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顺鼎〔清代〕
玉烟瑶草,待呼龙来种,此田非石。何处汉家三十六,惟剩片云秋碧。
助画双蛾,添修五凤,医得诗仙癖。冰蜍悲喜,素娥重见今夕。
惆怅眉子弯环,小鸾去后,空向人间觅。何似团栾明月样,曾照当年太液。
午梦堂前,未央殿上,天寿谁平格。东风一笑,漳台铜雀无色。
易顺鼎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点绛唇·身後功名
辛弃疾 〔宋代〕
【双调】行香子_寄情春满皇
李茂之 〔元代〕
水调歌头·中秋
米芾 〔宋代〕
梦江南·兰烬落
皇甫松 〔唐代〕
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
纳兰性德 〔清代〕
浣溪沙·记绾长条欲别难
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
水调歌头·落日古城角
阮郎归·初夏
苏轼 〔宋代〕
伤情怨
陈允平 〔宋代〕