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日杂感十首·其二

陈子龙 陈子龙〔明代〕

行吟坐啸独悲秋,海雾江云引暮愁。
不信有天常似醉,最怜无地可埋忧。
荒荒葵井多新鬼,寂寂瓜田识故侯。
见说五湖供饮马,沧浪何处着渔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会闲坐吟啸,一会边行走边吟唱,独自一人面对萧瑟秋景伤感;海雾江云,暮色茫茫,引发了心中万千悲愁。
不相信苍天会长久昏醉而让清人一统中国。坚信上天终有清醒之时,明室江山定有复兴之日。
清兵南下,铁蹄所至,满目凄凉,一片荒芜衰败的惨象;国家灭亡,原来的大批贵族也都沦为平民。
听说清兵已饮马五湖,尽略其地,自己欲与渔夫为伍,驾一叶扁舟浪迹水乡;也不可得了。

注释
行吟:边行走边吟唱。
坐啸:闲坐吟啸。
葵井: 出自 《汉乐府·十五从军征》:“井上生旅葵。”指荒凉破败的景象。瓜田故侯:《史记·萧相国世家》: 召平,秦时封东陵侯,秦之后,于长安城东隐居种瓜。此指明亡后隐遁不出的公卿贵族。
荒荒:萧条;冷落。
寂寂:寂静无声的样子。
“五湖”句: 五湖,指太湖及附近湖泊,该句言五湖已被清军所占,供其饮马。 ▲

创作背景

  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在吴三桂的叛卖导引下,清兵入关占领北京。次年,清兵铁蹄直踏江南,甫建数月的南京弘光朝旋即破败。东南数省陷入血水纷飞的苦难岁月。此诗作于公元1646年(清顺治三年),题传云:“客吴中作。”吴州即苏州。陈子龙在苏、松一带联结江南各地抗清武装,英勇御敌。兵燹之余,作下《秋日杂感》十首,形象地描写了清兵入侵给江南人民带来的灾难,表现了诗人怀念故国,哀悼死难志士的沉痛心情,体现了他不屈不挠,图谋复国的远大志向,沉郁悲愤,壮怀激烈,读之令人黯然泪下,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二首。

赏析

  陈子龙的诗风,前后差异极大。早期作品辞采浓郁华的,尤好拟古乐府。后期由于受国家局势和生活经历的影响,多感伤时世之作,风格沉郁顿挫,直抒孤愤,沉雄豪放,悲壮苍凉。《愤日杂感》即为其晚期诗风的代表。

  作者创作《愤日杂感十首》时,苏、松已沦于敌寇铁蹄之下。吴中进士吴昜起兵抗清,江南各地军民奋勇抗击者亦不在少数。然先后皆为清兵所败。当此形势危难之时,陈子龙也有途穷之感,曾着僧服,改名易姓,辗转吴中,待时抗清。诗人的悲愤情感和爱国情操,在此诗中体现得最为充分。

  “行吟坐啸独悲愤,海雾江云引暮愁。”两句描写亡国后作者悲苦和沉重的心境。“悲愤”,典出于宋玉《九辩》:“悲哉,愤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愤天本就为一个被物凋零、令人生悲的季节,更兼作者此时面对着满日疮痍、民不聊生的华夏大地。无怪于其内心之愤是行吟坐啸了,一个“独”字,可有两方面理解:一是作者概叹自己身世孤独,一是抗清斗争处于最严峻时期,随着遍地烽火被清军一一扑灭,诗人胸中流涌的难觅同道之独。海雾江云,暮色茫茫,更引发了他的被千悲愤。这种悲愤与陈子龙的身世经历切切相关,诗人本为晚明遗老,又曾在南明政权下供职,为挽救大厦将倾的南明王朝疾声呼吁,东奔公走。耗费了半生精力和心血,而到头来世事恍惚如南柯一梦,不能不令诗人痛心疾首。

  “不信有天常似醉,最怜无地可埋忧”继续抒发诗人亡国之痛。此联用了两处典故。“不信”一句,《文选》张衡《公京赋》及注:“秦穆公梦朝天帝,帝醉,以鹑首之地(今湖北襄阳、安陆一带)赐秦。时有谣云:‘天帝醉,秦暴金误殒石坠’。”李商隐《咸阳》诗亦有:“自是当时天地醉,不关秦地有山河。”后人以“天醉”喻政府混乱。“最怜”一句,典出于仲长己《述志》诗:“寄愁天上,埋忧地下。”陈子龙在此是反用其意。说自己不相信苍天会长久昏醉而让清人一己中国。坚信上天终有清醒之时,明室江山定有复兴之日。最可怜的是大片江山已沦入敌手,没有一个地方可埋葬自己的忧愁。这两句在首联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主题,在因清愤、日暮而兴起的悲愁之感中加入了现实性的内容,增强了诗歌的斗争性和针对性。

  “荒荒葵井多新鬼,寂寂瓜田识故侯”描写了明室臣民的悲惨境况。清兵南下,铁蹄所至,尸横遍野,十室九空,“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骇人听闻,令人发指,多少无辜百姓做了刀下冤魂。“荒荒”一句是化用古乐府《十五从军行》中“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之句意。写民间在清兵蹂躏后满目凄凉,一片荒芜衰败的惨象。“寂寂”句则是借秦亡后东陵侯邵平沦为庶人在长安城外靠种瓜为生的故事概括众多王公大臣幸存者的结局。此联作者从下层黎庶写及上层达贵,正是反映了明清鼎革之际所造成的灾难。

  “见说五湖供饮马,沧浪何处着渔舟”,则如一声沉重的叹息,表达了作者孤独无助的心境。五湖即太湖。听说清兵已饮马五湖,尽略其地,自己欲与渔夫为伍,驾一叶扁舟浪迹水乡;也不可得了。

  在一首短诗中要表达丰富复杂的内容,用典是行之有效的手段。此诗中一明显特色即是大量地使用典故。且均能与诗意浑化无迹。这不仅显示了作者广博的学识,也有利于情感的抒发。▲

陈子龙

陈子龙

  陈子龙(1608—1647)明末官员、文学家。初名介,字卧子、懋中、人中,号大樽、海士、轶符等。汉族,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祯十年进士,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他是明末重要作家,诗歌成就较高,诗风或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或典雅华丽;或合二种风格于一体。擅长七律、七言歌行、七绝,被公认为“明诗殿军”。陈子龙亦工词,为婉约词名家、云间词派盟主,被后代众多著名词评家誉为“明代第一词人”。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渔父

屈原屈原 〔先秦〕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赏析

【中吕】醉高歌过喜春来 题情

贯云石贯云石 〔元代〕

自然体态温柔,可意庞儿奈羞。看时节偷眼将人溜,送与人些风流证候。
  蜂媒蝶使空迤逗,燕子莺儿不自由。恰便似一枝红杏出墙头,不能够折入手,
空教人风雨替花羞。
赏析 注释 译文

百字令·月夜过七里滩

厉鹗厉鹗 〔清代〕

月夜过七里滩,光景奇绝。歌此调,几令众山皆响。

秋光今夜,向桐江,为写当年高躅。风露皆非人世有,自坐船头吹竹。万籁生山,一星在水,鹤梦疑重续。挐音遥去,西岩渔父初宿。
心忆汐社沉埋,清狂不见,使我形容独。寂寂冷萤三四点,穿破前湾茅屋。林净藏烟,峰危限月,帆影摇空绿。随风飘荡,白云还卧深谷。

赏析 注释 译文

南乡子·山果熟

李珣李珣 〔五代〕

山果熟,水花香,家家风景有池塘。木兰舟上珠帘卷,歌声远,椰子酒倾鹦鹉盏。
赏析 注释 译文

贺明朝·忆昔花间初识面

欧阳炯欧阳炯 〔五代〕

忆昔花间初识面,红袖半遮,妆脸轻转。石榴裙带,故将纤纤玉指偷捻,双凤金线。
碧梧桐锁深深院,谁料得两情,何日教缱绻?羡春来双燕,飞到玉楼,朝暮相见。
赏析 注释 译文

贺明朝·忆昔花间相见后

欧阳炯欧阳炯 〔五代〕

忆昔花间相见后,只凭纤手,暗抛红豆。人前不解,巧传心事,别来依旧,辜负春昼。
碧罗衣上蹙金绣,睹对对鸳鸯,空裛泪痕透。想韶颜非久,终是为伊,只恁偷瘦。
赏析 注释 译文

沁园春·观潮

吴伟业吴伟业 〔清代〕

八月奔涛,千尺崔嵬,砉然欲惊。似灵妃顾笑,神鱼进舞;冯夷击鼓,白马来迎。伍相鸱夷,钱王羽箭,怒气强于十万兵。峥嵘甚,讶雪山中断,银汉西倾。
孤舟铁笛风清,待万里乘槎问客星。叹鲸鲵未翦,戈船满岸;蟾蜍正吐,歌管倾城。狎浪儿童,横江士女,笑指渔翁一叶轻。谁知道,是观潮枚叟,论水庄生。
赏析 注释 译文

南歌子·懒拂鸳鸯枕

温庭筠温庭筠 〔唐代〕

懒拂鸳鸯枕,休缝翡翠裙,罗帐罢炉熏。近来心更切,为思君。
赏析 注释 译文

菩萨蛮·牡丹花谢莺声歇

温庭筠温庭筠 〔唐代〕

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相忆梦难成,背窗灯半明。
翠钿金压脸,寂寞香闺掩。人远泪阑干,燕飞春又残。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
© 2023 古典诗文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