  这是一首表现当时南方农村贫穷景况的小令。荆溪是江苏南部流经宜兴通往太湖的一条河,“即事”是作者途经荆溪即目所见有感而作。荆溪自古便有种梅花的习俗,作者慕名而来,却连梅花的影子都没看到,用失望的心情写下这首曲子。

参考资料:

1、方青羽.元曲三百首彩图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178
2、师满元.古诗词鉴赏300首.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256

赏析

  前六句作者询问溪上人家为何不种梅花以及眼前荒凉景象。曲一开始,作者不直写荒凉景象。却巧设问句,问荆溪溪上人家为何不种梅花。梅花盛开于冬日,故知作者至荆溪边乃在寒冬时节。更重要的是,梅花花枝俏丽,笑傲霜雪,是美好的化身,是品格高洁的象征。作者在《水仙子·寻梅》中曾抒写过他对梅花的酷爱。因此,这一问,既表现了作者的情感,也说明他对现实的不满。表面上看,作者的责问仿佛是针对荆溪溪上人家的,其实不然。那言外之意仿佛是荆溪溪上的人家在说:不是我们不种,而是顾不上,请看我们是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之中。就这样,它很自然地起到了为下面写荒凉景象的引导作用。这样的起始非常别致而富于启发。接着,作者便描写了荆溪溪上人家及其周围的环境。“老树支门”、“苦竹圈笆”,说明房舍的简陋;“荒蒲绕岸”,说明环境的荒凉。这样贫穷的荆溪溪上人家没有心思去种梅花。从表面上看,它是作者在自问自答,实际上却可以认为是代答,是在描写荒凉的景象中表现荆溪人民,也就是广大贫困的江南人民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末五句作者再言荆溪所见以及内心的感受。“寺无僧狐狸样瓦,官无事乌鼠当衙。白水黄沙,倚遍栏干,数尽啼鸦。”这是作者就其在荆溪上所见进一步所写,可见景象是何等荒凉。字里行间,其讽刺意味又是何等强烈。大元统治下的黑暗社会,就是一座“无僧”的“寺”。这座“无僧”的“寺”就是那些“狐狸”的安乐窝,那些“当衙”的官老爷们,就是“鸟鼠”之类,而“鸟鼠”又何能“当衙”。作者把矛头直接指向宫府,揭露元朝统治者的暴虐、昏庸和腐败,是使人民贫穷、大地一片荒凉的根本原因。面对眼前这一切,作者一个人久久地凭栏眺望:远处,“白水黄沙”,看不见一点绿色,没有一点生气。近处,虽日已黄昏,但荆溪人家的屋顶上却不见缕缕炊烟,只有归巢寒鸦的啼叫打破了这黄昏的死一般的寂静。于是,他一只一只地数着,直到把归鸦的数目数完为止。结末对荆溪黄昏景色的描写,作者处处流露出凄凉、忧伤、愤懑的心情。不然,作者不会把栏干倚遍把啼鸦数尽。这一“倚”一“数”,正说明他孤寂太甚、惆怅太重、忧伤太深。托物寓情,一个“啼”字,既是鸦啼,也是“倚遍栏干”的作者内心极度悲凉的曲折反映,其中也包含着对“狐狸样瓦”、“鸟鼠当衙”的愤懑不平。

  这首小令所描写的荆溪荒凉景象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它是元朝统治下的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反映了在民族压迫和官僚地主压榨下被贱称为“南人”的江南人民的穷困生活,表现了作者对“狐狸样瓦”“鸟鼠当衙”的黑暗现实的痛恨。作者对官府的抨击是直接而大胆的,文笔是尖刻而辛辣的。从文艺上看,全曲语言质朴而又辣味十足。描写荆溪的荒凉景象,首、中、尾一以贯之。首尾含蓄而别致。中间则讽意深刻。陶宗仪《辍耕录》在引述乔吉作乐府六字法后说:“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尤其在首尾贯穿,意思清新。”乔吉此曲,可谓得之矣。

参考资料:

1、黄岳洲.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13:1073
乔吉

乔吉

乔吉(约1280~1345),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 [1]  太原(今属山西)人,元代杂剧家,他一生怀才不遇,倾其精力创作散曲、杂剧。他的杂剧作品,见于《元曲选》、《古名家杂剧》、《柳枝集》等集中。散曲作品据《全元散曲》所辑存小令200余首,套曲11首。散曲集今有抄本《文湖州集词》1卷,李开先辑《乔梦符小令》1卷,及任讷《散曲丛刊》本《梦符散曲》。

猜您喜欢
赏析

【越调】小桃红 琼龙灯

汤舜民汤舜民 〔元代〕

谁将香雪制芳丛?表里清辉莹。照破扬州旧时梦,玉玲珑,粉溶酥暖丹心重。
堂深夜水,影摇枝动,吹灭一帘风。 春情
  娇娥一捻粉团香,搭伏定牙床上。雨魄云魂恣飘荡,唤才郎,攻书独坐何情
况?看看的月临绣窗,寒生罗帐,睡早些又何妨? 姚江夜泊
  江风吹雨响飕,寒渗青衫透。花烛银台玉虫瘦,敉更筹,客窗正是愁时候。
十年浪游,几家观□,□□□心头。 姑苏感怀二首
  孤城一带锁寒涸,芳草青青遍。闲煞谁家旧庭院,最凄然,飞飞总是南来燕。
犹兀自垂杨路边,断桥前面,都缆着送穷船。
  姑苏台上望姑苏,一片青无数。小雨残红日将暮,接吾庐,白云不断愁来路。
花间杜宇,天边孤鹜,脱板的望乡图。 吴兴晚眺
  夕阳楼阁蘸平湖,影浸粼粼绿。人在雕栏最高处,指城隅,浅山一簇浮寒玉。
黄梅酿雨,白云笼树,一幅范宽图。
赏析 注释 译文

平湖乐·采菱人语隔秋烟

王恽王恽 〔元代〕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
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
江山信美,终非吾土,问何日是归年?
赏析

【双调】落梅风_玉果山先上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玉果山先上寻梅

随明月,过小桥,记年时杖藜曾到。倚东风一枝斜更好,玉生香有谁索笑?

禹寺见梅

蒲团厚,纸帐新,不奢华自然风韵。小窗见梅如故人,亚冰梢月斜云褪。

冬夜

更阑后,雁过也,梦不成小窗寒夜。伴离人落梅香带雪,半帘风一钩新月。

别会稽胡使君

载酒人何处?倚阑花又开,忆秦娥远山眉黛。锦云香鉴湖宽似海,还不了五年诗债。

废园湖石

芭蕉畔,杨柳边,想当时玉人娇面。十年旧题漫翠藓,倚高寒夏云一片。

歌姬张氏睡起

瑶池上,翠槛边,笑当时六郎娇面。行云梦回眉黛浅,枕痕香睡红一线。

叹世和刘时中

土库千年调,金疮百战功,叹兴亡一场春梦。卧白云北邙山下冢,信虚名得来无用。

闲居

看云坐,听雨眠,鹤飞归老梅庭院。青山隐居心自远,放浪他柳莺花燕。

西园春暮

伤春瘦,望远愁,掩朱门碧苔生甃。绕西园旋呼花下酒,海棠飞牡丹厮够。

睡起

拢钗燕,鞿绣鸳,卷朱帘绿阴庭院。奈何天不教人醉眠,打新荷雨声一片。

东嘉缘野桥

渔榔静,雁字斜,柳阴疏藕花初谢。小阑干画桥横缘野,忆西湖月明秋夜。

闲闲亭上

鱼吹沫,鹤弄影,洗秋云玉波如镜。闲闲小亭风日冷,竹千竿绿苔三径。

和崔雪竹

依村店,驻小车,玉骢嘶绣鞍初卸。琵琶乱弹人醉也,雁云高蓟门秋月。

春情

桃花面,柳叶眉,小亭台锁红关翠。孤帏玉人初睡起,不平他锦鸳成对。

胡贵卿席上

宜春令,消夜图,锦橙开噀人香雾。梅花月边同笑语,不寻思灞桥诗句。

秋望

干荷叶,脆柳枝,老西风满襟秋思。盼来书王人憔悴死,界青大雁飞一字。

忆别

啼红袖,识锦图,记临行雨花风絮。平安字书曾寄与,题名在凤鸾双处。

和卢彦威学士

貂裘敝,骢马骄,雪花飞蓟门寒到。雁儿几声南去了,也教他玉人知道。

肃斋翁命赋狮橘

生狞面黄金兽,蜜多心白玉浆。吼千林月寒霜降,绕维摩万八千佛供床,喷清香九重天上。

赏析 注释 译文

落梅风·人初静

马致远马致远 〔元代〕

人初静,月正明。纱窗外玉梅斜映。梅花笑人偏弄影,月沉时一般孤零。
赏析 注释 译文

念奴娇·赋雨岩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近来何处有吾愁,何处还知吾乐。一点凄凉千古意,独倚西风寥郭。并竹寻泉,和云种树,唤做真闲客,此心闲处,不应长藉邱壑。
休说往事皆非,而今云是,且把清尊酌。醉里不知谁是我,非月非云非鹤。露冷风高,松梢桂子,醉了还醒却。北窗高卧,莫教啼鸟惊著。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春情

苏轼苏轼 〔宋代〕

道字娇讹语未成。未应春阁梦多情。朝来何事绿鬟倾。
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困人天气近清明。
赏析

八声甘州(东阳岩)

曾原郕曾原郕 〔唐代〕

问岩云朵朵为谁飞,向来读何书。道江南名宦,掉头勿顾,彩服归兵。无限山中风物,今古属潜夫。渺渺辽天鹤,应费招呼。
谩说缁巾缟带,与豸冠犀剑,优乐如何。渐桥横采石,国步已趑趄。想归来、顿成憔悴,欢季鹰、闻早忆莼鲈。丹泉冷,崖钟绝响,夕照啼鸟。
赏析

木兰花

石孝友石孝友 〔宋代〕

寻春误入桃源洞。草草幽欢聊与共。牢笼风月此时情,做造溪山今夜梦。
柳蹊未放金丝弄。梅径已经香雪冻。春愁离恨重於山,不信马儿驰得动。
赏析

摸鱼儿(寿周耐轩府尹,是岁起义仓)

邓剡邓剡 〔宋代〕

问庐陵、米作何价。棠阴又绿今夏。活人手段依然在,独乐园中司马。初度也。算几处篝香,手额你多谢。风亭月榭。尽隐橘观棋,折荷筒酒,花竹秀而野。
阶庭树,满目鱼鱼雅雅。千金难买清暇。纷纷征榷尘如梦,谁有似公闲者。天怎舍。趁绿鬓朱颜,须入凌烟画。海天不夜。管岁岁安期,采蒲为寿,高宴碧桃下。
赏析

点绛唇(惠山夜月赠鼓琴者,时作流水弄。)

毛滂毛滂 〔宋代〕

弄绣岭横秋,玉螭吹暑迎凉气。碧崖流水。流入春葱指。
半倚朱弦,微ED51连环珥。通深意。月明风细。分付知音耳。
© 2023 古典诗文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