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成皋铭

吕温 吕温〔唐代〕

  茫茫大野,万邦错峙。惟王守国,设险于此。呀谷成堑,崇颠若垒。势轶赤霄,气吞千里。洪河在下,太室旁倚。岗盘岭蹙,虎伏龙起。锁天中区,控地四鄙。出必由户,入则同轨。拒昏纳明,闭乱开理。

  昔在秦亡,雷雨晦冥。刘项分险,扼喉而争。汉飞镐京,羽斩东城。德有厚薄,此山无情。

  维唐初兴,时未大同。王于东征,烈火顺风。乘高建瓴,擒建系充。奄有天下,斯焉定功。

  二百年间,大朴既还。周道如砥,成皋不关。顺至则平,逆者惟艰。敢迹成败,勒铭巉颜。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茫茫天下,众多诸侯国交相耸峙争胜。唯有周天子屹立不倒守护着国家,在成皋设置了险阻。大而深的山谷成了战壕,高耸的群山构筑了坚固的堡垒。气势盖过云霄,威势涵盖千里。山谷之下就是滚滚的黄河,边上偎依的是那嵩山。山丘与险峻的山岭聚拢于此,为藏龙卧虎之地。要想扼据中原,首先要控制四方边邑。成皋作为出入必经之门户,出入者必须遵循其法度。昏蒙而不明事理之人,当拒其出入,昭明通达之人,应准许其往来;城门的开闭关系着国家的治理和安宁,在动荡时期紧闭,治安时期敞开。

  昔日秦国覆灭之际,雷电交加,天地黯淡无光。秦亡之际楚汉相争时,刘邦与项羽分别驻扎在成皋天险两侧,死死把守着成皋险要的关隘,彼此争夺着控制权。汉王刘邦战胜后如龙飞天,进据长安为天子,楚霸王项羽战败后在东城自颈而亡。刘邦取胜,并非成皋关山对他有情,是由于德厚;项羽败死,并非关山对他无情,是由于德薄,成皋关并无好恶之情,兴实由德,险不足恃。

  维护唐初的兴盛,首先要实现天下统一太平。李世明率军东征,其雄浑气势宛如烈火乘着顺风,所向披靡,无坚不摧。居高临下,犹如站在高屋脊上向下泼倒瓶水一般,势不可挡,当时割据军阀窦建德、王世充先后被擒。完全拥有天下,正是由此事而定下统一国家的功勋。

  自高祖武德元年至宪宗元和年间,人们的本性仍保持着朴素质朴的特征。唐政治清明,贡赋分配平均如同磨刀石一般,这使得成皋关都无需紧闭。政治清明,就天下太平;世浊逆乱,国家就会面临种种灾难。我怎敢试图去考察成败兴衰的历史经验与规律,并将它们铭刻在成皋峻岩上呢!

注释
成皋(gāo):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是洛阳东部屏障,交通要道、兵家重地。
万邦:众多诸侯国。
错峙(zhì):交相耸峙争胜。
设险:设置险阻。
呀谷:大而深的山谷。
堑(qiàn):深沟,战壕。
崇巅:高山。
垒:堡垒。
轶:超越。
赤霄:云霄。
洪河:大河,指黄河。
太室:山名。
蹙(cù):紧迫、聚拢。
中区:中原。
四鄙:四方边远地区。
户:门户。
轨:轨距,行动准则。
昏:昏昧者。
明:明智者。
闭乱:乱世关闭。隋大业十三年(617年),天下乱而关闭。
开理:治世开放。武德四年(621),天下定而开放。
晦冥:昏暗。
刘项:刘邦和项羽。《史记·项羽本纪》:“汉之四年,项王进兵围成皋,汉王跳,独与滕公与成皋北门,渡河走修武,从张耳、韩信军,诸将稍稍得出成皋从汉王。汉王得淮阴侯兵,欲渡河南,郑忠说汉王,乃止壁河内。使刘贾将兵佐彭越,烧楚积聚,项王东击破之,走彭越。汉王则引兵渡河,复取成皋。”
镐(gǎo)京:西周国都,在今陕西西安,此指长安。高祖都洛阳,齐人刘敬说及留侯劝上人都关中,高祖是日驾人都关中。”
东城:县名,属九江郡,在今安徽定远。
大同:天下统一而太平。
王:秦王李世民。
东征:讨王世充。
烈火顺风:比喻气势之盛,如烈火乘着顺风,所向无敌。
乘高建瓴(líng):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遏之势。
擒建系充:指当时割据军阀窦建德、王世充先后被擒。投降李世民之事。
奄有:完全拥有。
定功:平定天下的大功。
二百年间:自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至宪宗元和(806~820年)年间。
大朴:本性。
砥:磨刀石,取其均平之义。
敢迹成败:意谓冒昧地考究历史的成败经验。
巉(chán)颜:峻峭不平的岩石。▲

创作背景

  吕温生活的中唐社会,经过安史之乱的沉重打击,已经不复有往昔的繁荣。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日趋尖锐。其中,王朝统治力量的衰微和藩镇割据势力的扩大,尤其严重地影响到唐朝的和平统一乃至生存发展。在这种情势下,作为永贞革新运动重要成员之一的作者写作此文,显然不是为了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出于对国事的关心和忧虑,警示当世。

赏析

  古代铭文中多以歌功颂德为主,可取的很少,只有少数作品意存警戒,具有一定的价值。晋人张载的《剑阁铭》是其中成就突出的一篇。《文心雕龙·铭箴》称赞说:“唯张载《剑阁》,其才清采,迅足骏驳,后发前至,勒铭岷汉,得其宜矣。”而《成皋铭》,无论在文体的省净、辞采的鲜明或是语言的凝练、音韵的铿锵 方面,较之张载的《剑阁铭》都毫不逊色,甚至在文气充沛方面还略胜一筹,与《剑阁铭》堪称古代铭文中的双璧。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围绕着成皋天险这一中心层层有序地阐发出来的。开头一段总写成皋的形势,从它自然形势的异常险要和战略地位的至关重要,说明成皋天险关乎天下的兴亡治乱。第二段紧承上文,以历史上发生于此的楚汉相争为例,具体说明成皋确系兵家必争的咽喉要地,并从战争的结果总结出天险固然重要,“德厚”更为关键的经验教训,强调了“德”对据有天下的决定作用。第三段由远及近,以唐开国之初于此平定天下、奠定基业的历史事实,进一步说明成皋天险关系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并为中唐社会现实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第四段借对有唐“二百年问”“成皋不关”历史的回顾和赞颂,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的隐忧,并对企图拥兵自雄的逆乱者发出警告。最后点明作铭的目的在于让世人明鉴历史教训。

  这篇文献在艺术的层面上,巧妙地体现了铭文的特点,它不仅契合了以四字为句的格式,同时也巧妙地运用了押韵的手法,而且完全避免了形式整齐划一所带来的僵硬与呆板。全文的笔力雄浑有力,充满了强烈的气势,语言生动活泼,文采华美绝伦,可谓是铭文的典范之作。其中第一段描写成皋自然形势的文字,调动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等艺术手段,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不仅使得 成皋高峻奇险、蜿蜒起伏的风貌历历如绘,而且将这座天然要塞写得气势飞动,令人惊心动魄。再如以“雷雨晦冥”比喻秦亡动荡不安、天下大乱的形势,用“烈火顺风”形容唐军异常迅猛、不可阻挡的气势,都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

  拟人化手法的运用,也是此篇的一个特色。作者笔下的成皋已不再是客观的自然之物,而被赋予了生命,具有人的意志和感情。它宛如一个顶天立地、生龙活虎的巨人,“锁天”、“控地”,牢牢掌握着天下出入必经的门户,“拒昏纳明,闭乱开理”,主宰着历史的命运。不仅如此,作者还写到“德有厚薄,此山无情”,古“奄有天下,斯焉定功”,“顺至则平,逆者惟艰”,对它的公正无私、爱憎分明以及 文它统一天下的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流露出一片赞佩之情。成皋的形象,如此庄严神圣,自然不仅仅是一座天然要塞,而俨然是人民意愿的象征。作者正是借成皋这一人格化了的形象,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倾向,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吕温

吕温

  吕温(771~811) 字和叔,又字化光,唐河中(今永济市)人。德宗贞元十四年(798)进士,次年又中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贞元十九年(803),得王叔文推荐任左拾遗。贞元二十年夏,以侍御史为入蕃副使,在吐蕃滞留经年。顺宗即位,王叔文用事,他因在蕃中,未能参与“永贞革新”。永贞元年 (805)秋,使还,转户部员外郎。历司封员外郎、刑部郎中。元和三年 (808)秋,因与宰相李吉甫有隙,贬道州刺史,后徙衡州,甚有政声,世称“吕衡州”。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晏子谏杀烛邹

刘向刘向 〔两汉〕

  齐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 “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赏析

【中吕】仙客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春思

鱼尾钗,风头鞋,花边美人安在哉?烟冷宝炉香,尘昏玉镜台。燕子归来,月淡朱帘外。

括山道中

云冉冉,草纤纤,谁家隐居山半掩?水烟寒,溪路险。半幅青帘,五里桃花店。

赏析

【仙吕】点绛唇_翻《归去来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翻《归去来辞》

归去来兮,故乡近日。田园内,芜草荒迷,催把微官弃。

【混江龙】既心为形役,何须惆怅自生悲?悟往之不谏,知来者堪追。昨日方知前日错,今朝便觉夜来非。舟摇摇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行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适我闹中意。虽休官早,悔恨来迟。

【油葫芦】荷月锄日夜始归,有欢迎童仆随,候门稚子笑牵衣。栽五株翠柳笼烟密,种一篱黄菊凝霜媚。三径边虽就荒,两乔松喜不移。盼庭柯木叶交苍翠,我则是常把笑颜怡。

【天下乐】虽设柴门镇掩扉,无为,交暂息,既世情人我心愿违。看山岫云始归,羡知还鸟倦飞,抚孤松心似水。

【那吒令】悦高朋故戚,共谈玄讲理;办登山玩水,早休官弃职;远红尘是非,省藏头露尾。深蒙雨露恩,自得锄刨力,问优游此兴谁知?

【鹊踏枝】与猿鹤久忘机,共琴书自相陪。才过西郊,适兴东篱。谁待要劳神费力?不能够展眼舒眉。

【寄生草】一任教秦灰冷,从教那晋鼎移。倚窗或乐琴书味,从情或棹孤舟济,登山或念车轮意。美哉之志乐田园,浩然之气冲天地。

【幺】农夫告,春将及,朝来雨一犁。新生禾叶层层密,长流泉水涓涓细,初开黄菊丛丛媚。有时矫首恣游观,策仗老者欣留意。

【金盏儿】去来兮,莫呆痴,寓形宇内能何已?委心不为去留迷。嘻遑遑将到底,用怡怡欲潜归。知帝乡人不到,任富贵愿皆违。

【尾声】喜携仗自耕耘,欢自己忘忧会,玩赏东篱足矣。采菊浮杯稳坐榻,对南山山色稀奇。看山巍山色相催,山色悠悠能有几?逍遥度日,优游卒岁,乐天之命复奚疑。

赏析 注释 译文

折桂令·游金山寺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倚苍云绀宇峥嵘,有听法神龙,渡水胡僧。人立冰壶,诗留玉带,塔语金铃。摇碎月中流树影,撼崩崖半夜江声。误汲南冷,笑杀吴侬,不记茶经。
赏析

【越调】凭栏人

乔吉乔吉 〔元代〕

香篆

一点雕盘萤度秋,半缕宫奁云弄愁。情缘不到头,寸心灰未休。

金陵道中

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春思

淡月梨花曲槛傍,清露苍苔罗袜凉。恨他愁断肠,为他烧夜香。

小姬

手捻红牙花满头,爱唱春词不解愁。一声出画楼,晓莺无奈羞。

香柈

暖蜕龙团香骨尘,细袅云衣古篆文。宝奁余烬温,小池明月昏。心火蟠烧九曲肠,鼻观熏修三昧香。劫灰书几场,犹存延寸光。

赏析 注释 译文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毛泽东毛泽东 〔近现代〕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赏析 注释 译文

贺明朝·忆昔花间初识面

欧阳炯欧阳炯 〔五代〕

忆昔花间初识面,红袖半遮,妆脸轻转。石榴裙带,故将纤纤玉指偷捻,双凤金线。
碧梧桐锁深深院,谁料得两情,何日教缱绻?羡春来双燕,飞到玉楼,朝暮相见。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平乐·纤云扫迹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纤云扫迹,万顷玻璃色。醉跨玉龙游八极,历历天青海碧。
水晶宫殿飘香,群仙方按霓裳。消得几多风露,变教人世清凉。
赏析

水龙吟·秋声

项鸿祚项鸿祚 〔清代〕

西风已是难听,如何又著芭蕉雨?
泠泠暗起,澌澌渐紧,萧萧忽住。
候馆疏(石甚),高城断鼓,和成凄楚。
想亭皋木落,洞庭波远,浑不见,愁来处。
此际频惊倦旅,夜初长,归程梦阻。
砌蛩自叹,边鸿自唳,剪灯谁语?
莫更伤心,可怜秋到,无声更苦。
满寒江剩有,黄芦万顷,卷离魂去。

赏析 注释 译文

霜天晓角·重来对酒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 〔清代〕

重来对酒,折尽风前柳。若问看花情绪,似当日、怎能彀。
休为西风瘦,痛饮频搔首。自古青蝇白璧,天已早安排就。
© 2023 古典诗文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